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汇时评|在奥运的赛场和舞台上缔造当代世界“团结”的传奇

文汇时评|在奥运的赛场和舞台上缔造当代世界“团结”的传奇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开幕式上的“致敬人民”环节。 新华社记者 丁旭摄

没有点火仪式,没有熊熊大火,各个代表团引导牌组成的庞大雪片是火炬台,奥运的火种从奥林匹亚山传递到北京,最后一棒的火炬就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火炬,一个20岁的姑娘和一个21岁的小伙携手把这捧微火放置到环绕着橄榄枝的巨大雪花片中——火种不熄,生生不息。这个分外简洁,又具有彻底的颠覆精神的点火仪式,一定会被载入奥运的史册。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结束在这个时刻,带着不尽的余味,总导演张艺谋和整个开幕式团队则从此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奥运叙事。

张艺谋在此前的采访中,不止一次地强调,从2008年的北京夏奥会到今年的北京冬奥会,近14年过去了,他渴望通过开幕式表达“不一样的我们”。2008年夏天,沿着北京古城中轴线的“脚印烟花”仍历历在目,那段璀璨的开场白,用绚烂的文明古国的成就确立“我”的身份。2022年冬春交替的时节,北京冬奥会开幕恰逢立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开幕式倒计时引入二十四节气的轮回,始于“雨水”,终于“立春”,四季轮回,春天既是结束的时刻,又是开始的时刻。春雨潜入夜,风吹一城花,麦饭美,菱歌长,荷风送香,竹露清响……这些意境悠远的画面和古诗文串联起的倒计时,是惊艳众人的创意,就像人们在社交网络上感叹的,这是地道的中国式浪漫。

中国式浪漫,意味着中国文化的身份感从具象的“文明成就”转向抒情的精神层面。春夏秋冬又一春,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书写和联想不仅是浪漫的修辞,更承载着中国文化中的自然观、生命观和价值观。春回大地,青绿的芒草铺满鸟巢,燕飞蝶舞,蒲公英散落于夜空中——这些用先进的视觉技术制造的简洁天真的意象,以扑面而来的青绿气息,传递“与自然融合”的理念,低碳环保的当代观念,其实和传统文化的精神信念是同归的。看到巨大的光影屏在北京寒冷的春夜里呈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景观,看着大河奔涌,听到小男孩用小号吹出《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那是让人心动的瞬间——我们之所以是“我们”,是这片山川风月和生生不息的文化塑造的。

开幕式创作团队屡次强调“视觉技术的首创”,然而科技美学真正动容的力量未必是场内的奇观,反而是那些看起来最朴素、最简单的场面,用不动声色的高科技表达最珍贵的信念。晶莹的五环从破冰的冰立方里诞生,代表着每一个参赛代表团的雪片一片一片汇聚起来,被橄榄枝环绕着,聚成一朵巨大的雪花,与冰晶五环两相辉映,构成“冰雪童话”的情境。这场开幕式,讲述的是“一朵雪花的故事”,是许多片不同的雪花拼接成“一朵”的奥运童话,是在奥运的赛场和舞台上缔造当代世界“团结”的传奇。就像奥委会主席巴赫在致辞里说到的,中国农历虎年象征着勇气和力量,在这个因为分裂、猜疑和冲突而变得脆弱的世界里,真正的勇气和力量源自彼此尊重,奥林匹克的使命是让人们在竞争中团结,北京冬奥会的理想,是在相互理解中保留多样性、给和平以机会。

伴着《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用影像长河展现普通人的生活和拼搏,展现每个人的奥林匹亚。速滑运动员们轻盈的身影掠过鸟巢,冰面的痕迹变成奥林匹克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这一幕幕,是克制的,也是朴素的,这些返璞归真的场面似乎诉说着体育、文化和科技,这一切的终极力量是为了保护天真且健康的人性——越简单的,越珍贵。

作者:柳青

编辑:苏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