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上世纪,老人捡到古代金器,以为是“铁棍”,熔掉卖了12000元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个民族的人民都有着不同的文化、生活方式和生活工具。随着时代的变迁,时间的流逝,许多古人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遗物构成了文物。

上世纪,老人捡到古代金器,以为是“铁棍”,熔掉卖了12000元

大陆考古业的相关人员为了保护这些文物,付出了很多努力,但辽阔的国土并不能处处兼顾到,很多时候文物常常无法很好地保存下来,这里就有一个和文物有关的故事:一个拾荒老人捡到了一个7斤重“铁棍”,谁知“铁棍”另有来历,被专家鉴定值3个亿。

拾荒老人捡到“铁棍”

很久以前,考古事业发展得不是很好,平民百姓在偶然的时机下得到了文物,但是因为不了解手上的东西是什么,于是,捡到卖相好的就用来换取一点现金,卖相不好的甚至会被当作破铜烂铁直接扔掉。

上世纪,老人捡到古代金器,以为是“铁棍”,熔掉卖了12000元

上世纪70年代末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位内蒙古的拾荒老人像往常一样,带着自己的拾荒工具出门寻找,这位老人的名字已经无从得知,但可以知道的消息是老人姓王。

像往常一样老王希望能捡到点值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继续生活下去。于是,在寒风凛凛的冬天,老王一路走一路哆嗦,天气实在太冷了,但放眼望去,街道上空空荡荡。

过了不知道多久,老王以为今天又是毫无收获的一天,正准备原路返回,但这时他眼尖地发现一根“铁棍”。“铁棍”看起来是青铜材质,偶尔有金色的光闪耀在阳光下,但“铁棍”锈迹斑斑,再怎么样也不过是一根铁棍。

上世纪,老人捡到古代金器,以为是“铁棍”,熔掉卖了12000元

于是,老人拿着这“铁棍”回到家,突发奇想用火烧烧看,没想到铁棍融化后不是浓黑的铁水,而是黄金般光泽的液体,老人大为吃惊,心里不免起疑这不起眼的“铁棍”不会是黄金做的吧?

随即二话不说,也不顾门外天气如何寒冷,又返回到捡到“铁棍”的地方,到处翻找后又找到许多长度不算长,但数量可观的“铁棍”。

于是,第二天,天一亮,老人就马不停蹄地赶往镇上的当铺,准备当掉“铁棍”,没想到的是当铺老板说这些铁棍中的黄金纯度并不高。

上世纪,老人捡到古代金器,以为是“铁棍”,熔掉卖了12000元

除非将所有铁棍融掉以后才能换到更多钱,在一番商量之下,老人决定听从老板的话将这些“铁棍”全部融掉。

最后,全部的“铁棍”融掉后总共有了4斤的黄金,而老人也因此收到12000元的现金,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笔不少的收入,对于拾荒老人来说也完全就像天降馅饼一样,砸得他晕头转向。

拾荒老人一夜之间暴富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而这件事很快引起了当地文物局的关注,有人猜测老人捡到的可能是珍贵的文物,在当地文物局的调查下,这些“铁棍”的真实身份才被揭开。

上世纪,老人捡到古代金器,以为是“铁棍”,熔掉卖了12000元

原来,老人捡到的“铁棍”其实是古代匈奴时期的金器,是非常罕见的武器,而根据老人捡到的铁棍数量,有专家称:

“最起码价值3亿”。

事情的结果令人扼腕叹息,价值3亿的文物就这样被熔掉了,并以12000元成交。但仔细思考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其实能看到保护文物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重视文物保护

谈到文物保护我们不得不提到考古业,其实考古业发展相对来说是比较缓慢的,其中有各方面的原因。

上世纪,老人捡到古代金器,以为是“铁棍”,熔掉卖了12000元

首先从考古业本身来说,考古需要多年的经验和深厚的考古知识,除此之外,考古过程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有时候只是下墓检查文物就要花上不少的时间,在挖掘文物时更需要十分的耐心和充足的耐力,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上都会承受很大的压力,这也导致许多年轻人不愿意进入这一行。

其次,中国地大物博,早年间文物保护法还未完备时,全国各地的盗墓贼非常猖狂,许许多多古代陵墓在盗墓贼的破坏下,考古价值减少,文物也被破坏得不成样子。至于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盗墓者如何用自己具备的知识进行盗墓,其实是将盗墓者美化了,真正的盗墓者并不会尊重文物,只会洗劫一空。

上世纪,老人捡到古代金器,以为是“铁棍”,熔掉卖了12000元

从上世纪开始,国家就非常重视文物保护,清朝光绪年间,朝廷就颁布了《保存古物推广方法》,一直到后来,各种各样的法律条文出现,也都是为了更好更有力地保护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遗产。

直到如今,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在保护文物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作出了许许多多的努力,社会各界热爱文物的人士也在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保护文物,由于历史原因遗落在其他国家的文物,中国也在做着各种协调工作,争取能让文物回家。

作为普通老百姓,在不具备文物鉴别知识的情况下,就不要过于为了一己之私就将文物倒卖出去,随着网络世界的发达,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相关文物保护网站进行查询,以此来辨别文物的身份。

上世纪,老人捡到古代金器,以为是“铁棍”,熔掉卖了12000元

如果无法通过网络识别,也可以通过咨询相关单位来进行识别。

总之,重视文物的保护不仅需要国家和政府作出努力,更需要我们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重视文物的保护和传承。

总结

无论时代怎样发展,人类的未来如何璀璨光明,我们始终要记得:今天的美好其实来自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因为有了千百年来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支撑,我们才能有底气,有自信立足世界之林。

上世纪,老人捡到古代金器,以为是“铁棍”,熔掉卖了12000元

文物作为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对于我们了解某一个时代的人民是如何生活的,又是如何在历史的浪潮中渐渐消失,历史文物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无价之宝,因为其承载的重量并非只有金钱能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