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恐惧之原——《破晓时分》观后 | 2019“电影中的真善美”主题征文优秀影评

作者:上海国际电影节
恐惧之原——《破晓时分》观后 | 2019“电影中的真善美”主题征文优秀影评

恐惧是人类的情绪之一,也是最难以解释的情绪之一。在所有人的心中,都有恐惧,心中就像野地一样,恐惧一旦滋生,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像原来的杂草一样,会长出来。

在当代电影领域,随着人们不断穷尽各种外在的可能性,内心的探索开始增加,惊悚片逐渐成为一种电影类型。《爱德华医生》《机械师》《穆兰多》《万能之钥》等一批优秀的惊悚片,纷纷进入大众视野。阿利斯泰尔·班克斯·格里芬的电影《破晓》是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参展的电影之一,也是一部惊悚片。

这部电影不是很善解人意,绝大多数女主角琼·李的独角戏。从通常的"欣赏人类故事"的角度来理解这部电影是徒劳的,因为《破晓》的真正主角不是琼·李,而是恐惧本身,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内心深处的恐惧。这部电影以琼·李(Joan Leigh)的视角,展示了恐惧的表达,试图探索恐惧的来源。

和很多惊悚片一样,《破晓》这个角色非常霸主,它的第一人称叙事角度让观众不由自主地转移自己的情绪,依附于女主角身上,从而获得与她相似的心理体验。如此之多,以至于观众在女主角紧张的眼睛,赤脚,受伤的左手以及房间里成堆的垃圾和飞蝇的微妙细节中体验到一些真正的痛苦。这种"痛苦"是一致的,它与情节一起进行,甚至达到了某个顶点,观众与女主角一起获得了近乎窒息的,不断的寻找突破口的斗争。在这些方面,《破晓》无疑是成功的。尽管很多人并不真正理解,但在电影结束时,剧院里出现了起立鼓掌。

导演"雄心勃勃"地想拍这部电影。它的野心在于剖析人类的"恐惧"。为此,影片进行了一系列毫不吝啬的铺路和演绎,展现了各种重大的恐惧表现。第一,对孤独的恐惧。这部电影几乎是女主角琼·李(Joan Leigh)的独角戏,她也是一个从不离开半步之遥的门,尽可能多地切断与外界的联系的孤独者。然而,在这种极度孤独的模式背后,却是她对孤独的极度恐惧。她主动给姐姐打电话,拒绝了姐姐的探望,但姐姐到后,表现出喜悦和安心;弗雷德,一个送她食物的便利店工人,只看到了一面,并且产生了依赖性,甚至最终将最重要的事情托付给他给她;她还主动提出打电话给"Nu Lang"预约,并与后者有亲密的关系和对话;她住的公寓是她的祖母留下的,尽管邻居已经变得混乱多年,但她已经陷入混乱。她在这里仍然感到最安全,这种安全感来自她对感情的渴望。

还有对暴力、伤害甚至死亡的恐惧。影片一开始就解释了琼为什么不出门,纽约就有了著名的《山姆之夏》恶毒的刑事案件。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在1977年夏天,一个自称"山姆之子"的人,在枪口下随机射击无辜的路人。琼经常拿着收音机,紧张地看着案件的进展,但当别人无意中提起案件时,也会产生强烈的压力反应。此外,"提示"无处不在。比如,姐姐担心琼的安全,给她带了一把枪,看到枪声的那一刻,琼本能地摇晃了一下,然后,当姐姐不注意的时候,她把枪藏在地板下的夹层里。琼经常透过窗户向外看,每次看到小流氓打架,脸上都会有一点明显的焦虑。

还有最重要的恐惧,不容易看出来,但贯穿全片,都是对命运的恐惧。在这方面,导演的意图是最深的,也是隐藏最深的,影片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形象"符号"。例如,琼的门有三把修剪过的锁,象征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用来保护自己的一些身份,但也象征着自锁。琼的赤脚,影片给它做了大量的特写镜头,一次又一次地试图走出门,象征着人们用真实的自我面对生活的勇气,而最重要和最美妙的一个,就是经常响起的门铃,琼每次都要回答,没有人回答, 为此她很不高兴,甚至惊慌失措,而这些门铃,就是门里的命运,就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一样,第一首音乐的主旋律,它是不可预测的、近视的、可怕的,并克服了对门铃的恐惧,面对这些声音,不仅是琼,还有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题材。

这些从琼·李的视角来诠释的深切恐惧,在观众的眼中可见一斑,影响了后者的担忧、焦虑甚至痛苦的体验。然而,这些,并不是电影给人的体验,而是人们触动自己的内心体验;没有什么比了解你内心的恐惧更能了解你自己了。心是恐惧的根源。恐惧,是人们的心灵对某种现实或未来危险的无限放大,而放大,它是个人经验的总和,也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他们共同形成了一个"真实的自我"。

虽然《破晓》整体基调阴郁,导演也没有放弃希望,但他还是为影片安排了一个光明的结局。影片结尾,在全市停电的情况下,琼·丽点燃蜡烛,一根轻微的蜡烛,像心灯一样,让她在远离城市的街区前的黑暗中能看到更多。停电引发了一场大骚乱,城市被火焰点燃。从"烛火"到"火",琼也完成了一次自我超越,她走出门外,站在火火点火的街区,望向远方......

随着太阳开始升起,影片的基调逐渐从黄昏变为明亮。至少现在,恐惧之地上的草正在燃烧,新的生活即将开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