天天看点

陈龙辉‖沙溪的年味

作者:文棚

农村过年习俗

家住沙溪。一进入腊月,我就念着年要来了。上了年纪的人和小孩的心思都一样,总是盼着一个一个的节日,又送走一个一个的节日,于是,小孩长大了,老人更老了。

陈龙辉‖沙溪的年味

人一上年纪,以前的东西记得清清楚楚,最近发生的事倒有点迷糊。小时候过年情景,恍恍惚惚像快要消逝的梦一样又重新在我的心里占了地方,可是感觉还是缺了点什么。家门口有块长七尺,宽一尺,不知年代的大青石条,无论春夏秋冬,每天下午皆能吸引几个七老八十的女人聚集聊天。为了填补我心里过年记忆的不全,特意引导她们把小时候过年习俗重温了一遍,到了晚上,居然做了一梦。

母亲忙到下午,年夜饭之前把一条莲藕,一条粉肠,装在一个大盘里。摆完之后把鸡斜着切一半,打发我送给外婆,这是送给外婆的年礼。吃过年夜饭,把没做的鱼放好留到明天吃,叫“压年”,年年有余的意思。父亲叫我把稳梯子,在大门口上面贴上五片“利是钱”,母亲在每张床上都放了两个大红桔子和一封利是,连年糕上都放了,然后挨个给小孩发一个红包当压岁钱:“明天又长一岁了,乖了。压岁钱睡觉时候要放在贴身口袋里,明天所有的东西不要往外倒了,今晚洗澡和明天刷牙洗脸的水都倒在大桶里,不能动扫把,不能动刀,包括剪刀,现在都早点睡觉,明天早点起床帮我炸煎堆啊。”

陈龙辉‖沙溪的年味

俗话说“大年三十起五更”,好像刚合眼就给此起彼伏的炮仗声炸醒了,那是别人早起开门的声音,而随着炮仗声,还有一堆杂乱的脚步声,那是一堆小孩在送“开门大吉”。母亲早就起床了,起了个油锅,按比列揉了一大团米粉(糯米粘米按一定的比例),在炸煎堆。

正所谓“煎堆碌碌,金银满屋”,过年时节谁家都要炸一堆的。中山流行的是空心煎堆,只见母亲从大团米粉中捏出一小块,搓圆了在芝麻上滚几下,就放在油锅里反复翻炸,待微微变黄,用压勺反复压扁,粉团就慢慢膨胀起来,待到最后,粉团就变成一个海碗大的球,薄不过硬币,遍体金黄,香味诱人的煎堆了。

母亲招呼我们把八仙桌移到门口,把一碟油炸的粉丝和几片木耳之类的斋菜,一碟煎堆,煎堆由四个大的,两个小的,还有两个圆棍状的组成,意为一家有大有小有男有女,齐齐整整。做完了,点起两挂炮仗,那就是正式初一开门了,而随着炮仗声响起,一阵脚步声如春雷由远及近滚来,十来八个十岁左右男童堆满门口,皆举着长条红纸,上面各写着“大吉大利,老少平安,学业进步”等等祝福语,口里忙不迭地说:“叔姆伯姆哎,开门大吉利是啊!”母亲则满脸欢笑,从每个小童手中皆接下几张红纸,随后依红纸数量发小红包,刚刚发完,远处又传来稠密的炮仗声,众小童又“轰”的一声跑了。

初一早上吃斋,是我们的习俗,可是我们都不喜欢,倒是想把一年的斋菜都在初一这一顿吃完,以后一年天天大鱼大肉,岂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而且大年初一早上,面对白菜,粉丝,萝卜焖蚝豉等放了大量的糖而更显淡而无味的斋菜,实在是提不起兴趣,难受的是还必须添饭,就是吃两碗的意思,所以我们都随便一口一碗,应付了事,心思早放在桌上一堆过年的食品上了。

饭后排队给父母敬茶,茶里面放红枣,糖莲藕,每人讨了四个红包,一个新年红包,一个敬茶红包,这四个红包,可以到镇街上换取家里不备有的过年小吃,油角、蛋散、云葛糕、云吞等等,剩下的还可以买点烟花回来晚上跟小伙伴玩耍,这才是我们的过年。

初二是正式开年,是开年糕的日子。年糕早在腊月廿几做好了。用糯米粉加红糖调成糊状,放在一个篾编织成的吹笼里,吹笼用蕉叶把米粉和篾隔开,放在大铁锅里隔水蒸,一般人家都要做三斗糯米的面粉,所以得蒸十几个小时才熟,为什么要蒸这么大的年糕,皆因每天只吃两顿饭,整天去地里劳作,砍一块到地里,饿了就吃,省得来回吃饭浪费时间。开年糕有技巧,用铁丝把年糕一圈,用筷子把两头铁丝缠住,两人面对面使劲拉,年糕就开了,很齐整。初二也叫开“头芽”,取万物生机勃发之意,用两颗带根生菜,葱蒜用红纸裹上,再加两条活鲤鱼,鲤鱼放自家水井养起,没有水井的放河里也是可以的。做完这些,就在家里等姑姑们来拜年了。

初二是外嫁姑娘回娘家的日子,五个姑姑拖儿带女,好多表哥表姐表弟表妹平常难得一见,开心异常。而父母则与兄弟姐妹们聚一起,说起逝去的爹妈,不免唏嘘叹息,可扭头又看看旁边嬉闹的儿辈,又是一脸的满足甜蜜。至于姑姑们带来的过年礼物,大都是散装的果糖饼干,待他们走后,母亲就安排妹妹们挨个发给邻居,并说一声是哪个姑娘回来了。

初三是“赤口”,易惹口角,一家人在家玩天九牌,糖果纸和花生瓜子壳落了一地的喜庆。

初四以后,要不就是在家等亲戚来拜年,要不就是父母和我骑着自行车带妹妹们去各个亲戚家拜年,远的到黄圃、三角,近的到村里的叔叔舅舅家,反正一路都是吃的。那是我们一年中最高兴最幸福的日子。

过年有个讲究,“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兵十贼”,说是各自动物人物的生日,所以初一不杀鸡初七是“人日”,初十门窗锁好防贼,初七“人日”也有讲究,人的生日,那炸煎堆是一定要的,煲汤也是一定要的,无论家里谁生日,也是必须有的两种食品,还要有一种叫“芥菜茶”,就是用炸煎堆的油锅放水煮开,然后放芥菜煮熟,跟煎堆一起用。

正月十五是没有什么概念的,没有元宵一说。不过该走的亲戚也走完了,年味也淡了。

正在郁闷这年也过得太快了,突然闹钟响起,也不郁闷了,正好把我念念的以前过年记忆给填满,正牢牢地占在我心的一个位置。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1600字以内。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和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写手”栏内的作品可报名参加当期季度赛,获奖者分别给予一、二、三等奖及入围奖奖金;当月阅读量排名前10的给予100元/篇(作者有多篇阅读量排名入前10的,只取其一);主编每月推荐5篇给予100元/篇奖励。〗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图/陈龙辉

◆编辑:徐向东

◆二审:向才志

◆三审:黄廉捷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