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冬奥·独家|小萨马兰奇:北京就像我的第二故乡

作者:新民网

视频加载中...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一样矮小精干,一样滔滔不绝,甚至就连自然卷的银白色头发以及睿智的眼神,都很相似。从眼前小萨马兰奇的身上,很容易就能看到萨翁的影子。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之际,本报记者在新民晚报工作间独家专访国际奥委会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听他叙述自己与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故事……

新冬奥·独家|小萨马兰奇:北京就像我的第二故乡

图说:小萨马兰奇接受专访 视频截图

冬季爱好

一生致力于奥林匹克事业,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老萨马兰奇的体育生涯竟然始于冬季运动。

老萨马兰奇最早进入的体育项目是冰球。年轻时,酷爱体育运动的萨翁成为西班牙一名优秀冰球运动员。退役后,他成为西班牙冰球队的教练,并率队在1951年夺得世界冠军。他曾经于1951年担任西班牙冰球联合会会长,3年后老萨马兰奇建立西班牙旱冰球协会,并出任主席。也就是从那时起,萨翁走上了世界体育交流的舞台。

新冬奥·独家|小萨马兰奇:北京就像我的第二故乡

图说:小萨马兰奇(右)与新民晚报记者合影 受访者供图(下同)

和父亲不同,小萨马兰奇最爱的冬季运动是滑雪。在他看来,滑雪是一项老少皆宜的运动,“你不需要水平很高,大家差不多就行”,很适合父子共同上阵参与。穿上装备,在美丽的山脉中缓慢攀登,在大自然的中心感受自由、清新的环境以及体育带来的力量,“那一刻,你会觉得自己和自然是融为一体的”。“从山上滑下来的那刻,你会觉得自己和整个山脉一起苏醒了!”谈及热爱的运动,小萨马兰奇明显有些激动。他告诉记者,登山滑雪项目已经确定成为下届奥运会的正式项目。

对冬季运动的热爱让萨马兰奇父子都对冬奥会青睐有加,小萨马兰奇告诉记者,北京冬奥会,他会前往所有的赛场,“尽量观看所有的比赛,因为我太爱这些运动了。”

奥运血脉

自北京获得冬奥会举办权以来,北京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始终保持密切沟通,小萨马兰奇全程参与,而他对北京冬奥会和中国体育事业的支持也源于他的父亲——1980年至2001年,老萨马兰奇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也正是萨翁,亲口向全世界宣布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对于奥林匹克运动,萨马兰奇是个特殊的姓氏。而对于小萨马兰奇而言,奥林匹克这个单词,也是从小就铭记在骨血中的。“我出生在一个奥林匹克家庭。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我12岁的时候,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缺席过任何一届。”奥林匹克已经和萨马兰奇联系在一起,“这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塑造了我的性格,已成为我的 DNA……”

一脸严肃的小萨马兰奇,谈起父亲时笑容格外温柔,“有这样一位父亲我很骄傲。曾有西班牙记者问我,‘你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父亲,是否更多地感到压力?’我告诉他说,恰恰相反,父亲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教导,这让我的生活充满幸福。”

在他看来,父亲所一直坚持的奥林匹克理念,直至今日,依然对世界有着重大启迪。“当今社会,太多的思想冲击,总是会有人试图分化、孤立,让一小群人对立于其他。但全世界应该是一个整体,我们应该可以共存。”将“更团结”写进奥林匹克格言,小萨马兰奇感慨,“感谢世界还有奥运会,这是让彼此能团结在一起的最好理由。”

新冬奥·独家|小萨马兰奇:北京就像我的第二故乡

图说:小萨马兰奇的题词

中国情结

小萨马兰奇回忆,过往岁月中,父亲最爱的也是最珍视的称号是“中国人的老朋友”。“一开始我无法完全理解它的真正含义,但现在,我才逐渐明白‘老朋友’的意思。”长久的友谊、绵长的情结,小萨马兰奇动情告诉记者:“我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是家传的,继承自我的父亲。我也正努力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

掰着手指计数,萨马兰奇告诉记者,过去10年,他到北京已经不下60次,“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我到过最多的地方——北京就像是我的第二故乡。”

小萨马兰奇2001年加入国际奥委会,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他陪同父亲来到北京。“那是一届无与伦比的盛会。所有人都享受其中,感受奥林匹克带来的力量。”他还记得,鸟巢外的奥林匹克展示区,每天热火朝天的模样。“每次走过那里,我都能看到所有人的脸上都是笑容,”那种由衷的幸福和自豪让他铭记至今。

新冬奥·独家|小萨马兰奇:北京就像我的第二故乡

图说:小萨马兰奇 网络图

在小萨马兰奇看来,2008北京奥运会对于中国体育甚至对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都是一道辉煌的分水岭,“在那之后,人们才真正了解到,奥运会对一个国家,对这里的人会产生多大的作用。”

在小萨马兰奇记忆中,也是始于2008年,中国运动员在夏季运动中的水平开始有突飞猛进的变化,“在最近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在大多数的体育项目中,占据了重要的领导位置。”而他相信,这样的水平飞升也将在未来,体现在中国的冬季项目上。

一晃14年,每次来中国,他都能感觉到周围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每次到北京,他都能看到一个更现代、更繁荣的城市。尤其是近年来他所见证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一系列筹备工作,给他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唯独不变的,是中国对体育的支持,对奥林匹克的热爱。”

重回熟悉的水立方和鸟巢,萨马兰奇感慨科技赋予旧场馆以新的生命,“至今,我们还在享受着2008北京夏奥会所留下的财富——无论是志愿者还是普通人对体育的理解,以及更多的无与伦比的场馆,这都是无法磨灭的。”(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厉苒苒 北京今日电)

相关链接|对话小萨马兰奇

问:北京是世界唯一的双奥之城,看到2008北京夏奥的那些场馆,您有什么感受?

答:中国在奥运遗产可持续利用方面给全世界作出了示范——所有的体育场馆不应该只是为了16天的奥运而建,而是应该造福于普通人。

本届北京冬奥会的特色之一,就是利用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场馆,它们证明了北京为举办这一盛会做出的巨大努力,也将在未来三四十年中为社区提供服务,这也是中国政府为北京市民准备的礼物。

问:您认为2008和2022,两届北京奥运会的相似点是什么?

答:我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本届冬奥会是“一起向未来”……两个口号都体现了开放与团结,都与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紧密相连。

2008年夏季奥运会改变了中国体育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提升了中国在多项运动上的竞争力。2022年冬奥会前,中国已经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我相信未来冬季项目也将在中国飞速发展。

问:疫情阴影依然笼罩世界,在这样的时刻,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意味着什么?

答:尽管新冠疫情让冬奥筹备工作变得非常复杂,但我们从来没有对北京冬奥组委的交付能力有过一丝怀疑。北京冬奥组委用自己的能力克服了这场危机。

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员在最好的场馆里举行最好的比赛……这是向全世界发出的乐观信号。我们能克服一切困难,我们能战胜一切!

这表明我们人类有能力通过友谊、合作和善意来战胜所有的困难。就像巴赫主席所说的“奥林匹克是黑暗尽头的那道光”,奥运会代表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