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岁辞去,新春迎门。
生活奔忙的越来越快,科技飞跑的越来越新锐,人们欢度春节假日的方式也悄然变得更加简洁而又快捷。尽管过年方式在变,人们对“年”的期盼却始终未变。
过年——依然是我们一年中最开心的高光时刻之一。
虽然越来越多的传统春节氛围似乎变淡了,有人不禁会问:年味去哪了?
但是这个春节,在平凉,便找到了确切答案。
平凉市备足了多姿多彩的“新春年货”,真切感受“家门口的年味”,满足群众假日多元文艺旅游需求,真正给心放个假,度过芬芳馥郁的“文旅之春”。春节假日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51.6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与2021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6.38%和38.24%。

冬日飞歌|冰雪运动的“热雪之春”
“春节+冬奥”,双喜临门,全民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也被彻底放飞,尤其是在长假里获得飞雪乐趣,更是翻倍增长。
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冰雪运动的传播度迅速扩大。据国家体育总局调查显示,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参与率为24.56%,参与人数已达3.46亿人。冰雪运动已撕去“有钱人的游戏”标签,正在成为新晋国民运动,平凉自然位列其中。
作为平凉春节热门出游之选,滑雪康体、戏雪娱乐项目受到热捧,小众冷资源蝶变康养热产业,在今年春节扮演了重要角色,已然成为平凉人的“新年俗”。
市文旅局推出了“喜迎冬奥 冬日长歌”飞雪之旅精品旅游线路,海寨沟滑雪场、戏雪园,白庙花海滑雪场、崆峒古镇冰雪乐园、崇信县龙泉冰雪大世界等成为游人们的心之所向。
随着参与人群越来越多,冰雪运动的玩法也不断解锁出新。
海寨沟滑雪场的初、中、高级专业赛道让滑雪者以身为画笔,脱离地心引力,自由勾勒线条;雪圈和雪地坦克、摩托、转转、碰碰车、自行车等成为幼童撒欢的乐园,更让成年人重回儿时,重获最简单的快乐;登高赏雪、祈福纳祥,一览崆峒山冰雪水墨仙境,频频登上各大媒体热搜。
海寨沟、白庙花海滑雪场等地都推出了实惠丰富的滑雪套餐、迎冬奥训练营、康养冬令营等产品,更助推了凛冬热“雪”之旅快速出圈,“平凉人的朋友圈都去滑雪了”成为新春的欢乐话题。
这或许也是冰雪运动的意义——忘却烦心事,享受纯粹的快乐,冷点疼点也值得。
人们不在乎能否滑得多么专业,康健体魄、颐养心神,解压释怀、追寻真我,忙碌中慢下来,与家人挚友共享一段真实鲜活的亲情时光,更为珍贵和重要。
艺韵馨香|文化康养澍泽心灵沃壤
科技不断更新迭代,年轻人认知猎奇的速度已经和苏炳添一般。尤其是一些习惯了现代都市生活的年轻人,对传统年味的期待值日渐走低。
其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之下的春节内涵更加丰富,它代表着坚守、温情和关乎心的家国文化。
因为有了文化品位感、怀古仪式感的加持,平凉的年味显得更加典雅、庄重而有滋味。或许是一次看展、一幅古画、一阵静思,或者仅仅是一次走心的阅读,都为我们提供了重新爱上春节的机会。
平凉的新春,不仅有冰雪动之韵,更兼备文化静之美。文艺观展、研学悦读成为又一时尚新锐的春节度假方式。
踏上“陌上烟火 心灵牧场”古镇之旅、“博雅新知 怀古求索”研学之旅,崆峒山大景区倾情推出了春节祈福“打普佛”、侠女游崆峒、汉服游园、员外赐茶、全民K歌、篝火晚会等20项新春文旅活动;全市广大景区和文旅企业纷纷推出了“半价游”“免票游”“套餐游”等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
拍摄:徐振华
拍摄:高琛
平凉市博物馆结合馆藏文物和春节冬奥文化,精心举办了《孝之道—壬寅春节孝文化特展》《“粉墨春秋·五色行头”—清代以来传统戏曲服饰展》等6大主题展览,推出了“浪漫邂逅冬奥会” “乐开怀手作鞭炮”、“演绎儒孝经典”二十四孝情景剧、“唐代仕女奇遇记”、“古代服饰微复原”等16场“线上游戏+线下体验”沉浸式文化研学互动活动。
这些紧贴春节礼俗、紧扣文明国风、紧跟文艺审美的研学活动,如同一扇扇时光之门,让众多青少年,乃至成年人再次走进中华文明、回归亲子成长,深度品悟中华文化的大美与雅韵。
正如京剧裘派传承人裘继戎所说:“我们追寻历史,是为了照耀未来。”传统文化就在基因之中,需要一个引子,就能勾起灵魂深处的共鸣。
市图书馆推出《诗经》选读活动、文化沙龙《如何学习中国文化》,市文化馆举办《平凉市第二届“春语墨韵”中国花鸟画展》、市美术馆奉上《“迎新春·颂党恩”平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题书法展》、庄浪县博物馆相邀战国金虎符、隋代虎符等虎元素“文物陪您过大年”、海山红色书报收藏馆主题展······
亦如本届冬奥会的口号“一起向未来”,平凉文旅人始终致力于开拓守正创新、以文化人之路,这份期许和努力,也正不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未来、走入人心。
一个城市对文化的追逐和渴望,才是这片土地最真实的文明底色。
深情乡约|守望最温情的家园故土
每逢佳节倍思亲,当故乡成他乡,真正成为一名异乡人,才会有深切的感受。
在大城市不断扩张,小家庭已成主流的当下,抛下都市疲惫,重新回到山村小城,迎接故乡带来的热闹与恬静,是很多人对春节最大的期盼——每一个微小的期盼,汇聚起来都会变成幸福的滋味。
乡土故里那聚成一团炉火的温情,也因此格外令人眷恋。
热闹的故乡、与家人在一起,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年味。
市文旅局推出 “冰雪筑梦 春光绘彩”十大冬春季康养旅游线路,其中以“山村歌谣 农夫记忆”乡约之旅线路为代表的近郊乡村游、返乡探亲游、短途轻旅游不断升温。
广大市民游客携家人、邀亲朋去乡村体验淳厚民俗、浓郁年味、温暖乡愁,感受乡村振兴蝶变的美好,重温悠久不变的华夏礼仪。
“玉毛扇子金银笤,红布带子系在腰。走过唐宋元明朝,召唤春风把福报······”议程官(即春官)大声喊着这首流传在静宁县李店镇广爷川里千余年的喊春词,年龄最小的议程官10来岁。
议程喊春、“撇”议程、舞狮、划旱船、大头娃娃、纸马、皮影、剪纸等民间艺术缤纷呈现。
拍摄:王知三
以李店镇五方河村传承千年的议程官喊春、迎春民俗活动为代表,中华民俗艺术的鲜活魅力淋漓尽现。寻根思源,老中青乡民口中的呐喊不仅是对中华文化的礼赞,更是对故土文明的爱恋和自信,传统文化和非遗珍萃辈辈相传、生生不息。
平凉皮影、静宁县打花鞭、曹务镇张屲社火、治平镇祭祖仪式,庄浪县韩店、万泉镇高抬社火,华亭市国家级非遗“曲子戏”、灵台县“灯盏头戏”、崇信县大年初一“出新游”、泾川县“仙鹤舞”、手工传统纸花灯······
这才是春节真正的模样,走进新春的平凉乡间,感受来自乡土中国的醉人年味。
海寨沟、白庙虎山生态园、绿源美生态苑、黄寨村、大南峪村、石桥村、九龙山民俗文化园等成了游人寻觅乡愁、体验民俗、亲子采摘、观社火戏、品农家饭、购土特产的热门去处。
当然,心在思乡,胃也在思乡。
无论是农家乐的饸饹面、庄浪老暖锅、静宁烧鸡、锅盔,还是母亲烹制的酸汤手工面、花馍馍、面蒸鸡、糖油糕,这些带着温情的味道与柴火灶上的乡音,在这个春节融进了每个平凉游子的记忆。
当返程离别之际,故乡也被一起带去了远方,成为下一年前行的慰藉和力量。
吾心安处|云上的诗与远方
这几年由于疫情防控需要,走亲访友、新春聚餐频率不断缩减,线上拜年逐渐扩大,省下来的时间,用来“云游”再好不过了。
作为性价比最高的度假方式,“云端漫步”成为节日里的必备选项。
全市文旅系统推出了“艺暖新春 相约云端”线上系列文化活动。“云展演”“云展览”“云挑战”“云阅读”缤纷多姿,足不出户便可享用文化大餐。
市上及各县(市、区)纷纷举办了2022年春晚、网络春晚、新创剧目展演活动;平凉市文旅五大平台联合推出“网络中国节·春节 ”、崆峒山大景区推出“#会养生来崆峒#抖音短视频话题挑战赛”、云游崆峒·线上祈福、“福来运转·虎虎生财”抽奖等丰富线上活动。
市博物馆的“平博展览在线观赏|《孝之道—壬寅春节孝文化特展》《“粉墨春秋·五色行头”—清代以来传统戏曲服饰展》”、平博珍藏在线鉴赏、“博物乐园·萌宠陪您回娘家”、“‘谷’往‘粳’来·五谷丰登谷子日”等活动雅趣悠然。
非遗过大年剪纸、春官说诗、“泾水欢歌百姓大舞台”迎新春“泾水梨园”秦腔戏曲网络展;《平图有约》《平图诗苑》等文艺视频展播;“冬奥过大年·春绿玉门关”线上图片展之虎虎生福—壬寅(虎年)生肖文物联展、《典籍里的中国年》巡展、《我的vlog,我的年》、楹联展览、“相约冰雪 共赴未来”冬奥知识竞猜、“书香年味两相宜”系列活动等全市数十项线上活动缤纷绽放。
春节期间,全市共举办各类春节主题群众文化活动89场次(含线上活动),参与人数达18.98万人次。
当对文明的爱与所爱在一起,也就不会再说年味淡了。
正如热腾腾暖锅,寓意一年的吉祥富足。
这个新春在平凉,畅享这场文艺盛会,重获精神的归宿与富足,抚慰心中那份柔软绵长的乡愁,陪伴你走过风花雪月,守望地久天长。
希望多年后,每当想起“2022的年”,就会忍不住浮起笑意······
来源:市文旅局宣传推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