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1汽车制造盘点:行业跨界的疯狂“内卷”

2021年对于汽车制造行业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全面爆发的一年。产业快速上升,各大汽车制造厂商也都按下了转型变革的加速键,积极转变和调整思路,面对激烈竞争,断舍离,削减现有业务,开辟全新方向。全面发力,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到创新智能新方向的转变。

跨界造车:各大厂商纷纷入局

1.百度、小米造车:整车制造,打响科技公司“跨界造车”第一枪

2021汽车制造盘点:行业跨界的疯狂“内卷”

2021年初,百度打响了科技公司“跨界造车”的第一枪,通过与吉利联手,“集度汽车”横空出世;紧接着,3月底,小米也正式官宣造车,由小米创始人雷军亲自挂帅。

二者都选择成为了整车制造商,而不同的是百度对汽车行业的注视由来已久,2013年百度已经开始了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2017年就已经正式发布了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这也是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对于智能驾驶,过去十年内,百度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用于相关技术研发。2020年,百度在北京的测试里程数达到了112.5万公里。

年初,选择与传统车企吉利共同联手,组建合资公司集度汽车,且占股持优。科技公司下场造车,合作是最快下沉行业的捷径,百度负责软件开发,吉利则负责工程研发、供应链及整车制造。由于分工明确,2021年,一年之中,集度汽车已完成了品牌命名、人员招聘,以及首款概念量产车油泥模型风洞测试,集度首款车型已经曝光,从外观看是一款大型SUV,有望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集度汽车也将于2023年正式问世。

2021汽车制造盘点:行业跨界的疯狂“内卷”

相较于百度已趋于成熟的手段,小米则显得有些势不可挡,据雷军透露,从小米董事会提出研究电动车产业前景到最终决定造车,期间不过两个半月的时间。

不同于百度的是,小米选择的是一条全资造车的路,要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小米的布局策略主要是通过投资行业供应链厂商来实现汽车产业链的整合,自2021年3月官宣造车以来,小米已先后投资数十家汽车产业链的企业,涵盖智能驾驶、芯片、动力电池等领域。2021年11月,小米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小米汽车工厂正式落户北京亦庄,一期和二期的预计产能均为15万辆。与此同时,小米也在推进汽车的产品定义和团队搭建,其中包括通过投资和并购相关公司来加速技术研发的进度。据雷军计划,小米汽车将在北京建设年产量30万辆车的工厂,小米汽车将于2024年实现量产。

2.华为“不造车”:零部件供应,把控汽车制造全流程

2021汽车制造盘点:行业跨界的疯狂“内卷”

“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华为虽然多次重申“不造车”,但是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布局由来已早。早在2009年,华为就开始了车载模块的研发工作。2014年,华为成立“车联网实验室”,开始涉足汽车互联化、智能化、电动化和共享化的技术创新。自2017年起,华为又与国内多家主机厂在5G、云、AI等领域达成合作。2019年5月,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BU,后者位列华为六大一级部门之一。

2021年极狐阿尔法S Hi作为极狐与华为联合开发的车型,内置华为ADS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并搭载华为鸿蒙OS操作系统,实现智能座舱与智能手机关联操作,华为来势汹汹。

2021年12月23日,华为发布了与小康赛力斯共同推出的高端汽车品牌 AITO,旗下首款车型问界 M5 也同步压轴亮相。余承东更是直言,年初时与赛力斯共同推出的 SF5,使用了部分华为 Drive One 的部件和技术,但整车并不是华为设计的,"我们觉得可以做的更好 "。

尽管最终依然落点在了帮助车企造车,但从仅提供智能系统到主导设计、用户体验和后期销售,华为正不断触碰和试探造车的边界。

新一轮汽车革命中,互联网公司在智能技术上无疑有一定优势,在整车制造、上下游供应链把控上则还需要不断积累,华为正慢慢向造车的全流程行进,久而久之,与车企合作方式改变甚至是最终独立造车,也许指日可待。

3.腾讯“不造车”:数字基建,助力多方造车项目

2021汽车制造盘点:行业跨界的疯狂“内卷”

“腾讯不碰硬件,不造车,将专注自身所长”。与华为一致,腾讯也是坚定“不造车”

腾讯的智慧出行业务版图,是基于以“云、图、ID”为核心的数字底座能力,向汽车产业提供“造好车、卖好车、用好车及企业管理”四大场景解决方案。

2021年11月4日,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智慧交通与出行总裁钟翔平也称:腾讯将打造一张连接起出行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打通产业全链路的数字通路,连接用户的全生命周期,一张流通的、可灵活生长的“网”。腾讯公布了全新升级的智慧出行业务版图,发布了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数字营销、出行服务、汽车云数字化解决方案等涵盖产业链各环节的产品及解决方案。

腾讯虽然不造车,但是腾讯投资了多个造车项目。最成功的投资当属特斯拉,腾讯现在是特斯拉个人第二大股东,在这产生的利润远远大于现今国内任何一家造车新势力。在获取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市场红利方面,腾讯一直是深度参与者。可以说,在汽车、交通、城市或者说大出行领域,腾讯的软件服务涵盖了所有细分产业链。

车企选择与腾讯合作,就等于打通了车企、经销和用户之间的边界,,更多的是对于“未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截至2021年底,在智能座舱领域,腾讯生态车联网TAI与35家车企合作,累计搭载超过700万辆汽车;在云解决方案方面,腾讯则与40多家车企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工作。

4.吉利 “转型”:传统车企新出路,打造汽车“新帝国”

2021汽车制造盘点:行业跨界的疯狂“内卷”

在新能源板块备受追逐、各大企业入局造车的情况下,吉利汽车面对行业变革,借资本布局试图站稳市场,以车企为基点,将产业链遍布各行各业。

吉利2021年依旧进行着合作、投资、收购的路线。开年第一月,吉利就先后合作了百度、富士康、腾讯到贾跃亭的FF,合作者众多。2021年,吉利开始深入电动汽车供应链上游,积极布局动力电池领域。而后,又和伟世通、高通宣布,联手为全球市场提供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与沃尔沃成立合资公司,共同研发车载操作系统;与科创板动力电池第一股孚能科技合作,拟设立合资公司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工厂等。2021年9月,吉利又宣布进军手机领域:“手机是快速迭代的随身移动终端,是电子产品市场验证及软件创新的应用载体,既能让用户尽快分享创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转移到汽车中应用,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

由此看来,2021年吉利的汽车产业链涉及领域众多,动力技术研发、动力电池生产、自动驾驶、芯片研发、智能座舱、换电站建设……吉利试图在走一条多元化路线,然而在这场行业巨变中,吉利激进的转型策略与多年的品牌矩阵反而成为了吉利掉队的标志,2021年前11个月中,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为64500辆,在国内新能源厂商中仅排名第12位,2021年吉利动作颇多但仍未抢得先机,倒反陷入销量持续下滑的被动局面。

吉利目前最重要的,还是抓住新能源中高端的品牌机遇,才能在汽车新时代中找到新的位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