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古代墓葬防盗术,积沙墓中细沙防盗的原理

中国历史上厚葬习俗由来已久,历代王侯将相不惜耗费人力、财力,营建陵寝地宫。为了防止自己的墓葬被盗墓贼侵扰,古人们在设计、建造墓葬过程中,埋设重重机关,用沙土填充墓穴便是防盗术的一种。

积沙墓,又称积砂墓,是中国古代为防盗而采用沙土填充墓穴的一种墓葬形制。

陕西省文物考古所在西安南郊配合基本建设时于2004年底发现了一座西汉时期的积沙墓。这座深约11米的积沙古墓是一座带长斜坡墓道的砖室墓,为东西向,面东背西,东墓道呈斜坡状,长达23米,其南侧有一耳室,其北侧发现了两个侧室。在长达8米的墓室一周,围有宽约2米、高约4米的沙墙,墓室顶上的沙层则厚达1.5米,沙层之上还筑有厚达7.4米的夯土层。

中国古代墓葬防盗术,积沙墓中细沙防盗的原理

积沙墓的防盗原理:

古人建墓的时候,一般开挖深达十几米以上、面积达到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这么一个地下空间,定好棺椁的朝向、方位后,回填的不是挖出去的泥土,而是干燥的细沙,最后用泥土覆埋,将墓的四周夯实筑牢。

积沙墓选用的沙子很有讲究,必须是经过烘炒或者曝晒。干燥的沙子可以保持地下干燥,尸体不容易腐坏;另一方面,干燥的细沙就像流水,流动性极强,盗墓者无法在这种土层上挖掘盗洞,在细沙中填入石块,更是增加了盗墓的难度。

当盗墓者挖掘盗洞深入墓穴时,沙土会从四面流入把盗洞堵住,石块会砸下来把盗墓者砸伤砸死。

中国古代墓葬防盗术,积沙墓中细沙防盗的原理

积沙墓流行于战国至西汉早期,当时的贵族墓葬多积石以加固、积炭以防潮、积沙以防盗,河南省辉县的战国魏王墓、上蔡县的郭庄楚墓都是积沙墓。

中国古代墓葬防盗术,积沙墓中细沙防盗的原理

西汉中晚期之后,由于竖穴土圹木椁墓逐渐消失,积沙墓也渐渐消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