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际人权平台由不得美国任性胡来

作者:海外网

来源:海外网

10月14日,联合国大会第76届会议选出包括美国在内的18个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接替任期届满的成员,自2022年1月1日起生效。这是在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三年后,美国第二次重返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然而,美国的回归进程并不是"君王归来"的霸权,而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投票来自18名候选人,只需要简单的多数票即可获得,并且没有悬念。令人尴尬的是,美国在18个国家中排名第二。

美国的低得票率显然与其近年来在人权理事会中的糟糕表现密不可分。2018年6月,特朗普政府指责人权理事会对以色列"有偏见","未能有效保护人权",称人权理事会是一个"虚伪和自私的机构","政治偏见的臭鼬"和"撤退",因为"改革人权理事会"的无理要求被拒绝。然而,今年早些时候,拜登政府高调宣布"将人权置于外交政策的中心,并重申美国在全球舞台上的道德领导地位"。在以观察员身份重新进入人权理事会后,"美国基本上只关注一件事,那就是中国。总部位于日内瓦的智囊团全球人权组织(Global Human Rights Group)的执行主任利蒙直言不讳。美国聚集了一批盟友,以"人权"为武器,经常在香港、新疆和西藏问题上与中国发生冲突。6月底,美国众议院甚至审议了一项旨在提高美国对中国的竞争力并在人权方面向中国施压的"确保美国全球领导力和参与法案"。

作为联合国大会的一个附属机构,人权理事会本应在全球范围内促进和保护人权,审议侵犯人权行为并就此提出建议,但美国却以自己的权利采取行动,将其变成以人权的名义粉碎中国的工具。

在人权理事会等平台的帮助下,美国以自身糟糕的人权记录,自诩"人权捍卫者",站在"道德制高点",炒作别国人权问题。美国或其盟友在人权问题上被指责的同时,迅速改变面貌,轻轻地反侮辱对方,甚至退出集团,然后威胁制裁,霸权之口引人注目。例如,三年前,海牙国际刑事法院对"美国人在阿富汗犯下的战争罪行"展开调查,美国政府立即威胁要对法官和检察官实施制裁,包括禁止入境和冻结资产。

美国人权问题政治化,注定不受欢迎,日益遭到国际社会的反对和抵制。10月21日,美国、法国等几个国家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审议人权问题上,对中国发起了毫不冷酷的指控,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当场强烈反驳、坚决反对,80多个国家响应中国的立场, 许多国家发言支持中国,会场形成了支持中国的强烈声音。9月24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8次会议上,巴基斯坦等65个国家表示支持中国,强调香港、新疆和西藏事务是中国的内政,外部世界不应干涉和支持中国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一国两制"。今年6月,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7次会议上,美国鼓励加拿大"调查"新疆,发表"反华联合声明",中国与该声明发生激烈对抗,得到90多个国家的支持。

"尽管美国当选为人权理事会成员,但美国的人权记录仍然存在问题,特别是因为该国尚未批准或充分执行重要的国际人权条约,也无法执行区域和全球人权机构提出的建议。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对此提出了批评。

因此,无论是在美国内部,还是在国际社会中,人们都对美国无视自己的人权状况,利用国际人权机构压制其他国家感到恼火。事实一再证明,美国不配拥有任何"人权捍卫者",更没有资格充当"制高权者"。

人权理事会的低投票率给美国敲响了警钟。如果美国政府能以此为契机,反思精灵,促进中国人权健康发展,为国际人权工作做出贡献,是世界人权事业的福气。否则,人权理事会不仅会成为美国重新建立影响力的平台,也将成为美国因人权实践而频频曝光、政治操纵频频受到指责的"悲哀之地"。(贾平凡)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10月26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