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连续阴雨转多云天气。乍见日光微醺,爽快。
到堂姐夫家来拜年。村落间有鸟鸣,鸡叫,偶尔能听到鞭炮声。
村里房子没有什么变化,两层楼房多建于九十年代末,21世纪初。
一辆小轿车驶过,车顶上的喇叭播放着招聘信息,是一家村办企业在招工,在这片以养殖业和农业为主的土地上,也有了小企业,一般是某种产品的代加工。
村子里不见多少人,即使是过年。一是村子里走出去的人有的在外安家落户,村子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有的在外务工不见得都回家过年。八十年代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农村人口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时农村头胎是女孩的可以再生一胎,是男孩的和城里人一样,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姐夫家就是独子。外甥今年三十出点头,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已经放开,但外甥和外甥媳妇都坚持不要二胎。大家习惯生育一胎,并且的确感受到一胎的压力小,何必多生让自己吃苦呢?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生育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
姐夫和他的弟弟比邻而居。弟弟家的儿子今年二十七了还没谈对象,小伙子在深圳打工,工作节奏快,他妈妈说没时间谈恋爱。过年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家里张罗着给他相亲,附近几个村子姑娘家少,找个合适的不容易。从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男性高于女性的比例明显,估计和八十年代农村计划生育政策有关。
现如今,农村网络早就普及了,年轻人平日不在家,逢年过节回来了也是宅在家里上网,不说十里八乡,就是附近村子里年轻人也鲜少往来。不往来信息不流通,哪来罗曼蒂克的情愫互生?哪来轰轰烈烈的彩云追月?年轻人的婚恋观也在改变。
爸妈很着急,年轻人却很反感父母的催婚,全国各地都是一个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