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龙
门阵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为了打开中国的国际局面,减轻战略压力,邓小平首先选择了加强和美国的关系。就在美国方面以为中国有求于自己,打算在对台关系方面漫天要价时,中国方面的态度却冷了下来。
邓小平对来华谈判建交问题的美国国务卿万斯说:“台湾的问题,我们中国人是有能力解决的,奉劝美国朋友不必为此替我们担忧。”
这让美国方面顿时失去了最大的筹码,随着苏联加快部署核武器,时任美国总统卡特开始意识到,在国际事务中美国同样需要中国的合作。
其实,对于中美建交邓小平有着清晰的考虑和部署,但这一切只能建立在美国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统一的前提下。
1978年12月,美国方面几乎是赶着和中国代表签订了建交公报,随后小平同志访美,中国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苏联出兵阿富汗,一系列重大国际事件似乎是像事先安排好的戏码那样紧凑地发生。
围绕着对越自卫反击战这一问题,邓小平敏锐地抓住了苏联、美国在外交层面各有所困,各有所求的时间节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兵越南,平定南疆。
1984年4月26日,美国总统里根访华,就在访华的第3天,外交事务助理告诉他一个突发的消息:中国在边境地区对越南发动了局部攻势!
这一仗,既是打给里根和苏联看的,也是打给撒切尔夫人看的。随着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回两山地区,陷入僵局的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很快取得突破性进展。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发表《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明确1997年7月1日中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