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民请命的酆都知县:怀菩萨心肠 行霹雳手段

作者:懒人磨刀

前言

四川酆都县,建县至今已2000余年。该县有山名日平都山。传说汉代阴长生、王方平两人于平都山修炼成仙。晋代年间,道家将平都山列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

后来,有人牵强附会把阴长生和王方平合二为一,称为“阴王”(阴间之王)。“阴王”所在之地自然就是“鬼都”。因此,民间开始有人传说酆都是人鬼交界的地方。

今天讲的是袁枚《子不语》一书中《酆都知县》刘纲的故事。

为民请命的酆都知县:怀菩萨心肠 行霹雳手段

四川酆都县,民间传说是阳间和阴间两个世界相互连接的地方。县里有一口井,据说是阳间到阴间的入口。民众为了祈求平安,每年大概要集资三千两银子(注:清代初期,家庭收入大概二两到三两银子之间。三千两银子在当时算是巨资。),购买大量纸钱和香纸,点燃之后扔到井里。

据说如果民众舍不得花钱,那么当年就一定会发生瘟疫。(注:民众们对于某些惯例、习俗往往习惯成自然,很少深究其中的缘由。因而,容易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蒙骗。)百姓们就把这种做法叫做“纳阴司钱粮”。( 注:按民间说法,阴司在冥界地府的意义,就是阳间的“政府”。纳阴司钱粮,意指要缴纳阴间的税收。税收,具有强制性,没有缴纳就会进行惩罚。)

为民请命的酆都知县:怀菩萨心肠 行霹雳手段

清朝初年,刘纲出任酆都知县。他听到这件事之后,就下达命令,禁止民众继续往井里投放纸钱。(注:为何要出此禁令?看官们可能暂时不大明白。此处,可以看出刘纲的见识不凡。作为管理者,往往需要更多的智慧。)

大家议论纷纷,一下子吵翻天了。不管众人怎么反对,刘纲还是坚持执行禁令,毫不动摇。(注:刘纲的决心来自他的认知和责任感。)有人就出主意说道:“如果县令老爷能亲自向鬼神说明原因,我们就同意您的做法。”(注:众人当中谁在引导、主导?这人出的真是一个“好主意”,他要刘纲知难而退。)

刘纲问道:“鬼神在哪?”(注:不破不立。)

众人说道:“井底下面就是鬼神居住的地方,从来没有人敢下去。”(注:谁愿意去冒险呢。“”自己家和公家往往分得很清楚,这向来是民众身上固有的一大弊端。“从来没有人敢下去”更显出刘纲的舍己为民。)

为民请命的酆都知县:怀菩萨心肠 行霹雳手段

刘纲非常坚决,毫不犹豫地说道:“只要能够帮助老百姓保全性命解决问题,我死了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一定要下去。”(注:有智慧而无勇气何足道哉?刘纲为民请命,毫不惜命。善哉。)

刘纲让差役准备好绳索,然后带着众人来到这口井所在之地,准备亲自下到井里。众人劝刘纲不要到井底去,刘纲不听。(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此处既可看出刘纲为民请命,又可看出刘纲做事雷厉风行、杀伐决断。)

李诜是刘纲请的幕僚,性格豪放,。(注:性格决定命运。)他对刘纲说道:“我也想见识一下鬼神的模样,请让我跟您一起下去。”

刘纲不同意李诜和他下到井里,但李诜坚持一定要随刘纲一起下去。

为民请命的酆都知县:怀菩萨心肠 行霹雳手段

于是,两个人身上都系紧绳索在众人帮助之下滑到井里。人到井里大概有十六七米的时候,原本黑乎乎的地下突然间恢复光明变得明亮,阳光非常耀眼。原本狭窄的井口变得宽敞而阔大,眼前可以看到城墙、宫廷、房屋,而这些都和人间一模一样。(注:民间传说或者文学作品,鬼的世界其实和人间又有何区别吗。)

阴间的人个子很矮小,走起路来双脚飘浮没有着地,阳光照在身上不留半点影子。他们自己说,在这里的人都不知道有地面。(注:“鬼”看起来并不强大,反而显得弱小。)

众鬼看到刘纲,就围在他身旁下拜,问道:“刘公是阳间的官,来这里做什么?”刘纲答道:“我为阳间百姓而来,请求鬼神免去百姓们的阴司钱粮。”众鬼听了后连连赞叹刘纲为民做主、品德高尚。他们把手放在额头(注:意指致敬)说道:“这件事情要找包阎罗(民间传言包阎罗即是包拯)商量。”(注:众鬼为何敬畏刘纲?敬他一身正气,为民请命也。)

刘纲问道:“包阎罗在哪里。”众鬼回道:“在阎罗大殿。”

众鬼把刘纲、李诜带到一座高大雄伟的宫殿。

为民请命的酆都知县:怀菩萨心肠 行霹雳手段

殿堂上坐着一位头戴贵重礼冠的老人,大概七十多岁,容貌方正严肃。

此时,众鬼传声呼喊:“酆都县令到。”

包阎罗走下台阶迎接刘纲,作揖行礼请他入坐。(注:为何如此礼敬刘纲?同为清官惺惺相惜。)

包阎罗说道:“阴间和阳间通道阻隔,不知刘公来这里有什么要紧的事?”

刘纲站起身来,向包阎罗作揖说道:“酆都县这几年水灾、旱灾接连不断,老百姓财力枯竭。朝廷每年下派的税收都快交纳不起了。哪里还有能力再为阴司多缴交一份钱粮呢。我这次冒死而来,就是为了帮助老百姓,请求免缴阴司钱粮。”(注:此处说明了此前刘纲下达禁令的初衷,为民、爱民、惜民。)

包阎罗笑着说道:“世上总是有一些用心不良、道德败坏的坏和尚和坏道士,借用鬼神的名义,打着鬼神的旗号,诱骗老百姓布施、作法事,因此倾家荡产的人何止成千上万。”(注:此处便是本文核心问题。所谓“纳阴司钱粮”不过是一些恶僧妖道愚弄民众、谋财害命的手段。)

“阴间和阳间道路阻隔,就没有办法揭露这些人招摇撞骗的行为。明公(注:古代对有名位者的尊称。)为老百姓除去这样的弊端,你就是不到阴司商议,又有谁会违抗您的意思?今天您亲自到阴司,更加证明您的品德和勇气。”(注:鬼神尊敬正人君子、清官明吏。)

为民请命的酆都知县:怀菩萨心肠 行霹雳手段

话未说完,只见一道红光从天上蓦然而降,包公站起身来对刘纲说道:“伏魔大帝来了,请您暂为回避。”刘纲于是退到后堂。(注: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不一会儿,关帝身穿绿袍、长须飘飘从天上慢慢降落。关帝与包公行了宾主之礼,说了好些事情。刘纲在后堂听得不太分明。

却听关帝说道:“这里怎么有股活人的味道。什么情况?” 包公就将刘纲下阴司商议事情的经过告诉关帝。

关帝说道:“如果像你所说,这就是一位贤明的县令。我愿意见见他。”(注:神灵亦看重清官。)

刘纲和李诜听到关帝召见,既兴奋又紧张,赶紧出来拜见关帝。

关帝态度温和,让刘李两人坐了下来,并问了他们很多阳间的事情,反倒是没有提到阴间的事情。(注:神灵也有好奇心。神灵不也是人性满满?如关帝也是被民众供奉成神。)

李诜平常做人鲁莽爽直,看见关帝平易近人,不禁问道:“玄德公刘备如今在哪里呢。”(注:看官们记得此前说过李诜胆子很大?因此,李诜捅了大篓子。)

关帝没有回答,神情很不高兴,怒发冲冠,马上就告辞了。

包公大吃一惊,对李诜说道:“你一定会被雷电击打而死,我也没办法救你。这件事情怎么可以问呢。何况你还在一个臣子的面前直接称他皇帝的名字。”(注:有因有果。神灵不可亵渎,亵渎者必有报应。)

刘纲苦苦替李诜求情、请罪。

包公说:“既然如此,只有让李诜尽快死去,尸体才不会被烧毁。”

包公打开边上的一个匣子,取出一方大概一尺左右的玉印,解开李诜的袍子,在李诜背上印了一下。

刘纲与李诜向包公拜谢之后,就回到井底,腰上绑紧绳子往上攀爬而出。

为民请命的酆都知县:怀菩萨心肠 行霹雳手段

刘纲与李诜才走到酆都城南门,李诜就中风身亡。众人草草安排李诜入棺,没过多久天上传来电闪雷鸣,围着李诜的棺材狂轰乱炸。雷电过后,李诜身上的衣服几乎被烧光了,惟独剩下背部被印盖过的那一小块布片。(注:再次强调神灵不可亵渎,亵渎者必有报应。增强震慑效果。)

为民请命的酆都知县:怀菩萨心肠 行霹雳手段

故事读完,不知诸君有何感想?

袁枚一方面在故事里成功地塑造了一位难得一见的有胆有识、有勇有谋,毫不惜命愿意为民请命的清官形象。

另一方面,袁枚此文其实意在抨击当时社会上有些妖僧恶道亵渎神灵、谋财害命的不良行径。就如文中所说,“世上总是有一些用心不良、道德败坏的坏和尚和坏道士,借用鬼神的名义,打着鬼神的旗号,诱骗老百姓布施、作法事,因为这样的事情倾家荡产的人何止成千上万。”

因此用李诜冒犯关帝之例一再强调,神灵不可亵渎,亵渎者必有报应。

这是什么原因?袁枚用心良苦。

封建王朝官吏徇私枉法时有所见,法纪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由于袁枚所处时代及个人见识的局限性,因而袁枚就把希望寄托在虚无飘渺的神灵身上,希望通过神灵来震慑不法之徒,维护社会公正。

以上文字为懒人磨刀对《酆都知县》一文的意译及注释。全部手工操作,纯属个人劳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原文。

分享是写作者的最大幸福,关注写作者的文字是写作者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