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潮汕新春送旧迎新习俗溯源

春节是人们经过一年辛勤劳动的收获和总结,象征着和睦、欢乐,寄托着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北宋参知政事王安石《元日诗》云: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正道出人们送旧迎新,喝屠苏酒,换上新桃符,春光融融的欢乐景象。潮汕百姓春节贴“桃符”,自古至今相沿成俗。“桃符”是门对和春联的总称。《淮南子》载:“桃符”是用桃木板写上神的名字或题上吉利言辞”。“神荼、郁垒”这对门对则是对驱除魑魅,消灾去厄的祷祝。

“神荼、郁垒”是两位捉鬼的英雄。《楚辞·招魂》载“黄帝是鬼国最高的统治者,那些游荡在人间的鬼,黄帝就命神荼、郁垒去统领着,他们住在东海的桃都山,山上有一棵大树,枝干屈盘起来荫盖了三千里地面,树巅上栖着一只金鸡,当太阳的第一缕光线照在它身上就鸣叫起来,这时“神荼、郁垒”就站在桃树东北树枝间一座鬼门关下面,威风凛凛到把守着,检阅从人间游荡归来的形形式式的鬼。如果他们在人间凶恶残害好人,“神荼、郁垒”就会把他们用芦苇绳子拴起来,绑去喂山上的老虎。所以潮汕人们就喜欢用他们的名字作门对,祈求着新的一年里居室安宁和家庭平安。

潮汕新春送旧迎新习俗溯源

“凤毛、麟趾”源于“凤毛济美、麟趾呈祥”之典故。据《诗经》载:“麟之趾振振公子”,故有麟趾能呈报祥瑞之说。宋朝的谢凤很有才情,其子超宗也很有文才,宋文帝曾称赞谢凤家有“凤毛”(意思是家中有贤能的郎君),可以交济美好。“凤毛、麟趾”不仅寄望着对儿孙成长为大器的目的,也含有训诲后起者养成高尚道德品质的祈求。因而潮汕人民喜欢于春节在大门上贴上“凤毛、麟趾”的门对。

最先贴春联始于五代后蜀,后主孟昶最先在宫廷里题写联语:

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

这也是大陆历史上的第一首春联。门对、春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珍品,据《梦溪笔谈》载:“齐、梁时期江南一带乃至粤东、闽南每逢新春佳节沿习用大红纸书写门对、春联贴上,让千家万户焕然一新,为新年增添喜气。潮汕新春贴门对、春联以增添喜气和祥瑞,用以沾沐恩泽之感激和驱除邪恶之心愿,也透露出对后辈飞黄腾达的祈盼。

“ 福地”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福音”是好的消息,“福星”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希望。潮汕人民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喜欢在门庭、灶台、餐桌前、粮囤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祈盼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福满门庭。至于有人把“福”字倒贴,则是取其谐音“福到了”之意。这就是潮汕人民传统的“迎春接福”习俗。

“福”字的由来源远流长。它始于商周时代,从出土的青铜器铭文,“福”的字形多变,非常优美。《韩非子·解老》中说:“全寿富贵谓之福。”用现代的祝愿话就是:百事顺心,万事胜意。

据传,姜太公的老婆是个八败命,到一家穷一家。在姜太公封神时,她向太公讨封,姜太公不得已封她为穷神,并嘱咐她: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从这时候开始,从齐鲁、江浙乃至当时的南蛮,老百姓怕穷神招祸,家家户户都在门庭上贴着“福”字,这样穷神就不敢进门,家业就兴旺了。

潮汕新春送旧迎新习俗溯源

潮汕地区除夕贴福习俗究其原因有三:其一、以古为鉴并相沿成俗。从潮汕庙宇、寺院、祠堂、古建筑(五马拖车)的照壁上留下大书“福”字的痕迹以及汉魏、唐宋古墓碑文之首镌刻“福”字考究,潮汕人民喜爱“福”字由来已久,大约不迟于汉魏;其二、祈盼在新的一年里消灾获福,事事顺心胜意;其三、祝愿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富裕。

潮汕人民祈求天官赐福,获得富贵,这是一种善良美好的愿望。愿潮汕人民在新的一年里家家获福,消灾解厄,趋吉避祸,户户生活富有。

作者: 许继发

来源: 汕头特区晚报(2016.01.31)

本篇文章来源于网络

由本公众号汇总收集整理

我们尊重原创,

版权属于原作者,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

我们只是资源搬运工,部分文章如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

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