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迎接冰雪之约 奔向美好未来

2月2日上午,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启动仪式于上午9时举行,随后,为期三天的火炬接力于2月2日至4日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进行。

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迎接冰雪之约奔向美好未来”。2月4日,经过约1200名火炬手传递的火种,将点燃国家体育场主火炬塔,迎来激动人心的冬奥时刻。

奥森公园:各行各业火炬手云集

在象征着“中轴神韵”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火炬手们昂首阔步、激情洋溢,沿着健身步道依次前行,在健康、欢乐、活力的氛围中展现出各自的风采。

根据安排,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点位有132名火炬手参与接力,传递距离共10.6公里。这些火炬手来自各行各业,大多在本系统、本领域取得杰出成绩或作出突出贡献,包括体育运动员、航天员、科学家、冬奥场馆建设者、外国驻华大使等。

早8时刚过,就有不少观众来到火炬接力沿线守候,等待领略“飞扬”火炬和火炬手的风采。9时13分,冬奥火种入场。熊熊火焰燃起,全场掌声雷动。第一棒火炬手为黑龙江省冰上运动中心原速度滑冰运动员罗致焕。在《一起向未来》的音乐声中,全体观众起立,罗致焕接过火炬,火炬接力正式开启。

火炬一棒接一棒传递,所到之处,观众们挥舞着五星红旗和印有北京冬奥会会徽的小旗子,为火炬手喝彩,为北京冬奥会加油。在火炬接力现场,朝阳区热爱体育健身的群众进行了街舞、健身操、武术等表演。

冬奥公园:“水火相融”神奇景观上演

随后在北京冬奥公园、首钢园开展的火炬接力主题为“冰雪秀带”,展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体现“双奥之城”独特魅力。

在北京冬奥公园,火炬手们从河堤、湖畔欢快地跑过。中国获得冬奥会金牌最多的选手、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教练员王濛担任第一棒,中国滑雪协会原秘书长单兆鉴,短道速滑世界冠军、曾 5 次获得世锦赛 3000 米接力项目金牌的刘秋宏等多位冬季项目代表者担任火炬手。

迎接冰雪之约 奔向美好未来

▲ 2月2日,火炬手王濛(前)与冰球小选手欢呼合影。

最引人关注的是在水下完成的火炬传递环节。这个环节由水陆两栖机器人与水下变结构机器人共同完成,包括机器人冰面滑行入水、水下火炬交接传火、机器人出水三部分。传递过程中,不仅能体现火焰在水中“水火相融”的神奇景象,还能展现设计者所倡导的绿色环保理念。

北京冬奥公园火炬传递用时超过6小时,是传递时间最长的一个场次。在冬奥公园火炬传递现场,依山坡地形地势搭建起约360平方米真冰场,当地群众在欢快的威风锣鼓声中舞起了《金狮踏雪中国龙》,冰雪爱好者翩翩起舞,冰上双人滑、队列滑表演赢来阵阵喝彩。

首钢园:钢铁遗存成火炬传递背景

首钢园是北京冬奥组委、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所在地。在此担任火炬手的滑雪大跳台总设计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表示,“大跳台”的设计灵感来自跳台与敦煌“飞天”飘带形象的契合,希望以建筑外形的优美、流畅,传递出中国式的浪漫。曾经的首钢工人、北京首钢园运动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制冰工刘博强也在此参加火炬接力。

在首钢园内,火炬传递路线从首钢园厂东门广场起点出发,在厂区内传递约3公里后,经首钢大食堂、焦炉等标志性景观,抵达三高炉庆祝广场到达终点。据了解,首钢园内火炬接力第44棒至58棒途经首钢园六工汇D地块、C地块及B地块,沿途六工汇的景观照明点亮了火炬手的行进路线。

在北京冬奥公园、首钢园火炬传递过程中,500余名志愿者担任点位员、观众组织、媒体接待等工作。他们来自高校京西发展联盟、石景山区社会志愿服务队、青联、各街道团工委等,这些志愿者平均年龄24岁,其中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

迎接冰雪之约 奔向美好未来

▲2月2日,火炬手张伯礼(左)和童朝晖进行火炬传递。

迎接冰雪之约 奔向美好未来

▲ 2月2日,火炬接力最后一棒火炬手刘博强在首钢园区展示活动现场点燃火种盆。

迎接冰雪之约 奔向美好未来

▲2月2日,火炬手姚明(右)和希腊驻华大使乔治·伊利奥普洛斯进行火炬传递。

迎接冰雪之约 奔向美好未来

▲2月2日,火炬手安国雨与机器人进行火炬传递。

迎接冰雪之约 奔向美好未来

▲ 2月2日,火炬手李剑叶(火炬外观设计师)亲吻火炬。

迎接冰雪之约 奔向美好未来

▲奥运史上首次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在水下完成火炬传递(视频截屏)。

冬奥会刊记者 武亦彬 王海欣 摄 新华社 视觉中国 IC photo 供图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冬奥会刊。

来源 客户端 冬奥会刊 | 记者 潘福达 孙杰 赵语涵

编辑 韩烨

流程编辑 吴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