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巴比伦河

方才到处串门,逛到小松的博客,看到最新更新是关于Amazing Grace那首曲子的。忽然想起另一首我很喜欢的英文曲子,基本上我每次k歌都会唱的:Rivers of Babylon。

貌似是小学期间家里的一盘磁带,记得这首是A面第二首,第一首是泰坦尼克那个主题曲,下面是Say you Say me,Yesterday once more什么的;还有卡萨布兰卡,也是我很喜欢的。然而这首巴比伦河,在我感觉总是比较特殊。

By the rivers of Babylon,

There we sat down,

ye...we wept,

When we remembered Zion.

曲子本身是有点摇滚,叮叮当当敲锣打鼓的,小时候每次听我都会联想到街头甩头摆脑的黑人乐队。歌词的意思小学时不很明白,中学时大概也就明白一点。记得那时候总是对基督教挺神往的,却也只是模模糊糊的不怎么了解。

“我们在那巴比伦河的河畔坐下。当我们思念圣地时,不由得泪流满面。”

中学时只知道wept是哭泣的过去式,却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哭泣。所以那时候唱这首曲子我从来都是特欢快的吐词。

For there they that carried us away in captivity,

requiring of us a song.

Now how shall we sing the LORD's song,

in a strange land?

每次的"For there they that"有点乱吼上去的感觉,然后是一堆人呱唧呱唧的合唱,节奏感还特强。

“因为在那里,他们把我们囚禁起来带走,并要求我们唱歌。可是,我们如何能够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颂唱主的赞歌呢?”

我一直都没明白这些歌词的意思,直到读了房龙的一本书。我忘了是《基督的故事》还是《人类的故事》了,总之是关于犹太人的故事。

犹太人,亚伯拉罕的子孙,他们的主所与之立约的一族。说是中东那个地方,除了两河平原一带,其他的部分都是沙漠、戈壁这样寸草不生的地方。因此,在那里生活的犹太人是游牧民族,终年在阿拉伯半岛的荒漠间游走,依靠放牧和打猎为生。那时候离耶稣降临还有好几千年,他们与他们的主订立的约(至少他们如此相信)规定他们需要这样生活,而不能像埃及人那样在城市中堕落。所以才有《出埃及记》,他们的先知摩西带领族人,跨越红海离开埃及,而背后则是因他们的主而无辜死去的无数埃及儿童。

对于他们而言,巴比伦也是一个罪恶的城市。犹太人因为与尼布甲尼撒的战争而被掳掠至巴比伦,在那里从事着最下层的工作。无论如何,城市的生活还是比在荒漠中餐风露宿要好一些的;然而此刻的他们更加经常想到的,却是不得不沦为奴役的悲惨。这种时候,把这些敌人想象成自己的主将要清扫的对象,的确是会舒畅些;不过如此无力的面对现实,同时还需要战战兢兢的站在自己的主的面前悔过,却也是极大的悲哀。

Let the words of our mouths,

and the meditations of our hearts,

be acceptable in thy sight,

here tonight...

一方面不得不按照命令开始唱歌,另一方面又担心主会因自己对异教徒的妥协而生气,左右为难,只好祈求主能够慈悲一些吧。

“主啊,请您接受我们,在这里,今晚,我们的口中所言,以及心中所想……”

结果就是,现在每次唱这首曲子,我都会有种泪流满面的冲动……

尽管我不信基督。

上一篇: 凡勃伦效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