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诗词中的立春与梅

俗谚“春打六九头”“五九六九,河边看柳”,宋张栻“春到人间草木知”,陆游“春回元不记,出户四山青”——古今雅俗,说的都是一件事:立春之际,草木先知。这青青“草木”里,自然有梅有柳,梅是冬精灵,柳是春消息。梅更是当之无愧的百花之首,春之先声。

古诗词中的立春与梅

梅竹图页 宋·马麟

“惊时最是梅”,南朝何逊这首《咏早梅》是早期文人咏梅代表作,所以后世经常提及,就像咏菊绕不过陶潜。赵蕃“梅从何逊骤知名”,即强调他的首倡之功。虽然整体看来,何诗未免仍有草创阶段的生涩,但佳句迭见。姜夔“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指的就是他《咏春风》:“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镜前飘落粉,琴上响馀声。”每每重读,心弦有如轻扣。后世“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好句,意象也是来自他“夜雨滴空阶”。人人眼前有此景,他却是第一个说出来的,是源头。老杜曾说“颇学阴何苦用心”,能被后人如此揣摩推重,并非偶然。唐诗宋词,也并非无源之水。所以,再深的才情,再雄的笔力,再大的才子,也总有自己汲取营养的那眼泉,总有自己细读的那堆书。春风十里,总有来历。

前人喜欢梅花,多因它的凌寒出尘。宋洪咨夔“万境空明香一点,世尘元自不相干”,钱时“万竹林端满树春,略无一点世间尘”,颇得其韵。但和人一样,完全超凡脱尘也是做不到的。刘克庄的《落梅》诗,曾惹出“江湖诗案”,丞相史弥远认定“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等句是影射,所以从严从重,且“诏禁士大夫作诗”,几乎长达十年。刘克庄多年后还心有余悸,写《病后访梅》:“梦得因桃数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并柳,却被梅花累十年。”梦得就是刘禹锡,用“玄都观里桃千树”故事;长源是邺侯李泌,诗人自注“邺侯咏柳云‘青青东门柳,岁晏必憔悴’,杨国忠以为讥己”。《跋扬补之墨梅》时还写:“予少时有落梅诗,为李定舒亶辈笺注,几陷罪罟,后见梅花辄怕,见画梅花亦怕。然不能不为补之作跋。小儿观傩,又爱又怕,予于梅花亦然。”这件陈年旧案里,让我难以置信反复确认的是这一句:“诏禁士大夫作诗”。要知道,这是产生过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陆游、辛弃疾、李清照、杨万里、文天祥……的宋朝。历史长河,真是什么样的荒唐都可能有。

2019年2月,去南京看博物馆,早起先去孝陵梅花山。天气久阴,又是清晨,能见度很低。漫天大雾中,忽遇蜡梅千树。园内人少,雾又大,几步外即无见无闻。花海独行甚久,忽然又遇江梅明艳。第一次知道了梅花的好,极寒极冷中,冰瓣如笑。约莫上午十点,太阳忽然出来,刹那云收雾散,所遇如同一梦。当时下决心,一定年年来看。

前几年做《每日读诗日历》,新年第一天,所选都是梅花:“梅花开日是新年”(王穉登),“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李清照),“预报春消息,花中第一枝” (王十朋)。诗里年年相见,颇觉梅花是故人。每日读诗如今已经十年,应该还会继续。愿世间故人与百草千花,亦是年年相见,年年安好。(责编:李峥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