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7年6月,渤海湾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渔村里,来了几张异国的面孔。这里位于冀鲁边界,是海军的一处要塞,今天他们的任务是招

作者:费小五说故事

1957年6月,渤海湾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渔村里,来了几张异国的面孔。这里位于冀鲁边界,是海军的一处要塞,今天他们的任务是招待6位前来度假的苏联专家。

第二天清晨,女桥梁专家伊哈诺娃一觉醒来,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尖叫声:夜里有人闯入了她的房间,偷走了一条项链、一枚钻戒、一块游泳表、一架照相机和若干现金,这不是最重要的,她随身带着一本绝密笔记本,里面的内容是大陆正在研制的新型舟桥,但笔记本的最后两页被撕走了。

这件事惊动了中央,派出的调查组阵容庞大,他们对整个基地进行地毯式搜索,几乎挖地三尺,却没有找到传说中的“国际间谍”的任何线索,关注案情进展的罗瑞卿部长不禁有些焦躁,他拨通河北省公安厅的电话,劈头问道:你们河北不是有个号称“北方名探”的鲁奉节吗,他怎么没去?

对方支支吾吾地说:鲁奉节他……他不方便去。

罗瑞卿再三追问,对方才透露说,河北省厅已经向上面递了材料,准备将鲁奉节划为“右派”。罗瑞卿果断地说:犯过错误的同志怎么就不能工作了?再说,你们不是才递上去材料,还没定性嘛。

鲁奉节何许人也?他是沈阳人,出身于捕快世家,曾公派留学英国学习现代刑侦技术,回国后在京津一带任刑事警官,屡破大案,解放后在河北省公安厅当科长,专破疑难案件。

话说鲁奉节抵达基地后,将自己反锁在屋中,废寝忘食地阅读案卷。几个小时后,他打电话要了一份要塞地图,又过了半小时,他要求和苏联专家伊哈诺娃面谈。

晚上,侦查指挥部召开案情讨论会,鲁奉节开门见山地说:这不是什么间谍案,只是一起普通的盗窃案!

话音未落,举座皆惊,有人担忧地说:老鲁啊,说话要负责人,你才犯了错误,可不要被人上纲上线。

鲁奉节微微一笑,分析说:大家想想,案犯为何只撕走两页纸,而不将整本笔记本顺走呢?要知道笔记本比其他失窃物品重量更轻、体积更小,而且我问了苏联专家,最后那两页的内容并没有前面没撕走的部分重要。

有人问道:那他为啥要撕走最后两页呢?

鲁奉节说:这应该是临时起意,最大可能是他当时内急,又没带手纸。

众人哄堂大笑,鲁奉节严肃地说:别笑,我想来想去,只有这个可能性最大,明天我们在大楼附近,特别是旁边小树林里找找,也许会有线索。

屋后的小山上果然发现了丢弃的两页纸。盗贼的排泄物中鉴定出大量“海果子”残渣,这是当地一道特色海鲜,但不宜食用过多,这说明案犯很可能是个外地人,这样,搜寻的范围一下子就缩小了。

奇怪的是,附近村民都说家里并没有来外人,不过某个独居竹林的单身汉引起了鲁奉节的注意,此人名叫傅培文,其父是被镇压的渔霸,曾因盗窃入狱。进一步走访的结果令人欣喜:案发前一天,傅培文买过一篮子海果子,而且买过七八次的烧酒,有村民还看见他家门后晾出从未见他穿过的衣裤。

侦查员们及时出击,他们从傅培文的床底搜出失窃的钻戒和一沓人民币。

原来,基地在解放前是一片度假区,傅培文曾和渔霸父亲在里面住过,熟悉道路,恰好服刑时有个室友马明山,是个著名的惯偷,两人一拍即合,一个提供图纸,一个入室行窃,才做下了这件大案。

#费话历史#

1957年6月,渤海湾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渔村里,来了几张异国的面孔。这里位于冀鲁边界,是海军的一处要塞,今天他们的任务是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