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年情怀|祖母的清辉

青年情怀|祖母的清辉

···

golden memory

青年情怀|祖母的清辉

这一次,祖母走完了她所有的时光,她那间堆满杂物的房间一下子被搬得空荡荡的,只剩下她的棺木孤零零地躺在那里。我知道,从今往后,再也不会有人从这个房间的小米缸里变戏法似的给我掏出刚刚熟透的番荔枝或人心果了。那个固执地守在村口给我买热豆腐脑的人,如今寂静地躺在那里.没有悲伤,没有牵挂,也没有了痛苦的呻吟声。

就在前一天,我和弟弟还坐在这个房间里陪她说话,怕她太累,我们在离开的时候一直叫她多休息,可她却悻悻地对我们说,休息休息,天天叫我休息,我休息得还不够吗,你们再多坐会,陪我说说话。那时的她全身已肿得厉害,说一句话就喘得凶,唯独那一句抱怨的话却说得特别连贯。我想,那个时候,她一定特别寂寞吧。虽然她有时意识模糊,但清醒的时候她一定会觉得特别需要我们的陪伴。

但这么多年来,我已少有闲暇回去看她。每回见到她,她都只是孤独地坐在家门口的那把旧椅子上,就那样寂寥地望着椰子树下的吊床,望着她的柴火垛,望着不远处的鱼塘,以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有看到我们回来的时候,她的脸上才会露出久违的愉悦的表情。她越变越矮小,脊背慢慢变得弯曲,近几年也得拄着拐杖才能行走。岁月在她的身上刻下了苍老的痕迹,四五年前还在椰子树底下陪她打骨牌的老人们相继离世,她独坐的样子逐渐变得越来越苍凉。她已经好久不再用轻快的语调跟我们说话了,自从秀英婆去世之后,她的话逐渐变少,没有一个能陪她长久说话的人,她的眼睛也慢慢失去了昔日的神采。

我一直觉得祖母是一个特别能够抵抗孤独的人,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她就一直是这样的一个人。四处捡柴火,坐在柴堆前劈柴,喂鸡,坐在水井旁杀鱼,有时会喊我去给她捡木屑,去田边的水沟旁摘野生的空心菜,摘鸡屎藤给她做粿仔,去稻田里给她钓罗非鱼……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的日子不断地轮回,她却从来不会觉得厌烦。也许乡村本身就有一股野生的力量,让每一个脚踏土地的鳏寡老人都能野蛮生长。

记得童年的时候,每到寒暑假,我们姐弟三人最怕的便是祖母的使唤声。仿佛我们只要一闲下来,以为可以好好看看书或者是看看电视的时候,她就会立在水井旁喊我们去给她干活,要么是帮她把柴火搬进厨房,要么是帮她提鸡饲料,要么是给她到庭院里翻晒稻谷。有很多活她自己明明能干得很好,却偏要花很大的力气去使唤我们,似乎家里每天都要闹哄哄的她才觉得安心。

那时的祖母特别喜欢四处串门,每次串门回来,她的手里总会拎回三四个刚摘的番荔枝或者是人心果,说是谁谁谁家的阿婆觉得她为人和善,就是想送好果子给她。每回都这样,几十年来,她的足迹踏遍村子里的每个角落,搜罗回的果子数不胜数。每次一回来,她都会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埋在米堆里,每天去米缸里查看一遍,直到它们熟透了才一个一个地拿出来给我们吃。她特别热衷于给我们准备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从树上摘的,从海里捕捞回来的,甚至是从街市上买回来的,但是她却从来不吃,仿佛她对吃的东西一点兴趣都没有。

如今,当我拿着一炷香,缓缓地走在送葬的人群中,我忽然想起祖母其实是喜欢喝咖啡的。我记得自己刚刚参加工作那几年还常常给她买,后来随着时间流逝,我给她买咖啡的次数却是越来越少,最后竟然将她的喜好慢慢地淡忘了。多少次,我总是以忙为借口而减少回去看望她的时间,即使是看望的时候,陪她聊天的时间也是越来越短。我们都忘记了她的苍老,好像不知不觉间,我们早已习惯了她的孤独,觉得没人陪她说话的时候,她也总会好好地坐在那把旧椅子上,静静地等我们归来。

我忽然想起了很多年之前,当我还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祖母第一次带我出远门。她一边拎着大包小包,一边牵着我的小手,带我从文昌汽车站出发,坐车去三亚看大伯父。我们早上六点左右出发,到达三亚时却已是黄昏时分。那是小时候的我所能去到的最远的远方,她让我第一次见识到了那样广阔的一个世界,当汽车在公路上蜿蜒前行的时候,车窗外的每一棵树都深深地烙进了我的记忆里。

那一天,在颠簸的汽车上,我蜷在祖母的怀里睡睡醒醒,记忆中,那是我第一次与她靠得那么地近。

我还记得那年夏天的某个午后,家里突然停电了,祖母看见我正在午睡,便带了一把蒲扇坐在床头给我扇风。扇着扇着,她自己也乏了,竟然一边坐在床头打瞌睡,一边轻轻地摇着蒲扇。习习的凉风拂过凉席,拂过蝉鸣聒噪的夏日,拂过一场让我怎么都想不起来的梦境……

现在,当我捧起一抔黄土洒向祖母的棺木,我才知道,有一种疼爱看似隔着千山万水,实际却近在咫尺。我想,祖母其实就是我们生命里最皎洁的那一道月光,她静静地用清辉润泽了我们生命里的每一个灰暗的时刻,悄无声息,却情意绵长。

黄土落向棺木的那一瞬,泪水终于慢慢地浮上了我的眼眶。

青年情怀|祖母的清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