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欢喜过年|年初,跟着鲁迅逛一逛“老虎尾巴”

欢喜过年|年初,跟着鲁迅逛一逛“老虎尾巴”

△ 鲁迅塑像

年初,跟着鲁迅逛一逛“老虎尾巴”

欢喜过年|年初,跟着鲁迅逛一逛“老虎尾巴”
欢喜过年|年初,跟着鲁迅逛一逛“老虎尾巴”

△ 西三条21号鲁迅亲手设计图

今年是虎年,虎虎生威。说起鲁迅和老虎的关系,在他的作品,特别是散文诗集《野草》中,不可避开的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老虎尾巴”。

鲁迅在国内居住的地方主要有三个,绍兴、北京和上海。1917年他在蔡元培的邀请下来到了北京,一开始住在绍兴会馆,后来又陆续搬到八道湾胡同11号和西三条胡同21号。在北京生活的十多年时间,鲁迅为我们留下了很多不朽的篇章。

北京西三条的“老虎尾巴”,在北京鲁迅博物馆院内西侧,是鲁迅在北京的最后一处居所。这是一处小四合院,是鲁迅花800大洋买下的,也是鲁迅自己设计改造的一个处所。鲁迅日记:“星期。晴。晨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下午钦文来,赠以《纺轮故事》一本。风。”鲁迅新屋的第一位访客许钦文十几年后写有《在老虎尾巴的鲁迅先生》。

欢喜过年|年初,跟着鲁迅逛一逛“老虎尾巴”
欢喜过年|年初,跟着鲁迅逛一逛“老虎尾巴”

△ 老虎尾巴

周恩来总理参观鲁迅故居时曾如此评价:“小,价值可不小。”鲁迅在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居住于此。短短两年零三个月的时间,鲁迅创作发表了230多篇散文诗、小说和杂文,包括著名的《华盖集》、《华盖集续篇》,以及《野草》、《彷徨》等。

这座四合院包括三间南房、四间北房,还包括东西各一间小厢房。南房是鲁迅的藏书室兼会客厅,北房的东西屋分别住着母亲鲁瑞和妻子朱安,东厢房是女工的宿舍,西厢房是厨房,中间是厅堂,鲁迅则住在由厅堂向北扩建的一个不足八平米的灰棚里,虽然狭小,但却被鲁迅称之为“我的灰棚”。由于“从整排房子看来,这好像是伏在地上的老虎拖出的尾巴”,所以北京人就这种房子为“老虎尾巴”。当时因为坚定地支持女师大学生反对校长杨荫榆的封建奴化教育,鲁迅被一些人诬蔑为“学匪”,因而自嘲地把“老虎尾巴”称为“绿林书屋”。

“老虎尾巴”的整个面积不足10平米,颇有“陋室”之嫌。北面是两扇大玻璃窗,窗下横放着一张由两条长凳架着两块木板组成的单人床,铺板上只有薄薄的被褥。紧靠东墙是一张极普通的三屉桌,桌上有砚台、金不换毛笔、茶杯、烟缸等物品,还有一盏中号煤油灯,近书桌的壁上挂着藤野先生的照片。

欢喜过年|年初,跟着鲁迅逛一逛“老虎尾巴”

△ 许钦文《在老虎尾巴的鲁迅先生》

从窗户往外看,是鲁迅的“后花园”。那句著名的“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描述的就是“老虎尾巴”后面的园子。除了枣树,鲁迅在1925年曾亲手在这里栽种丁香树。每逢新春,香气扑鼻。鲁迅在临窗的书桌上伏案写作,也透过这扇大的窗户神飞穹宇。

而在《一觉》当中,他又这样描述:

“收拾了散乱满床的日报,拂去昨夜聚在书桌上的苍白的微尘,我的四方的小书斋,今日也依然是所谓‘窗明几净’。”

“在编校中夕阳居然西下,灯火给我接续的光。各样的青春在眼前一一驰去了,身外但有昏黄环绕。我疲劳着,捏着纸烟,在无名的思想中静静地合了眼睛,看见很长的梦。忽而惊觉,身外也还是环绕着昏黄;烟篆在不动的空气中飞升,如几片小小夏云,徐徐幻出难以指名的形象。”

欢喜过年|年初,跟着鲁迅逛一逛“老虎尾巴”

△ 鲁迅亲手种植的丁香花

兄弟失和之后的鲁迅,心中苦闷。而当时的鲁迅一面要与恶势力抗争,一面还要保护受军阀政府迫害的学生。他在“老虎尾巴”里冥思、写作,直至遇到了未来的妻子——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许广平,开始全新的人生。

本文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