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让孩子告别“熊孩子”的礼仪

2022

New Year's Eve

让孩子告别“熊孩子”的礼仪

● 春节,作为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孩子学习春节礼仪的好机会。年关将至,教会孩子这些春节礼仪,让他们做一个懂规矩、有礼貌的好孩子,更好的与人相处。

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到来,每当这时,最兴奋的莫过于孩子了。穿新衣,吃美食,收红包,走亲访友,走街串巷的疯玩,观看绚丽的烟花爆竹……这些可都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情。

让孩子告别“熊孩子”的礼仪

在这个热闹、喜庆、祥和的节日里,让孩子们疯玩很容易,但我们也很容易忽略孩子的礼仪礼貌问题。

春节期间,家长朋友们少不了向亲朋好友拜年。此时,如果孩子不懂礼仪,在大人说话时插嘴、吵吵闹闹,就很可能陷家长们于尴尬的境地。年关将至,把这些春节礼仪教给孩子,这个春节让孩子变成人见人爱的交际达人,告别“熊孩子”模式。

问候礼仪

见面大方打招呼

打招呼是人与人见面的基本礼仪,春节去亲戚家,或家中来客人,难免要打招呼问好。为避免尴尬,爸爸妈妈需要提前和孩子沟通好见面时要怎样打招呼。

爸爸妈妈可以事先和孩子模拟演练一下,提前告知孩子他们将会见到的亲朋身份,应该如何称呼,避免见面时孩子不配合,引起不必要的尴尬。

让孩子告别“熊孩子”的礼仪

孩子面对不熟悉的人难免会紧张,这时,爸爸妈妈千万不要着急,更别在众人面前数落孩子,给孩子贴上“不喜欢叫人”的标签,可以允许孩子先熟悉一下再叫人。

家里来了亲戚朋友,很多时候无论孩子是否愿意,都会被迫营业打招呼。这对于害羞内向、见到客人会紧张不安的孩子来说,无疑是加剧孩子的焦虑。

对于害羞内向的孩子,父母不要强迫孩子,可以和孩子商量一些问候的方式,比如微笑、点头、握手、拥抱……对于活泼外向的孩子,可以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用语,如“叔叔过年好”、“阿姨过年好”、“请”、“谢谢”、“下次再来玩哦”……

祝福话语要学会

新年新气象,彼此间的祝福不能少。

如果孩子比较小,语言表达能力弱,爸爸妈妈可以教会孩子用手势打招呼,比如看到亲朋好友微笑打招呼、抱拳作揖。

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孩子,爸爸妈妈可以教他们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大吉大利”等祝福语。

抱拳作揖小贴士:传统的拜年手势自古男女有别,标准的男子作揖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手腕挨紧,并前后摇动;女子则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压手,手腕不要挨着,并前后摇动。

让孩子告别“熊孩子”的礼仪
让孩子告别“熊孩子”的礼仪

待客礼仪

待客行为我会做

客人来到家中,和客人打招呼后,可以邀请孩子参与待客工作,比如客人来了,用“请”的手势把客人请进门,并招呼客人坐下,为客人端上水果,同时说“请吃水果”等等,树立基本的待客礼仪常识。

大人讲话莫吵闹

在大人寒暄聊天时,孩子可在一旁安静倾听,如果有什么需要或有什么问题,可以询问“请问我可以打断一下吗?”让孩子知道来回走动、大喊大叫和随便插话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分享谦让好孩子

在客人来之前,先跟孩子商量好,哪些玩具是可以分享的,不能分享的先收起来。有小客人到访时,孩子拿出可分享的玩具,给小客人玩或和小客人一起玩,也可以共同观看有趣且有意义的动画片、纪录片等,扮演好小主人的角色。

让孩子告别“熊孩子”的礼仪

送客祝福有礼貌

客人离开时,爸爸妈妈可以领着孩子送客人,可以事先和孩子说:“和叔叔、阿姨说再见,欢迎下次再来。”虽是简单的一句话,由孩子说出来会令客人感到快乐,同时在耳濡目染中,孩子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小主人。

做客礼仪

孩子不懂做客礼仪,不仅会让爸爸妈妈尴尬,更会让主人认为孩子没礼貌,教养不够,对孩子产生很多负面评价。所以,如果过年要走亲访友,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些做客礼仪。

让孩子告别“熊孩子”的礼仪

家长拜年前提前电话预约并准时到达,来到拜年家庭门前先轻轻敲门,若是门铃只按一次即可。

进门后,爸爸妈妈引导孩子问好后主动把脱下的鞋子摆放整齐,受到招待时引导孩子道声“谢谢”。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坐姿端正。站立时不要一脚直立一脚伸出;坐下时不要躺或趴在沙发上。

做客时,如果想要参观除客厅以外的其他私人区域如卧室,需要征求主人的同意,不能乱闯。

未经主人允许不能乱翻东西,也不要乱开电视机、乱调遥控器,这是尊重也是界限。

不能乱扔垃圾,不能穿鞋在别人家沙发、床上跳来跳去。

不想、不喜欢吃的零食不要打开,找人帮忙拿东西先说“请”。

不喜欢吃的食物或零食,可以说“我吃饱了”,不能说“很难吃/不好吃”。

除非是主人真诚的赠与,不带走小主人的玩具或物品。

做客时如果有什么问题,不能像在家那样大喊大叫,可以伸手向爸妈示意或走到爸妈面前轻声说。

餐桌礼仪

过年时,面对美食诱惑,孩子们难免会忍不住好吃的小嘴。

有的孩子看到喜欢吃的菜就独占;

有的孩子为了挑自己喜欢吃的菜,用筷子在盘子里翻来翻去;

有的孩子在餐桌上动来动去,没吃完就到处乱跑、大喊大叫……

餐桌虽小,但餐桌礼仪至关重要,它可能会让人对孩子赞不绝口,也可能让人对孩子频频摇头。而未来,孩子进入社会,总会有社交,基本的餐桌礼仪和用餐仪态,将会影响一个人在社交中的形象。

让孩子告别“熊孩子”的礼仪

所以,千万别小瞧餐桌礼仪。过年期间,是培养孩子餐桌礼仪的好时机。

不可坐上座,上座是留给长辈的。

用餐时不可先夹菜,让长辈先动筷,等长辈到齐了再吃。

不可为了挑自己喜欢吃的菜而挑挑拣拣,更不要独占一盘菜。

用餐时细嚼慢咽,尽量不发出声音,不要吧唧嘴,也不要含着饭讲话。

不要把筷子插在饭上,也别用筷子敲碗盘。

筷子上沾有米粒时不夹菜。

用餐时不可大声喧哗,随意走动,更不能随意点评菜色口味。

用餐过程中,注意保持桌面的整洁。

先吃完饭后想先离席,可以先放下碗筷主动说:叔叔阿姨,我吃饱了,你们慢慢吃。

夹到碗里的饭菜要吃完,做到珍惜粮食,不浪费食物。

红包礼仪

过年,孩子最喜欢的,除了玩,当属红包了,这意味着孩子们可以将衣服上瘦瘪瘪的小口袋“喂”得鼓鼓的,然后走街串巷买好吃的。

过年收红包,是一件开心的事,而收红包也是很有讲究的。

让孩子告别“熊孩子”的礼仪

对于2岁以下的幼儿,爸爸妈妈要告诉他别人给他时要说声谢谢,然后放进自己口袋或给妈妈。如果孩子太小不会做,爸爸妈妈可以扶着孩子的手,双手接过红包,带着孩子说“谢谢”。

对于稍大点的孩子,事先跟他们说好,接红包前,先向长辈问好,双手接过红包并表示感谢,千万不能当面拆开红包,也不要对收到的红包随意点评,最好的做法是马上把红包放到衣服口袋里或交给爸爸妈妈。

电话礼仪

过年时如果因疫情不能出门拜访亲友,可以通过电话拜年。虽然隔着网线,但电话礼仪少不了哟。

让孩子告别“熊孩子”的礼仪

要注意打电话的时间,不宜太早也不宜太晚,通话时间也不可太长,以免影响他人休息。

打电话时先报上自己的名字,并说明要找的人。

爸爸妈妈在打电话时,孩子不要在一旁插嘴、抢电话或大声嚷嚷。

接打电话时,要学会说“再见”,然后再挂电话,不要只管自己讲完就直接挂电话。

接打电话时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接打电话。

接电话时要学会说“您好”、“请问您是”、“请等一下”等礼貌用语。

接电话时有问有答,回答问题要大方,长时间不回应对方的问题不可取,不知道如何回答时,不能把电话扔到一边走开了,可以问问爸爸妈妈。

电话拜年也可以说祝福语哟,比如“新年快乐”、“恭喜发财”、“大吉大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等常用祝福语。

春节即将到来,你是否已经教会孩子这些春节礼仪了呢?可不要小看这些礼仪哟,它可是会让你的孩子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你也会收获一个懂规矩、讲礼貌的文明宝宝哟。中国是礼仪之邦,这个春节,让我们把这些春节礼仪教给孩子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