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社区食堂选址怎么来?新春开工,这个区为啥要推敲这一点

作者:文汇网
社区食堂选址怎么来?新春开工,这个区为啥要推敲这一点

原居安老——这是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超过40%的静安区将发力的民心工程项目之一。

今天,新春开工首日,静安区委、区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持续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并在此基础上召开2022年“民心工程”现场推进会,排定一年的民心工程的任务单、时间表和发力点,聚焦市民群众获得感逐项推进。

在临汾路街道,有一个全市首创的沉浸式“家庭养老”样板间,这里以“未来养老”为主题,创设了数字化居家养老的新模式,深度融合了养老数字化转型和精细化养老服务,也盘活了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和资源,让老人们真切感受到在熟悉的社区、温暖的家庭里享受“身边、床边、周边”的新体验。年内,静安全区将以此为依托,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增能。

社区食堂选址怎么来?新春开工,这个区为啥要推敲这一点

在这个沉浸式家庭养老样板间内,包含着多项数字化生活设施,比如:指纹开门,全屋管理系统启用回家模式,智能设备一键开启常用电器设备、调解灯光强度以及窗帘开关。

在厨房、卫生间、卧室,通过链接正在试点的“家庭养老床位”项目资源,样板间配置了烟感、气感、水浸感应、一键呼叫SOS等“智能七件套”,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感应器件连接助老平台,立即呼叫紧急联系人、社区、民警等,并能提供预约挂号、打车、政策咨询、紧急处理等功能,为老人居家安全提供及时响应。此外,在老人必经区域都安装了扶手和引导灯,防止老人跌倒。

这些“智能七件套”结合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都将生成个性化菜单,老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由拼配点单,进行改造,还能根据相关政策,享受不同程度的补贴。通过“政府贴一点,企业让一点,老人出一点”来帮助更多纯老或独居家庭实现居家安老。仅以临汾路街道为例,去年,共完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125户,智能项目安装164户。

实现原居安老,老人们普遍欢迎的“一餐饭”也尤为重要。大数据分析,帮上了大忙。

此前,临汾辖区有3个社区食堂,满足了辖区内大部分老人用餐需求,关于第4个社区食堂究竟该选址在何处?

依托辖区民情日志数据驾驶舱平台,不仅分析了辖区内各片区60岁以上老人分布密度及情况,也叠加了老人们日常活动路径,最后在街道东北区域选定第4个社区食堂地址,于今年年初建成启用,受到老人们的欢迎,目前,4家食堂日均供餐达到1100客。此外,大数据还分析着社区食堂的客流量、不同时段用餐人数及最受欢迎菜品、数量等,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相关管理部门提升为老助餐水平。

社区食堂选址怎么来?新春开工,这个区为啥要推敲这一点

除做好做优养老外,今年静安还将再接再厉,开工、完工老房加梯各500台;推开6幅零星旧改地块;对符合充电设施加装条件的108个小区,一季度完成新建非机动车充电桩工作;上半年打通苏州河沿岸唯一断点——长寿路桥下部分,并持续提升沿岸公共空间,构建可感受的全龄友好滨河空间。

作者:顾一琼

摄影:叶辰亮

编辑:张晓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