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虎”是十二生肖之一,不过,生肖不只有中国才有哦,而是广泛流行于亚洲诸民族及东欧和北非的某些国家之中。越南、缅甸、印度、

作者:铃央央

“虎”是十二生肖之一,不过,生肖不只有中国才有哦,而是广泛流行于亚洲诸民族及东欧和北非的某些国家之中。

越南、缅甸、印度、埃及、希腊、墨西哥、日本、韩国、泰国、柬埔寨都有十二生肖,印度有狮无虎,越南以猫替兔。

好奇的你要问了:“那中国的十二生肖中为何没有猫呢?”那是因为中国的生肖文化早在前秦就形成了,那时候中国境内还没有猫。直到南北朝、隋初,猫才从阿拉伯传入中国。

说起“虎”,大家常常会用到“龙虎精神”、“龙腾虎跃”这些成语,但事实上,在中国文化中,对虎的崇拜要比龙崇拜早得多。原因不难理解:虎崇拜来自于人类最早的狩猎文化,而龙崇拜则来自之后的农耕文化。

古人崇拜老虎之文化发祥地有三个:江汉上游西岭、长江中游江南山脉、东北山脉。老虎本身是崇高万能的狩猎者,同时也是猎人们在山林地带间的竞争对手和威胁对象;老虎还是在古人从事狩猎、接触自然界时,所认识的最强猛兽,因此而神化了它。

崇拜老虎的信仰还具有一种关键意义:老虎是森林主宰、山地之王,能够与老虎合为一体的人,即是崇高的巫师,自己便能够成为自然界的神王,在山顶上、也就是最高的境界上,掌握崇高生命的权力。

古人对虎的崇拜要高于龙。最早在公元前七千年前,黑龙江沿岸就有岩画虎了,为女真、鄂伦春等族先民之作。

中国神话中有母虎女神西王母,是她派九天玄女助黄帝战胜蚩尤,后又献地图要黄帝择吉地建国,才有了之后的炎黄子孙。

伏羲氏虎图腾和女娲龙图腾构成了中国龙虎文明传统。中华民族龙虎文化渊源于远古虎图腾,这来自西北羌民族先民。以伏羲虎氏族为代表,彝族是羌戎遗裔中保持其古文化的最多的一支子孙。

彝族古历将一年十个月分为五季,一季“一分为二”成雌雄(阴阳)两个月;由此发展成“一分为二”的伏羲太极图,太极别名“一”或“太一”,又名“腊”,是道教的宇宙原本。“腊”的彝意是虎。彝族创世纪《梅葛》认为:虎尸解成宇宙,虎推动地球,这些反映了彝族的“虎宇宙观”。

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至十五,是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县小麦地冲村彝族“罗罗人”(在彝语中“罗”即是虎的意思)一年一度的“虎节”。《梅葛》记载,彝族先民崇尚火葬,在火葬时会用虎皮裹尸,祭祖的时候,祭师也会身披虎皮,彝族人会扮成老虎,在锣鼓声的伴奏下跳“虎舞”。

当地流传的虎精始祖传说为“虎节”的来历作出了形象的注解:他们远古李姓的祖宗只有女的,没有男的。女祖宗是个在山上开火烧地种荞的种荞妹。有一天,种荞妹上山去砍烧荞地的把子,忽然,跑来一只老虎,种荞妹被吓昏过去,等她醒来,发现老虎把她背进了山洞,种荞妹便和老虎成亲,生下了李姓一族。

而道教中的崇虎与役虎,佛教中的舍身饲虎与禅虎;赫哲族、朝鲜族以虎为图腾;北方满、赫哲、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族萨满教的跳虎等等说明虎文化深深渗入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原始宗教及民族深层文化之中。

从古至今,虎文化对华人影响深远。春秋战国时“虎节”为使节的信物;“虎符”为古代帝王授武将兵权,调动军队的信物。最有代表性的是元代,以龙虎将军衔赐武官,用虎符、虎贲将军称勋爵及军职。

传说晋代方士郑思远常骑虎,故人许隐齿痛,求治。郑日:惟得虎须热插齿间即愈。即拔数茎与之。虎须能治齿痛之说,带有传奇色彩,还有虎粪及屎中骨能治癌症之说,烧虎皮灰治病,取陈虎鼻作屑与妇人饮之能生贵子,悬虎鼻于门可保佑子孙的传说,《本草》还记有“虎胆主治小儿惊痫”的话。

虎骨能治病,医籍有明载,过去的麝香虎骨膏也曾甚是有名,其余当是虎图腾崇拜的遗俗。如今老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虎骨、虎肉皆非常人之所能得,降而虎屎(屎中骨)虎尿也都用之,可见崇虎民俗之深远影响。

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载:虎威如乙字,长一寸,在肋两旁皮内,尾端亦有之,佩之临官佳;无官,人所憎嫉。说明崇虎,古就有之。只是估计当时也很难找到这等“乙”型的“虎威”吧?于是挂“虎威”字牌者有之,画“乙”字牌者有之。

《太平广记》引《尚书故实》:“南中旱,即以长绳引虎头骨投有龙处”,以激二物使怒斗,俾能虎啸风生,龙起云从,因而下雨。龙虎斗可致雨的古俗来自对 “云从龙,风从虎” 的观察和信仰,故人相信龙虎相斗可以降雨。

好啦,今天搬砖的这篇文章真是“老虎吃刺猾――难啃”呀,好歹我也 “老虎吃蚂蚱――零碎敲打”了一些,坚持看完的各位,辛苦啦!

祝大家在虎年里: “老虎吃骨头――好牙口”,“老虎吃秤盘子――心中有底”,“ 老虎戴辔头——没人敢骑”,“老虎上街——谁敢惹?”“老虎伸腰――舒坦舒坦”,“老虎爬山——一蹿上去了”!

 #虎##虎文化##虎年##虎年趣谈虎文化#

“虎”是十二生肖之一,不过,生肖不只有中国才有哦,而是广泛流行于亚洲诸民族及东欧和北非的某些国家之中。越南、缅甸、印度、
“虎”是十二生肖之一,不过,生肖不只有中国才有哦,而是广泛流行于亚洲诸民族及东欧和北非的某些国家之中。越南、缅甸、印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