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小动物们”惊喜亮相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成功落下帷幕。昨晚开幕式前的暖场活动中,数十名在主舞台和跑道转圈儿的“小动物”,引起了关注。他们是谁?在总面积25.8万平方米的“鸟巢”变换位置、跳跃转圈,如何保持队形齐整呢?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小动物们”惊喜亮相

记者了解到,31名“小动物”的扮演者来自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整个暖场活动中,他们不间断跳跃32分钟,表演了《好儿好女好家园》和《放轻松》。而为了这一刻登场,他们训练了126天。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小动物们”惊喜亮相

登场的32分钟,训练了126天

昨天开幕式一早,汇文一小领队舞蹈教师李晓琳就和孩子们集结出发。上午10点左右,他们便到达了“鸟巢”。随后开始化妆、整理服装、戴麦……一切就绪后,只为等待晚上7点25分的登场。

晚7点25分一到,孩子们带着微笑和可爱的造型,迈着轻盈的步伐闪亮登场主舞台。主舞台上,瞬间被小猴子、熊猫、兔子、小鹿、青蛙活跃起来。31名孩子伴随着《好儿好女好家园》跳起欢快的舞蹈,萌萌的舞态和不断变换的动作,带动着场内氛围升温。而后,孩子们迅速分散开来,以跳绳等表现《放轻松》,从主舞台涌向跑道各点位继续转圈儿表演。

为了开幕式前的32分钟,31名孩子训练了126天。体态、舞蹈动作、节奏变换、队形……所有的细节,都在一次次训练中被修正、优化。从前期在学校训练,到后来去首体合练,再到进入鸟巢排练,每次排练训练,孩子们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甚至全天。细致、规范的动作要求与较长的排练周期,考验着每一个孩子的身体、情绪、心理等等。“学校很支持,这些我们都有预案和方法,大家真是付出了很多。”李晓琳说。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小动物们”惊喜亮相

一刻都不停,找参照比体力重要

“昨天演出非常成功,心里特别激动。”汇文一小五年级的崔博晖,在昨天扮演着一只“小青蛙”。而比他小的三年级学生路佳铭,则是扮演“小熊猫”,“觉得自己发挥得很不错,表现出了我们青少年的活力、风采。”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暖场的32分钟,需要不间断蹦跳和做动作,没有一刻可以休息。在昨天偏低的气温下,考验最大的,不仅是体力,还有如何在“鸟巢”内部保持好队形,不散队形、不“掉队”。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小动物们”惊喜亮相

领队舞蹈教师李晓琳说,“鸟巢”不像剧场那样,乍一看哪儿都“长得一样”。来回调换位置和转圈儿的孩子们,既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还要在一个全动态的过程中,时时保持好队形。而后者,是决定演出效果成败的更大因素。

在崔博晖和路佳铭眼里,自己和同学发挥好的诀窍,就是学会了老师教的法宝——不停找参照物。“随着跳跃和变换位置,每一次都需要每个人都找好自己的参照物。到了哪儿,都要找一个场内的灯箱、音响、图案等标志物对齐,心里提前记好。”路佳铭说。崔博晖则表示,除了要每一步找对参照物之外,表演时第一排同学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如果第一排同学找不齐位置,后面的同学也会找不准。好在,我们都熟能生巧了。”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李松林

编辑 谢永利

流程编辑 刘伟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