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洋铭:孤勇者到冬奥集合打团 高山滑雪打开人生光亮之门

撰文/张明飞

编辑/李旭 梁丽娜

视觉/王烨

“拼了呗”、“干就完了”、“完犊子了...” 进村前,张洋铭这么给自己打气。

作为高山滑雪的运动员,张洋铭的名字不被大众熟知。因为这项项目之于冰雪运动本就是小众,门槛高、难参与。玩这个项目的欧美运动员大多来自滑雪世家。

他们像孤独的滑行者一样,远离喧嚣和繁华,在高山中,在白雪里,一次次进行着富有挑战性和危险性的这项运动,一次次靠近着“冬奥会皇冠上的明珠”。

张洋铭:孤勇者到冬奥集合打团 高山滑雪打开人生光亮之门

从孤军奋战到四人出战 中国高山滑雪实现历史突破

要知道,高山滑雪在中国还是一个新近发展的项目,滑降项目的队伍2017年才刚成立。平昌时,这个项目之于中国代表团,还是个“婴儿”。

即使站上平昌冬奥会,即使取得了69名,虽然没那么光鲜,但也足够值得被肯定。但在铺天盖地的网络空间,想找到对张洋铭彼时的采访,几乎寥寥。可见,外界对这个项目的认知是一片空白,关注也更无从谈起。

张洋铭:孤勇者到冬奥集合打团 高山滑雪打开人生光亮之门

张洋铭

所以,中国高山滑雪运动员能站上奥运赛场,本就不易。而1994年生人张洋铭则是继平昌之后,再次代表中国出战。

这一次,他不是孤军奋战。在家门口的奥运盛会,中国高山滑雪队获得4个参赛名额,在11个小项上全部获得参赛资格,实现了全项目参赛的历史性突破。

张洋铭将和徐铭甫、孔凡影、倪悦名一起站上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雪道上。

四年前的平昌是张洋铭的“奥运首秀”。在110位参赛者中,他成功滑完了两轮,位列第69位。有很多选手受困于天气和赛道的原因,甚至未能完赛。

四年后的北京,有了经验的张洋铭再次出发。

对中国高山滑雪运动员来说,也许争金夺银还太奢望。但站上奥林匹克赛场,就是每个运动员的终极梦想。如今,张洋铭等到了他再次挑战自我的最高舞台。

滑雪是打开人生光亮之门的钥匙

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张洋铭与困难、与伤病、与孤独一直作战。

从平昌到北京,这一路艰辛但也坚定。对张洋铭来说,能站上自己国家举办的奥运会赛场,机会难得。况且,28岁的年龄,也正值当年。

2019年,张洋铭再次出发。十四冬会之前的3月,在奥地利外训的他意外受伤——右小腿胫骨、腓骨断裂,不得不停下训练进行修养。

欧洲先进的运动医学技术缩短了张洋铭的康复时间,但队伍要继续去比赛,只能让拆除体内钢钉的张洋铭先回国。

张洋铭:孤勇者到冬奥集合打团 高山滑雪打开人生光亮之门

“没人陪你练,你很容易就让自己放弃了。那时甚至都有些绝望吧。”张洋铭说,“后来我的教练和队友们都鼓励我,我也希望别给自己留遗憾吧,就挺过来了。我特别信一句话,就是你只管努力,其他交给天意。”

年底的十四冬会,男子大回转项目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美林谷滑雪场开战。张洋铭出现在赛道。

“就算是把命撂在这,也要把属于我的荣誉拿回来!”最终,张洋铭拿到金牌,泪洒赛场。

自认不差国外选手身体素质

从10岁进入吉林省通化市运动学校训练、学习,开始滑雪,张洋铭没有想到,自己还能站上国家队赛场。

刚接触时,张洋铭对滑雪也一无所知,就以为只是一次次摔倒后爬起,“练着练着就觉得这个项目是一个富人项目。一副雪板就1、2万,自己的家庭根本承担不起。”后来,他发现这个项目“好烧钱”。

2011年,张洋铭进入高山滑雪国家队。难得的机会,换来他格外的拼搏。张洋铭开始获得了参加国内国际大赛的机会。中国高山滑雪从无到有,看到了一点点火苗的希望。他也知道,自己的命运,要自己掌握,“只要你成绩好了,牛奶面包都会有的。”

但张洋铭自己知道,“咱们起步晚,国外的小孩2岁就在雪场来回滑了,我是10岁练的,太晚了。”

受困于国内没有够条件的赛道,高山滑雪运动员只能飘在国外,看那些外国选手,张洋铭觉得自己就像“井底之蛙”一样。看过之后,才感慨:“高山滑雪原来还可以滑得这么好。瞅着好像都一样,但是感觉滑的核心不一样,总差那么一点点。”

即使把自己比作“井底之蛙”,但张洋铭还是有自己的信心:“国内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可比国外的运动员好多了,跑步啥的,都比他们好。一滑就不行,就是滑得少,一个月滑废两块板,你看你滑得好不好。”

张洋铭:孤勇者到冬奥集合打团 高山滑雪打开人生光亮之门

张洋铭在北京冬奥会的场地上训练

“必须得非常的努力,非常激进地去滑滑超越自己的期限。我们的努力不能白费啊。”这是张洋铭给自己鼓劲儿时说的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匈牙利外籍教练马库斯就曾评价张洋铭,“张洋铭是中国男子回转项目上,很有天赋的运动员之一。”其实所谓天赋,都是靠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用日复一日的努力换来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