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遗址最早是在1929年,有一个农民不小心发现,但当时战乱频繁,基本上没有做合理的专业挖掘,而且当时人们认为,这只是一处不起眼的古代遗迹,并没有想到三星堆的规模如此之大,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陆续有了三星堆遗址的后续,然后发现这居然是一个贯彻了大陆上古时代文明的遗迹。
三星堆的新发现,金面具,大量象牙

5月28日,四川又发现了三星堆遗迹的最新一批遗物,考古专家们一共挖掘了6个不同的祭祀坑,除了比较寻常的一些玉石青铜器之外,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在这次的挖掘过程当中发现了大量的象牙,与一个保存较为完好的金面具,还有一个特殊的祭祀物品。
这个金面具虽然残缺,但在五官方面,耳朵跟嘴巴轮廓是保存很好的,可以通过这个面具来更好的去研究古人的祭祀习惯。因为专家们早就已经判断出这些东西主要是用来祭祀的,这些地方也被称为祭祀坑。
所以因为一件青铜器就显得备受关注了,原来有一个青铜人,他的形象是双膝跪地,双手环于胸前交合,表情十分虔诚,充分表现出了古人对祭祀的重视性,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神灵的畏惧,此外,青铜人的头上,顶着一件约为半米的青铜大口尊,头顶罐子,这个看上去非常像非洲一些原始部落的风俗习惯,这么看来,就算是在不同的大陆,没有办法进行交流与沟通,但远古时代的人们同样是有相似之处的。
最后是又发现了一批象牙,数量非常多达到了百来根,其实早在之前的三星堆发掘过程当中,人们就已经发现了象牙,同时在大陆其他的古代遗迹当中,也经常会有象牙制品出土,那么为什么人们始终对象牙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呢?原来在数千年后的今天,中国其实是几乎不存在本土大象的,只有云南的西双版纳地区有很小的野生大象族群,全中国的大象数量加起来也不过300头。
然后问题来了,云南在古代并不属于中原地区,既然中原地区的各国没有大象,为什么同样会存在很多象牙呢?而且象牙的发掘出土特别多,在古代的文献当中也经常有记载,甚至还有野史记载,人们会骑着大象去打仗被称为象骑兵,通过这些记录这充分说明了,曾经大陆有很多的大象,这些大象都是从何而来?
交易让大象漂洋过海?
全世界的大象一共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种,一种是非洲象,一种是亚洲象,然而在今天全世界的非洲象数量稀少,野生大象仅40万只,已列为濒危保护动物,亚洲象更惨在东南亚各国,一共只剩下了仅仅5万只,通过发掘与文献,我们可以确定在很久以前的古代,大象其实在亚洲地区数量还是蛮多的,那么是不是古代中原地区国家的君主喜欢大象,然后从东南亚地区通过交易引进了很多的大象或者象牙制品呢?不然为啥在中国古代各地,都能够出土如此之多跟大象有关的东西。
其实并非如此,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古代大象并不仅仅只是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它们甚至非常广泛地活跃于大陆的中原核心地带,也就是长江黄河流域,然而古代可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一说,在持续多年的人为狩猎当中,大象的迁徙地开始南移,原栖息地被破坏殆尽,所以并不是古代的大象贸易生意很好做,而是大象本来在古时候就是广泛存在于华夏各地的。
不过曾经种族如此繁荣的大象,沦落成今天这样一个濒危物种,说起来也是让人唏嘘,不过在很多落后贫穷的地区,包括东南亚与非洲,因为人们太穷了,所以非法的狩猎大象盈利依然存在,也不知道大象还能坚持多久。
三星堆与巴蜀文化
话说,三星堆作为一个已经研究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古代文化遗迹,它是什么时代的文明呢?其实三星堆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为数不多的上古文明见证,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上古文明遗迹,三星堆的历史最晚包含了周朝初期,最早可以往前追溯2000年,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对工具的利用,对神明的概念,都在遗迹中有所体现。
三星堆遗迹所在地是巴蜀文化的发源,李白有一首诗叫做,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刘备曾经也是在蜀地发家立国,巴蜀文化在古代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而且在商周结束之后,春秋战国导致了百国相互兼并战争,但是蜀国由于独特的地理原因,也就是李白所说的蜀道难,它相安无事地在七国之边陲休息了数百年,三星堆文化能够有这么长的时间跨度,保存得这么完好,也跟蜀地独特的环境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说起巴蜀文化与三星堆,里面很多的东西都是祭祀用品,其实人们还很是关注古代祭祀行为的,祭祀行为的特殊在于,不仅仅是在亚洲,在非洲欧洲等等所有古代文明都有祭祀,有的人祭祀神明,有的人祭祀先祖,也有的人会很单纯的祭祀自然万物,不过这也是祭祀神的一种表现,因为按泛神论来说,万物有灵,祭祀天气、食物、花鸟树木,都是在祭祀神灵。
祭祀其实本身是纯洁的,但在今天很多人看来,祭祀是非常残忍的一种行为,原来在很多的原始部落以及上古时代的人来说,他们所用的祭祀用品非常特殊,经常性的会用到活人来进行祭祀,特别是在一些比较大型重要的祭祀场合,他们主要会祭祀族里的小孩、女人,古人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并不足为奇,因为远古时代的人们温饱充饥就已经很困难了,为了满足部落的生存需要,这甚至是一种选择性的抛弃行为,妇孺在古代的狩猎能力很弱,部落需要成年男子狩猎以满足温饱,妇孺会占用资源并且无法获得足够资源,所以在部落的一些特殊极限条件下,他们或许会以祭祀名义来保证部落的存续,那个时代的人们并没有孔子,也不学习伦理知识,再加上祭祀本身在他们看来是很神圣的,会不会产生心里愧疚感都很难说。
祭祀行为的意义
我们之前提到过,祭祀是一个全世界各地的部落或者是古代遗迹文明发掘中都有发现的一个现象,是一个普遍现象,所以其实可供研究的方向有很多,人们为什么要祭祀,原因其实很多,但究其核心,还是人们对未知的恐惧与对自我保护心理。
人类是一种智慧生物,在一生的过程当中,都在想尽办法把一切的未知转换成已知,因为未知代表着恐惧与危险,原始人们知道黑夜代表着危险,因为他们不知道黑夜里有什么,这种未知就是最大的恐惧,原始人还不知道火是什么,不知道天空为什么会下雨打雷,不知道森林中为什么有老虎,这些大量的未知,让原始人的心理非常敬畏,然后在部落化集体行动中,数百年的时间,让各个部落开始自己对这些事情进行幻想,试图把未知变成已知,以满足自我保护心理,比如创造出太阳神,我看到太阳出现就不会再恐惧与困惑,因为我认为那是太阳神在上班。
在上千年的神话纠错改编当中,人们之中逐渐流传着一套几乎无懈可击的完美版本,也就是完整的东西方神灵体系,光相信有神还不够,神作为高高在上的产物,如何才能让他们去保护人类呢?人们通过自我行为思考延伸,就是通过跟神灵的交易换取保护,也就是用祭祀来换取神灵的神力,比如说在今年大陆某个缺水的小岛里,至今还存在着发源于原始部落的祭祀与祈雨行为,因为科学也无法解决所有未知。
饶有趣味的是,人类对未知转换成已知的自我保护,最后产生了一套沿用千年的神灵体系,并让今天的人们深信不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人类族群最大的集体行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