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飞行员杨国祥:52年前投掷氢弹失败,他放弃逃生选择与氢弹共存亡

作者:秋叶侃史

1964年大陆第一颗原子弹、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这来自中国科研队的巨型炸弹一次又一次地爆炸,也不断地更新着国际上对大陆军队的认知。

虽然氢弹是研究成功了,并且实验爆炸也轰动了世界,但是这种杀伤性强的武器还是要与战斗机结合,能够完美地在战场上灵活运用。这样考验的就不光是氢弹,更是战斗机以及飞行员的配合度。

因此这就需要一个技术过关、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来做这项危险系数高的氢弹投掷实验,这个时候一位拥有“彝族之鹰”称号的杨国祥同志,被推荐到了少将宋占元的头号名单上。

飞行员杨国祥:52年前投掷氢弹失败,他放弃逃生选择与氢弹共存亡

可是,这次实验的过程并没有朝预想中的方向发展,到了投掷的地方因为飞机的原因氢弹并没有投掷成功,为了人民的安全,到了千钧一发之际杨国祥同志竟做出了令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决定。

他这一举动惊呆了在场所有的人,也让他从此以后成为了国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杨国祥的故事。

杨国祥何许人也

杨国祥出生在美丽的云南省,也是大陆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身为彝族的他从小身上就具有少数民族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和超常的胆略,对飞行事业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热爱。

在他身上还能看到另外一种精神,那就是爱国,1948年在他开始上中学的时候,就选择进入了我党领导的峨山中学,并且顺利被录取。

同年十月,杨国祥还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 云南民族青年同盟。优异的学习成绩再加上良好的政治思想,让他在同龄人之中脱颖而出。

飞行员杨国祥:52年前投掷氢弹失败,他放弃逃生选择与氢弹共存亡

1949年冬天,杨国祥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并在当地的玉溪军区担任骡马队指挥员,当年他才仅仅二十岁。能加入党组织也算是如愿以偿了,但是在杨国祥的心中仍然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飞行。

他注定是属于天空的领导看出了杨国祥心中的愿望,并且清楚通过日常训练可以看出,他确实是学习飞行的一块好料。因此,在1950年6月他被保送到东北牡丹江航天学校进行学习,从此开启了杨国祥人生的“飞行之旅”!

杨国祥的学习生涯

当时正处于建国初期,大陆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设备极度缺乏,既没有可以给予他们正确引导的专业飞行教官,也没有先进的教练机,学校里的那几台残缺不全的旧机器,还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缴获的日军以及国民党的。

求学过程困难重重,大部分教官们都用的日语(训练人员是战败的日军),在小山村长大的杨国祥哪听得懂这样的语言。但为了能够好好地学习飞行技术,他在课下积极学习日语,虽不能完全听懂教官在说什么,但能大致明白所讲内容的意思。

飞行员杨国祥:52年前投掷氢弹失败,他放弃逃生选择与氢弹共存亡

不仅如此,当年旧式的战斗机和现在的相差甚远,机体上没有任何无线电通讯设备,沟通全靠旗语。再加上东北地区的恶劣天气,杨国祥每天都在零下35度的寒冷天气中进行训练学习,从没有落下。

这样的精神不单单是靠毅力就能坚持下来,心中更多的是“以建立大陆强大的人民空军为崇高理想”的信念。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杨国祥11个月艰苦奋斗之下,他顺利完成了PT-17、z-5、九九高级教练机和九九袭击机等4个型号的飞行技术。

同时,他也成为当年他同期第一位实现单飞的学员,1951年以优异的专业成绩顺利从航校毕业。从学校出来的杨国祥赶上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处于用兵之际,他以飞行员的身份被调任,并编入中国人民空军之列。

作为一名战士能经历一场大型的战斗,对他来说是莫大的骄傲,抗美援朝胜利,让杨国祥在这次战役中初次展露头脚,为他的蓝天事业史上增添了不少耀眼的色彩。

国庆之际,他驾驶着战斗机穿过天安门,接受着毛主席和周总理以及人民的检阅……“谁能得第一,谁就到北京,向党中央,向毛主席汇报!”1956年,这样的口号响彻全中国的空军部队中。

飞行员杨国祥:52年前投掷氢弹失败,他放弃逃生选择与氢弹共存亡

一下子就激起了杨国祥的斗志,他参加了空五师、空三师、沈阳空军以及全国空军的“比武”,并先后取得第一名的傲人成绩。当时,杨国祥全国第一的名气还响到了中央。

他成为大陆空军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冠军的彝族飞行员,这也就是“彝族之鹰”之名的来历。同时,杨国祥的故事还被“红色作家”杨大群写成了一本书,名为《彝族之鹰》。

1965年,这本书在上海青年出版社出版,从此他“彝族之战”的称号走进千家万户。只是,他的辉煌并没有结束,1972年,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震动了全世界,这是大陆爆炸成功的第一颗实战氢弹。

这预示着大陆又往前进了一步,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英雄正是杨国祥。但是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那么顺利,甚至曾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抉择……

杨国祥与大陆的氢弹

1970年,杨国祥接到指示,令其到江西320厂同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强五战斗机”的改装方案并且完成试飞,他将是这台战机,也就是投掷中国第一颗实战氢弹的主飞行员。

飞行员杨国祥:52年前投掷氢弹失败,他放弃逃生选择与氢弹共存亡

这将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杨国祥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一刻也不能怠慢。氢弹的威力众所周知,技术人员需要计算好它的爆炸直径,锁定投掷位置,这样才能保证不会伤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然而,这一切杨国祥是最关键的环节,因此肩负重任,他必须每天驾驶飞机进行严格的投掷训练,实战演练不下一百多次,要求每一颗模型弹都要击中靶心12米之内,这都在天上飞的飞行员来说,这12米的距离简直是微乎其微。

经历了180次的实战演练,终于等来了真正要投掷的日子,国务院、中央军委下令:中国第一颗实战氢弹将在1971年12月30日13时爆炸。

当日下午,西北核实验基地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杨国祥早早的就来到机场认真的做足各项准备工作,中国国防科委副主任朱光亚、核实验副院长陈能宽等领导也都提前来到各自的岗位,每个人心里都无比的严肃认真,盼望着最终一刻的到来。

离约定的时间越来越近“强五战斗机”经过了一系列的详细检查,工作人员依次汇报战机与腹中氢弹的状态,各项确认无误之后副院长陈能宽与杨国祥示意轻轻地打开了氢弹的保险。

飞行员杨国祥:52年前投掷氢弹失败,他放弃逃生选择与氢弹共存亡

保险一被打开氢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杨国祥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机舱,一切准备就绪,只能一声令下。12时20分,听到“2178,起飞!”随后两声枪响,杨国祥得到信号迅速做出反应,启动“强五战斗机”,身负着全体国人的希望飞向天空。

45分钟,离靶心越来越近,杨国祥慢慢将飞机飞行的高度降低,认真校正仪表盘上的数据,寻找距离投掷氢弹最合适的位置。当到达9公里之时,核实验部下达了投掷的命令。

他将飞机调整到45度,用力按下投弹的按钮,为了安全保障迅速返航。然而,令所有人都惊恐万分的是,大家并没有如期听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杨国祥心里知道一定是哪里出了差错。

原来,是投掷氢弹的装置出了问题,但是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如果再不投掷下来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杨国祥立即调整航线再次进入投掷圈,校正位置按下投掷按钮,但依然没有任何反应,令人窒息。

就这样试了三次仍然没能成功,杨国祥的心脏都快要跳了出来,全身上下都是汗,看着快到头的油表盘,无数个想法充斥着他的脑袋,而他当时有两个选择:

飞行员杨国祥:52年前投掷氢弹失败,他放弃逃生选择与氢弹共存亡

一是飞机上有跳伞装置可保障他的个人生命安全;二,他与战斗机同生共死,可操控飞机让老百姓免于灾难。他如果跳伞了,飞机将携带着威力巨大的氢弹随意坠落,那数万的生命以及万千顷土地会受到巨大的威胁。

同时,科学家数年的心血也毁于一旦,所有人都在等待着他做决定,心中都悬了一把剑……这时,只听在对讲机那头传来杨国祥的声音“带氢弹着路” 。

听到这句话时,等待着的人都热泪盈眶,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选择与氢弹共存亡。杨国祥小心翼翼地按照之前训练的那样,关掉飞机上所有的电门,降低飞行高度,带着氢弹返航。

每一个着陆的动作都必须十分精确,这期间的过程简直比红军长征还要漫长……他是幸运的,再加上超常的技术水平,杨国祥驾驶着战斗机安全着陆。

氢弹没有爆炸,一切都安全了,在场的所有人以及在北京等消息的毛主席和周总理都长出了一口气……其实出于本能,当时杨国祥选择跳伞逃生自救也是人之常情。

飞行员杨国祥:52年前投掷氢弹失败,他放弃逃生选择与氢弹共存亡

可是,他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千千万万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保住了大陆的核事业,虽然这次投掷没有成功,可杨国祥却成为了当之无愧的英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