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风云#
“袍哥”两三把就输了80万大洋,而后面不改色地与杜月笙谈笑风生,杜月笙却做出一个惊人举动……
一个出生于乡下,父母早亡的孤儿是如何成为上海滩大佬的呢?这一定离不开他生命的第一个贵人。
杜月笙,2岁丧母,5岁丧父,如果不是继母张氏的拉扯,他很可能早就饿死了。
杜父去世后,张氏本可以丢下这个“拖油瓶”,但善良的她却将这个孩子带在了身边。
一个女人带孩子何其不易,哪怕家里揭不开锅了,张氏宁可饿着自己都坚持送杜月笙上学。
在当时的社会,一个农妇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是多了不起的眼界。
张氏经常提醒杜月笙:“咱家穷,连你爹娘都葬不起,让人耻笑,你好好念书,长大有出息,过好日子。
”
后来杜月笙发达后衣锦还乡,他心中时刻惦记着父母没有入土为安,这是他的耻辱更是心病。
但是风水先生却告诉他,他父母埋着的那块地就是上好的风水宝地,只能浮葬,否则就会破坏风水。
杜月笙起初并不信,毕竟爹娘都是随意找的地方瞎埋的。
但是他接连找了好几个风水先生,所有人的说法都是如此,他也就信了。
当年,杜月笙父亲去世后,张氏四处给人洗脏衣服,辛苦赚得几文钱,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即便如此困难,要强的张氏也没不向任何人乞怜,每月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五角钱送杜月笙去读书。
13岁那年,张氏离家后再未归。
身为杜月笙的继母,一个在当时存活都成问题的女人,已经做到了她最大的极限。
自此,杜月笙成了乞食者。
正是这段吃百家饭的经历,让年幼的杜月笙自小便学会了察言观色。
也是因为沿街乞讨过,他懂得如何在别人求助时,既能伸出援手,又能保护对方的尊严。
为何会成为大佬呢?这颗种子的萌芽就绽放在杜月笙这段流浪的生涯中。
一次,十多岁的杜月笙将家里值钱物件卖了,只为了去“豪赌”一把。
他拿着几毛钱豪气地拍在赌桌上,面上平静的他,内心却七上八下,一直暗暗祈祷自己可以赢。
幸运之神是眷顾杜月笙的,赌赢的他豪爽地叫着小伙伴一起大吃了一顿。
后世对杜月笙最多的评价是“会做人”,而仗义疏财的性格在他年少时就初现。
杜月笙曾说:“每月存款折上多几个零不算你有多少钱,花出去多少钱才算你有多少钱。
虽然自小贫困,当过乞丐,做过摊贩,但是杜月笙从来不把钱看得太重。
他深知金钱的奥妙,同时也明白金钱并不能代表一切。
在上海滩,杜月笙爱赌是出了名的。
在他还是小混混时,就混迹于各种赌场,发迹之后更是一掷千金。
杜月笙几乎与上海所有的大佬都赌过,他与军阀范绍增对赌,一次性赢了范绍增80万大洋。
此前,范绍增和杜月笙两人从未见过对方,一直都是靠书信往来。
直到1929年,范绍增带着一大笔钱,到上海采购军火,这是他们的第一面。
范绍增和杜月笙一样十分好赌,杜月笙作为东道主,自然要陪范绍增玩几把,不一会范绍增就输掉了80万大洋。
范绍增为人豪爽,二话不说就写下了一张80万的支票给杜月笙,然后两个人继续聊天,就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两个人越聊越投机,尤其是范绍增视钱财为身外之物的态度,实在是投杜月笙的脾气。
杜月笙认定此人值得深交,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将80万元巨款支票当众点燃了。
80万块大洋可是一笔巨款,在当时都可以开一家银行了,而杜月笙却说:“朋友聚在一起玩上两把,热闹热闹、当不得真。
”范绍增听完杜月笙的话,也认定了这个朋友。
范绍增南征北战这么多年,三教九流都曾见过,而杜月笙把情义看得比金钱重,范绍增当即提出要和杜月笙义结金兰、生死与共,于是两人成为了结拜兄弟。
很多人说杜月笙就是个流氓头子这样的人有什么可值得大书特书的?他的大智慧、大格局值得我们深究和学习,他的民族气节更是值得后世赞扬。
1937年,日本海军军令长永野修身找到杜月笙,提议由日本政府出资三千万,与杜月笙合办“中日建设银行”,以此来与宋子文创办的中国建设银公司竞争,被杜月笙以中国人不便与日本人合作为由言辞拒绝了。
永野修身不死心,于是颇为大方地说道:“杜先生既然不便与日本政府合作,那么就由杜先生出面组公司好了,日本方面依然可以出三千万,无条件为杜先生提供创办资金。
”听起来多么冠冕堂皇,然而却再次遭到了杜月笙的拒绝。
杜月笙听说后表了态度:“如果日本人敢来法租界,我能在两小时内把法租界毁灭。
杜月笙支持过前线抗战,成立了抗日筹备会,筹集资金送到前线,还拿出自己手里的武器交给军队。
什么钱可以赚,什么钱该拿,杜月笙分的明白,这样的民族气节难道不该为后世所知吗?
那么杜月笙唯一的憾事是什么呢?就是母亲因生妹妹难产后,妹妹被卖掉了,而他至死都没能再找到自己在这个世上最亲的人。
作为上海的传奇青帮教父;名震海内外的爱国社会领袖;纵横军政商工的一代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