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独特民间艺术瑰宝,新浜田山歌正式出版

独特民间艺术瑰宝,新浜田山歌正式出版

日前,记者从松江区文联获悉,收集《姚小二官》《刘二姐》等多篇原汁原味田山歌的《新浜田山歌》正式出版,保护和传承好新浜田山歌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瑰宝。

“嗨!摇一橹来过一浜,两嗨(岸)边才(都)是拔秧娘,眼关拔秧娘娘揎袖捋臂、捋臂揎袖秧来拔,哥哥咾明朝又要去种秧……”《新浜田山歌》书稿中的歌曲描述着稻田间挥汗如雨的男女欢乐放歌的动人场面。

据了解,田山歌是一种产生与流传于稻作水田生产劳动之中的艺术形式,起源于稻田,传承于乡野。松江作为典型的鱼米之乡,雨量充沛,气候温适,悠久的稻作文化传统,为创作、传承田山歌提供了丰厚土壤。早在明代,松江一带的田山歌已十分盛行,《续修·四库全书》中收录了多首松江一带的田山歌。松江的田山歌,尤以新浜最具代表性,明代冯梦龙辑录的《山歌》中,就有新浜广泛流行的《刘二姐》《撩郎》等作品。随着山歌发展,新浜镇村村庄庄有山歌班,每逢盛夏耘稻之际,田野上山歌妙韵,余音悠扬。因此,新浜有着“田山歌之乡”的美誉,2011年新浜田山歌被列入第三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独特民间艺术瑰宝,新浜田山歌正式出版

然而,随着如今稻田多以机械化作业生产为主,田山歌赖以生存的稻田环境已经变了模样,田野间原生态的田山歌已不多见。此外,当时的农民大多不识字,田山歌的传唱基本流于口头。如今,他们年事已高,对田山歌的抢救性保护也迫在眉睫。

“‘盘活’是非遗保护的基本路径。田山歌亦然。”《新浜田山歌》序言作者、松江区文联主席陆军告诉记者,《新浜田山歌》之“盘”,体现在以绝大部分篇幅将原汁原味的新浜田山歌加以整理,分门别类形成文字,并邀请传承人员演唱,将原生态的唱词唱腔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进行归档保存;《新浜田山歌》之“活”,体现在编者有意识地邀请了活跃在当今松江诗坛上的一批民间文学爱好者,在仔细揣摩田山歌之神韵、认真体悟田山歌之节奏之后,创作了三十多首新田山歌,其中不乏佳作。

据悉,新浜田山歌的采录、整理有长有短,尤以长篇最为可贵,《姚小二官》《刘二姐》《庄大姐》三篇更是可圈可点,可大书特书。其中,《刘二姐》《庄大姐》入选了《江南十大民间叙事诗》,填补了中国文学史上无汉族民间叙事诗的空白。为此,本书腾出大部分篇幅,呈现了《姚小二官》《刘二姐》《庄大姐》的原文,并对采录情况进行说明,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鲜活资料。

独特民间艺术瑰宝,新浜田山歌正式出版

“希望通过本书的出版,让更多的人对田山歌这一艺术品种所蕴含的精神内核进行认真地‘盘’底,在此基础上有机地‘活’化到自己的艺术创造中去。”陆军表示,要借鉴的是田山歌中那种天然的人民性创作理念与创作风格,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新浜镇党委书记曹金华看来,新浜镇整理出版《新浜田山歌》,保护和传承好新浜田山歌这一独特的艺术剧种,意义重大。“《新浜田山歌》是一种文化记录,也是历史记忆,保护和传承好《新浜田山歌》是地区文化赓续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资源保存和开发的需要。”曹金华表示,要在促进乡村全域旅游风貌区建设中,将《新浜田山歌》这样的文化遗产,作为地区名片,亮好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