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外观设计师揭秘:“飞扬”火炬尽显中国美与智

2月4日,北京冬奥会火炬外观设计师李剑叶做客2022“双奥之城·看典”北京新闻中心直播间,揭秘冬奥火炬设计背后的中国之美与中国智慧。

李剑叶也是冬奥会火炬手之一。他特意把由他接力传递的火炬带到了直播间。2月2日,在北京冬奥公园传递时,他留意着每位火炬手打开包装盒看到火炬的第一反应。“大家夸‘火炬很美’的那一刻,我作为设计师很兴奋!”李剑叶说。

外观设计师揭秘:“飞扬”火炬尽显中国美与智

2月2日,火炬手李剑叶在火炬传递中。(新华社记者 夏一方 摄)

14年前,李剑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亲眼见证了李宁飞身点燃如同画卷的主火炬塔,那一幕深深镌刻在他的记忆中。如今,冬奥火炬“飞扬”的整体外观恰恰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他解释,北京是世界首个“双奥之城”,火炬设计中既有传承也有发扬。

从夏奥到冬奥,从“祥云”到“飞扬”,都承载着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与2008年的“祥云”火炬一样,“飞扬”外观整体使用了红色和银色,但是由红色渐变到银色,整体观感更现代。

凑近了看,火炬上除了祥云纹,还“飘”着雪花。二者皆来自中国传统文化:雪花纹是剪纸形状,就像北方春节时很多人家里的窗花;而祥云纹则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织锦”技艺中挑选出来的。

火炬设计历时数月。最终呈现出来的“飞扬”火炬与最早提交的方案差别极大。“组委会更看重‘双奥之城’的表达,但也认为设计不够突破、不够创新,所以我们就推倒重来。”李剑叶本是阿里集团一位工业设计师,但“飞扬”火炬除了现代之外,还得突出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团队寻找灵感的过程,也是一场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根之旅”。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整体形象景观的核心理念取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火炬设计也遵从了这一理念。“飞扬”如同飘舞的丝带,中空开放的造型有别于传统的筒形火炬。这一灵感其实源自于一片树叶,彰显大自然无修饰的卷曲张力与美感。生生不息的“生长感”恰恰在“飞扬”火炬上显现了出来。李剑叶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中空恰恰能体现中国传统哲学观念,更凝练地表达出留白这种中国审美的高明手段。

红旗漫卷,盘旋向上,这一支火炬也展示出新时代中国人的精气神儿。设计之初,李剑叶一直在寻找一种能表达如今中国人努力奋发精神面貌、代表整个民族不断前进向上状态的符号。2019年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开篇的一面红旗给了他设计灵感。“过去100年,红旗带给中国人力量与鼓舞,现代中国精神面貌和奋斗气象凝固在这个符号内。”他说。

除了中国之美,“飞扬”让人惊艳的还有中国智慧。火炬采用氢作为燃料,实现零碳排放,践行“绿色冬奥”理念。氢燃料的特性也保证了火炬能在极寒天气中使用。

火炬银色外壳由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造而成,呈现出了“轻、固、美”的特点,最薄的地方只有0.7毫米,还能耐800摄氏度高温。

火炬燃烧的方式也很特别,由24朵小火苗组成,燃烧时如火龙般盘旋而上。“24个燃烧孔由小到大,既要够漂亮,还要经得起风吹雨淋。”李剑叶介绍,在大风雨雪等天气环境下,火炬都不会熄灭。

高擎火炬,圆梦冬奥。火炬交接时,两支火炬顶部相扣,象征着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也彰显着让世界更加相知相融的美好愿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