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奇迹·笨小孩》更像是一部“幸福的催泪电影”

作者:平安聊职场

大年初一,由文牧野执导、宁浩监制,易烊千玺领衔主演的电影《奇迹·笨小孩》正式上映,截至2月2日22:00,影片累计票房突破2.78亿,专业影迷平台7.4,购票平台9.5的高分。新时代下奋力拼搏的人物群像,扎实完整的现实主义叙事,励志充沛的情感弧光,让影片成为春节档“最具幸福感”的电影。而无论从角色设计到点睛意象,从符号元素再到精准表演,影片皆展现出文牧野导演打造“平凡宇宙”的良苦用心,更让《奇迹·笨小孩》的彩蛋细节值得一再温暖回味。

《奇迹·笨小孩》首波解读!细观文牧野“平凡宇宙”

2022-02-02 23:22·热荐电影

《奇迹·笨小孩》更像是一部“幸福的催泪电影”

都说《奇迹》好看。

好在哪?

在Sir看,《奇迹》可贵在于它的成功是一种“专业的成功”。

这种“专业”体现在导演文牧野身上,即对中国观众情绪点的敏锐把控。

当初《药神》就有不少人评价:“娴熟,娴熟得不像新导演”。

《奇迹》类似,但不完全一样。

相同的是导演再一次成功戳中国人的燃点和泪点,且娴熟度有增无减。

“强迫症”变严重了:

秒表计时,一个动作拍六十四遍,日常“保一条”……

《奇迹·笨小孩》更像是一部“幸福的催泪电影”
《奇迹·笨小孩》更像是一部“幸福的催泪电影”
《奇迹·笨小孩》更像是一部“幸福的催泪电影”

而不同,在于情绪共振的范围:

从小众患病群体,到一座城市,一大批人群(打工仔),甚至是一整个时代的共鸣。

不一定恰当的比喻:

如果说《药神》是一道简答题,《奇迹》则是包含一连串简答题的“论述题”。

景浩不仅是哥哥,还是父亲。

因此,他努力筹钱的过程才被赋予双重意义——是奋斗,更是救命。

前者是命题,后者才是人情。

《奇迹》是一个不断消解和丰富“命题”的过程。

景浩不仅是为妹妹在奋斗。

也是为自己,准确说,是“自尊”。

电影前期一段高潮戏是追车。

景浩需要打动手机企业大老板,给自己一个赚钱的机会,方法是半个小时,赶上大老板坐的动车,与他面谈。

摔车、被撞、狂奔,景浩终于得到梦寐以求的机会,赢得老板的尊重。

但这就够吗?

只是开始。

受伤、被抢、发不出工资,厂子办不下去,努力将付诸东流。

人生最黑暗的时候出现什么?

他看到了蚂蚁。

台风暴雨天,在玻璃上不断爬行,一次次滑倒,一次次继续……

意象显而易见:

自尊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自己争取的。

且不是一次,而是无数次。

更要留意这场戏的音乐,单音节,短、快、急促,配合着雨夜,低沉肃杀,十面埋伏。

不正是此时的景浩:

看似没有“敌人”,其实敌人无处不在。

它是出身,命运,意外,是情感牵绊,更是人生无常……

电影的确消除了具象化的反派。

却通过细致的现实刻画,描绘出一个更庞大,观众更熟悉的“反派轮廓”,也让更多曾经或现在的“景浩们”,不自觉地站到主角这一边,跟他进入故事,与他共情。

《奇迹·笨小孩》充盈的人物情感,也让影片成为一部破防催泪大作。只不过,《奇迹·笨小孩》更像是一部“幸福的催泪电影”。有观众评论:“我庆幸自己在新的一年看了这部电影!”“体会到了什么叫幸福的泪水!笑着流泪!”“看完被治愈了,有笑有泪,虽然电影中困难重重,但是最后我感受到了幸福。”这一切,也完全得益于文牧野导演、易烊千玺等一众主创对表演细节的反复打磨,这些细节堪比影片的一颗颗“幸福彩蛋”。

所谓“奇迹”。

不是简单的拆卸和组装。

让那些被时代和浪潮“拆下来”的人,能有机会一步步修葺自己的梦想,修复自己的命运。

才是真正值得回望的“奇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