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战友在山里搞水电站,给我爸送了几条中华鲟和半只野猪。我爸送了一只野猪腿和一条鲟给老同学,结果老同学转手就把我爸和老战友

作者:雨木师兄的创业逻辑

老战友在山里搞水电站,给我爸送了几条中华鲟和半只野猪。我爸送了一只野猪腿和一条鲟给老同学,结果老同学转手就把我爸和老战友举报了。看到人来抓,我爸都懵圈了。最后大姨爹过来解了围。

许多年前,我爸接手了一个水电站。

当时是别人用来抵债给大姨爹掌舵的家族企业,后来被当做股东分红分到了我爸手里。

这个水电站在山里,附带有一个大水库。

这个水电站当时我大姨爹认为估值在一百五十万以上,最后只抵账一百万,是赚的。

但水电站很偏,要运行起来,还要两个人住在山里维护。

维护的工作非常简单,下了雨就放水发电,因为水量低的时候就关掉。

这工作虽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却非常艰苦。

水电站所在的山区距离最近的小镇都有十公里,其中更有一公里是不通公路的,周边没有人居住。

手机能打电话,但没有数据信号,甚至电视也收不到台。

我爸找了一段时间,都没找到两人愿意给他干这活的。

我爸自己去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爸就萌生了把水电站甩出去的念头。

这时候,我爸一个老同学听他说起过这件事,就想接手这个水电站。

起初我爸想着能收回抵账的100万就满足了。

但那同学老拿同学情谊说事,说:“老陆,你开家具厂都赚了这么多了,跟老同学还斤斤计较这么点钱?”

最后我爸降低到50万。

老同学坚持30万就愿意接手。

当天,这事就没谈拢。

本来我爸还想着,算了,30万也甩出去。

刚好他和一个战友说了这件事,老战友就说他愿意替我爸守这个水电站。

这个老战友原是住在山区的农民,参军复员后没啥技术,只能继续回到山区种田。

中间去厂里打过几年杂工。

现在年龄大了,去厂里做杂工也没人要了,生活有些艰难。

儿子也三十多岁了,因为穷到现在还没娶上媳妇。

这儿子也跟老战友一样,虽然不算很笨的那种,就是在山里待久了不懂外面人的心计。

打工几年,只会卖苦力,经常被老板骗,几年下来一分积蓄都没有。

老战友就对我爸说:“你这水电站明显一年能创造二十万效益的,30万卖了太亏了。

不如我和我老伴去给你守这个水电站,一年你给我们3万块工资就行。

这样你一年能赚17万,两年效益就超过30万,比卖掉强多了。”

我爸说:“两个人一年给3万就太少了,连过日子都不够。”

他就出了个主意,要把水电站作价100万转让给老战友。

老战友肯定是没现钱接手的,可以欠着。

每年水电站卖电的收益扣除3万块给老张日常所需,剩下的钱都用来还给我爸。

累计还完100万,这个水电站就彻底归老战友了。

老战友说,这样行啊!

就成交了。

后来那老同学听说这事之后,就经常在背后骂我爸的老战友不厚道,截胡了他的水电站。

但跟我家还是依旧非常要好的。

不过这个水电站名义上说一年能卖二十万的电,实际运作起来之后,发现其实只是水量大的时候能卖电二十万,水量少的那年份只能卖几万块。

我大姨爹是被欠账的那个人骗了。

不过老战友也没说什么,继续维护着水电站。

那水电站本身维护起来非常简单,所以空闲时间很多。

而且那山很大。

老战友想着跑那么远去卖菜,还不如自己种一些蔬菜,养一些家禽呢。

起码解决了自己吃的问题。

于是他就在山上养了一些家禽牲畜。

他养这些东西的方式也很随性。

直接把牲畜扔在山里,许久才喂一次,其他时间让它们自己找吃的,跟放牧似的。

唯一的麻烦就是要吃了的时候抓起来很费劲。

后来越养越多,吃不完了,经常送来给我爸吃。

我爸就想着怎么替战友增加收入。

于是四处宣传,说这是纯天然有机食品。

我大姨爹也经常带着家族子弟去那个发电站那里买这些家禽和牲畜。

随着水电站的有机农场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城里人专门跑他这里来买这些。

而且指名要自己去山上抓。

那些老战友替他们抓好的,他们不信,只有自己亲自抓才知道这些家禽跑得真是快,绝对有肌。

后来老战友夫妻两个尝到了甜头,又养了一些蜜蜂。

再后来又在水库里养起了鱼。

几年下来,虽然发电效益一般,但养的这些东西效益非常好。

老两口都忙不过来。

儿子也不去打工了,直接来到山里,一起经营这个水电站有机农场。

我爸的100万很快就还完了,水电站也正式归了老战友。

他儿子作为农场主的唯一继承人,很受姑娘们欢迎,很快就娶上了一个媳妇。

今年老战友给我爸送来几条说是中华鲟,和半只野猪。

恰好老同学也来我家串门,我爸就送了一条鲟和一只野猪大腿给他带回家。

没想到老同学转手就举报了,专门带人来抓我爸和老战友。

我爸吓懵圈了。

我大姨爹赶紧过来解救。

原来正是大姨爹为了增加老战友的收益,推荐他养一些新奇的东西。

他带那些人去了水电站的农场和水库一看,发现这中华鲟其实是饲养的杂交鲟,是可以吃的。

野猪也只是一种用来饲养的野猪品种,一样可以吃。

虚惊一场。

老同学自讨没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