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华历史文明长卷之墓葬篇

下面几期为大家介绍大陆历代的丧葬形式,制度。自己陵园布局和形制,望大家喜欢。

第一章原始时期墓葬

丧葬作为上古社会原始宗教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死者崇拜的一种体现,其中也蕴涵着人们对另一个未知而神秘的世界的一种理解,是上古社会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之一。

在人类社会的蒙昧时代,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人的思维能力也很有限,因此对生老病死困惑不解,不能形成灵魂和丧葬观念。所以《孟子·滕文公上》曰:“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这种抛弃尸体在野外的做法,就是人类早期处理同类尸体的方式。但是,这时期人类的观念可能已经有了划分生与死的界限。

经过漫长发展,人类在与大自然斗争中慢慢壮大了自己。大概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的灵魂观念逐渐发展起来。尽管那时的人类对自己的身体构造毫无知晓,对疾病死亡也没有科学的认识,但他们会在梦中再现自己和他人,这使他们感到人类除了肉体之外还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幻影,它具有活力,有超出肉体的力量。因此,人类便产生了关于灵魂的概念。从考古发现来看,大陆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遗址中的瓮棺都有一个小孔,这个小孔被认为是人们用来为死者灵魂留下的孔道。

人类有了灵魂观念后,便产生了鬼魂观念,认为灵魂附着在人的肉体上,只是在人做梦时离开肉体而活动,如古罗马人认为灵魂是人的“复身”灵魂是可以离开人体的,人死后灵魂变成鬼魂。就这种观念而言,死人的鬼魂比活人的灵魂更具有非凡的力量,更能祸福人类。基于这种认识,人类便产生了崇拜死者的观念,即鬼魂崇拜,从而出现了一套送鬼魂和安葬死者的礼仪。

从没有意识地处理死者到有意识地安葬死者、形成丧俗,这其间又经过了漫长的过程。现存墓葬表明,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已经产生丧葬的萌芽。这表明,随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人和人之间有了新的关系,团体或氏族内部共同劳动、共同分享的制度下,彼此产生了互相关心的友爱景象。他们会表现出极大的悲哀和怀念之情,而且把死者生前用过的东西作为殉葬物品,祝愿死者的灵魂能够永生。旧石器时代晚期,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埋葬死者的风气。

大陆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丧葬礼俗。1933年,考古学家发掘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遗址中,发现有墓葬的遗存,经过一系列的发掘,出土了完整的头骨、头骨碎片、下颌骨及一些零星的躯干骨、牙齿。据分析研究,发现有“男性老人一人,中年和壮年各一人,五岁幼儿和初生婴儿各一人”。这种把老年男子、中青年妇女、少年幼儿及初生婴儿按不同年龄合葬的情况,表明它是一块公共墓地以二次合葬为形式的,贯穿氏族成员一视同仁的血缘关系同一律平等的地位。老年男子、中青年妇女尸骨的四周撒有赤铁矿粉末,他们身上曾佩戴有用兽牙、蚌壳和鱼骨做成的装饰品以及燧石石器等物。遗憾的是,墓葬被一些动物严重扰乱,尸骨离散,已经不是原本位置了,无法完整地探索出当时的丧葬礼仪。露郊将两费货只品

死者身上或身旁撒赤铁矿粉,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常见的一种葬俗。红色表示着鲜血,而血又是生命的源泉,往尸体上撒赤铁矿粉,表示给死者新的血液,赋予新的生命,或是希望死去的同伴的灵魂到另一个世界能够继续存活下去。一些学者还认为野兽惧怕红色,因此在尸体上面撒赤铁矿粉,是为了防止野兽对死者的伤害。

之所以给老年男子和中青年妇女随葬品,是因为母系社会的妇女,尤其是老年妇女常常是氏族社会劳动生产的指挥者和领导者,她们具有较为丰富的阅历和知识,受到大家的特别崇敬。她们死后安葬时,随葬有她们生前使用过的装饰品,这是人们希望她们在另一个世界过上与人间同样的生活。这种特点是氏族成员对氏族首领或年长者爱戴的一种反映形式。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