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成功落下帷幕。昨晚開幕式前的暖場活動中,數十名在主舞台和跑道轉圈兒的“小動物”,引起了關注。他們是誰?在總面積25.8萬平方米的“鳥巢”變換位置、跳躍轉圈,如何保持隊形齊整呢?

記者了解到,31名“小動物”的扮演者來自北京市彙文第一國小。整個暖場活動中,他們不間斷跳躍32分鐘,表演了《好兒好女好家園》和《放輕松》。而為了這一刻登場,他們訓練了126天。
登場的32分鐘,訓練了126天
昨天開幕式一早,彙文一小領隊舞蹈教師李曉琳就和孩子們集結出發。上午10點左右,他們便到達了“鳥巢”。随後開始化妝、整理服裝、戴麥……一切就緒後,隻為等待晚上7點25分的登場。
晚7點25分一到,孩子們帶着微笑和可愛的造型,邁着輕盈的步伐閃亮登場主舞台。主舞台上,瞬間被小猴子、熊貓、兔子、小鹿、青蛙活躍起來。31名孩子伴随着《好兒好女好家園》跳起歡快的舞蹈,萌萌的舞态和不斷變換的動作,帶動着場内氛圍升溫。而後,孩子們迅速分散開來,以跳繩等表現《放輕松》,從主舞台湧向跑道各點位繼續轉圈兒表演。
為了開幕式前的32分鐘,31名孩子訓練了126天。體态、舞蹈動作、節奏變換、隊形……所有的細節,都在一次次訓練中被修正、優化。從前期在學校訓練,到後來去首體合練,再到進入鳥巢排練,每次排練訓練,孩子們一練就是好幾個小時甚至全天。細緻、規範的動作要求與較長的排練周期,考驗着每一個孩子的身體、情緒、心理等等。“學校很支援,這些我們都有預案和方法,大家真是付出了很多。”李曉琳說。
一刻都不停,找參照比體力重要
“昨天演出非常成功,心裡特别激動。”彙文一小五年級的崔博晖,在昨天扮演着一隻“小青蛙”。而比他小的三年級學生路佳銘,則是扮演“小熊貓”,“覺得自己發揮得很不錯,表現出了我們青少年的活力、風采。”
對于這些孩子來說,暖場的32分鐘,需要不間斷蹦跳和做動作,沒有一刻可以休息。在昨天偏低的氣溫下,考驗最大的,不僅是體力,還有如何在“鳥巢”内部保持好隊形,不散隊形、不“掉隊”。
領隊舞蹈教師李曉琳說,“鳥巢”不像劇場那樣,乍一看哪兒都“長得一樣”。來回調換位置和轉圈兒的孩子們,既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還要在一個全動态的過程中,時時保持好隊形。而後者,是決定演出效果成敗的更大因素。
在崔博晖和路佳銘眼裡,自己和同學發揮好的訣竅,就是學會了老師教的法寶——不停找參照物。“随着跳躍和變換位置,每一次都需要每個人都找好自己的參照物。到了哪兒,都要找一個場内的燈箱、音響、圖案等标志物對齊,心裡提前記好。”路佳銘說。崔博晖則表示,除了要每一步找對參照物之外,表演時第一排同學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如果第一排同學找不齊位置,後面的同學也會找不準。好在,我們都熟能生巧了。”
來源 北京日報用戶端| 記者 李松林
編輯 謝永利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