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近仁·典文化】今日立春|冬去春来暖意浓

【近仁·典文化】今日立春|冬去春来暖意浓

从今天起

大地开始解冻

蛰虫逐渐苏醒

【近仁·典文化】今日立春|冬去春来暖意浓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首个节气

春回大地,是时序的开端

我们传统文化中

有关“春”的成语特别多

每每读起来总是让人有一种

如沐春风的感觉

春回大地之立春起源

SPRINGR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古人对“立春”非常重视,一直把它当成节日来过。

【近仁·典文化】今日立春|冬去春来暖意浓

“立春”一词,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已出现。据《礼记》记载,周朝时,每逢“立春”,周天子亲率公卿、诸侯、士大夫,在东郊举行迎春大典,然后赏赐群臣并施惠于民。

东汉以后,朝野出现“迎春”礼俗,如妇女“剪彩为燕”做头饰,贴“宜春”于门。唐宋时,“立春”之日,宰相以下群臣要入朝致贺。明清宫廷,无论“迎春”还是“鞭春”,礼仪均极为隆重。

【近仁·典文化】今日立春|冬去春来暖意浓

春暖花开之立春三候

按照二十四节气的排列顺序

立春是第一个节气

又叫“打春”

就是冬至数九后的第六个“九”开始

所以有“春打六九头”之说

“五九、六九隔河看柳”

此时会看到微微的绿色

▌立春三候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

春江水暖,百草回芽,庭树飞花,点点梅花。

【近仁·典文化】今日立春|冬去春来暖意浓

一候:东风解冻

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近仁·典文化】今日立春|冬去春来暖意浓

二候:蛰虫始振

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近仁·典文化】今日立春|冬去春来暖意浓

三候:鱼陟负冰

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近仁·典文化】今日立春|冬去春来暖意浓

当然,立春只是一个立意

之后的“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才是春天物候历程的缩影

而立春之日仍是乍暖还寒

春意盎然之立春风俗

SPRING

立春这天

民俗信仰祭祀芒神

即句芒

它是东方之神

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的滋长

祭祀的目的

是为了祈求农业的丰收

立春时,民间有“咬春”的习俗

立春吃春饼,是人们

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

而“咬春”嚼萝卜,则取古人

“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近仁·典文化】今日立春|冬去春来暖意浓

(图片来源 | 网络)

立春这一天

不少地方还要“打春”

又叫“鞭春牛”

用土塑牛,内塞五谷

叩拜、打碎、抢土、拾粒

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

这种方式体现了

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

【近仁·典文化】今日立春|冬去春来暖意浓

漫画 : 鞭春

图片来源 | 人民网

立春之后,待到春暖花开

更少不了结伴出游

俗称出城探春、踏春

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近仁·典文化】今日立春|冬去春来暖意浓

春光明媚之立春谚语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春寒雨飕飕,夏寒雨断流

船到不等客,季节不饶人

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

要想庄稼好,一年四季早

春寒夏闷多雨,秋冷冬干多风

春色满园之立春诗句

【近仁·典文化】今日立春|冬去春来暖意浓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

近水游鱼迸冰出。

【近仁·典文化】今日立春|冬去春来暖意浓

《减字木兰花 立春》

宋·苏轼

春牛春杖,

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与春工,

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

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

卷起杨花似雪花。

【近仁·典文化】今日立春|冬去春来暖意浓

《立春日晨起对积雪》

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

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

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

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

应见五神来。

【近仁·典文化】今日立春|冬去春来暖意浓

《虞美人 宜州见梅作》

宋·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

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

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

飘到眉心住。

平生个里愿怀深,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近仁·典文化】今日立春|冬去春来暖意浓

不负春光

今天

让我们以立春为新的起始

新的一年重拾信心和勇气

为爱付出,为梦想努力

珍惜春光

文章来源 | 新华网、人民日报、人民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