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古代墓葬防盜術,積沙墓中細沙防盜的原理

中國曆史上厚葬習俗由來已久,曆代王侯将相不惜耗費人力、财力,營建陵寝地宮。為了防止自己的墓葬被盜墓賊侵擾,古人們在設計、建造墓葬過程中,埋設重重機關,用沙土填充墓穴便是防盜術的一種。

積沙墓,又稱積砂墓,是中國古代為防盜而采用沙土填充墓穴的一種墓葬形制。

陝西省文物考古所在西安南郊配合基本建設時于2004年底發現了一座西漢時期的積沙墓。這座深約11米的積沙古墓是一座帶長斜坡墓道的磚室墓,為東西向,面東背西,東墓道呈斜坡狀,長達23米,其南側有一耳室,其北側發現了兩個側室。在長達8米的墓室一周,圍有寬約2米、高約4米的沙牆,墓室頂上的沙層則厚達1.5米,沙層之上還築有厚達7.4米的夯土層。

中國古代墓葬防盜術,積沙墓中細沙防盜的原理

積沙墓的防盜原理:

古人建墓的時候,一般開挖深達十幾米以上、面積達到幾十甚至幾百平方米這麼一個地下空間,定好棺椁的朝向、方位後,回填的不是挖出去的泥土,而是幹燥的細沙,最後用泥土覆埋,将墓的四周夯實築牢。

積沙墓選用的沙子很有講究,必須是經過烘炒或者曝曬。幹燥的沙子可以保持地下幹燥,屍體不容易腐壞;另一方面,幹燥的細沙就像流水,流動性極強,盜墓者無法在這種土層上挖掘盜洞,在細沙中填入石塊,更是增加了盜墓的難度。

當盜墓者挖掘盜洞深入墓穴時,沙土會從四面流入把盜洞堵住,石塊會砸下來把盜墓者砸傷砸死。

中國古代墓葬防盜術,積沙墓中細沙防盜的原理

積沙墓流行于戰國至西漢早期,當時的貴族墓葬多積石以加強、積炭以防潮、積沙以防盜,河南省輝縣的戰國魏王墓、上蔡縣的郭莊楚墓都是積沙墓。

中國古代墓葬防盜術,積沙墓中細沙防盜的原理

西漢中晚期之後,由于豎穴土圹木椁墓逐漸消失,積沙墓也漸漸消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