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坤颠倒几千年:世界有个我,还是我有个世界?

作者:感知主义者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八部》(65)

世界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

这好像是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问题,世界那么大,它不外在,怎么内在?如果不外在,内在在哪里?哪里装得下这偌大的世界?这立即显示出人的语言缺陷和思维逻辑问题。首先,外在是谁的外在,显然是指我之外,我之外的一切存在均为外在。那么内在在哪里?我在哪里?这一番问下来,人不晕菜才怪。首先,我是什么就似是而非,怎么分出的外在和内在?但大致意思我们都明白,这是说世界是客观存在于时空中,还是主观地存在于我们的意识里?

乾坤颠倒几千年:世界有个我,还是我有个世界?

如果不明确我是什么,根本就无法知道、也无法表达世界是什么。如果世界是外在的,那么我是内在的;如果世界是内在的,那么我就是外在的。这种逻辑表明,我与世界怎么都不是一体的。问题是,怎么证明我与世界是分开的两种存在?世界是哪一种?我又是哪一种?世界在时间与空间里,我在哪里?我不在时空里吗?我肯定不是某种具象的存在,那我是什么?生命、灵魂、意识都不能表示我的存在,那么,世界对于我表示了什么存在?这些看似十分烧脑的问题,却是我们必须明白的问题,否则我们怎么对待世界?怎么安置好自己?怎么天经地义地去生活?如果知道了我是什么,就一定知道了世界是什么。如果仅仅知道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我是由什么构成的?我肯定不是肉体,也不是生命,那么我是什么?如果我就是感知意识,(注意,不是主观意识)哪有什么内外、外在之分?内在与外在是物理逻辑,怎么能是精神逻辑?感知意识只有存在或不存在,没有内在与外在之分。

逻辑一经推演就逐渐清晰起来,主体的我,也就是人的我,既不在内也不在外,感知就是我,是我在感知,我是什么?我就是感知。感知是什么?感知是具象的事物内容,我就是感知具象内容的总和。这个世界就是我感知的全部具象内容的集合,那么,世界就是我,我就是世界。这绝不是一个逻辑游戏,更不是牵强附会,这就是让人一下子难以理解的真理。因为世界太宏大、太具象、太迷人、太不可思议,我们惊奇得都忘了这是我们的感知,这是我们自己感知的神奇。我们不敢相信这个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的世界只存在于我们的感知中,至今,全世界无一人有这个自信,这真是天大的遗憾。我们都在自卑又渺小地认为伟大的世界存在于某处,只是恰巧被我们感知到而已,我们从来没有也不敢把这个浩然大世界放在我们的感知中。我们想当然地认为,世界是宏大的,我是渺小的;世界是永恒的,我是不值一提的过客。谁给了我们这种抑我扬物的勇气?将我与感知的世界分开来,而且将我贬抑到渺如尘沙。这真是极大的荒谬,没有我的感知,哪来的这伟大的世界?我的感知不伟大,这世界的伟大从何而来?

乾坤颠倒几千年:世界有个我,还是我有个世界?

我们就是这样迷惑起来的,把我看成是个人渺小的自我意识。这真是极大的荒唐,个人渺小的猥琐的自我怎么就替代了我?那个感知到一切事物的我,那个感知到伟大世界的我,被我们活生生地抹杀了,所以,才有人迷茫的发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个我被我们严重误解了,我们都以为这个我是那个自找苦吃又执迷不悟的自我,我们都以为这个我是被生命观念私有化了的即将很快死去的个人的我,我们错得很彻底。

正因为有这些错解,我们把我弄得灰头土脸、形秽不堪,我们还能将我和伟大的世界联系到一起吗?这世界不是外在的才怪,因为我们的内在太狭小、太猥琐、太不值一提。不是我们被物质世界抛了出来,是我们的心理太过于自惭形秽,个人的自我不配与大千世界相提并论。不过,这仅仅只是我们的主观逻辑,事实上,人无法不感知世界,人也无法不是世界。也就是说,我们仍然不能与世界分离开,尽管我们将世界看作是身外之物,尽管我们将世界当作客观世界,这世界仍然无法不存在于我们的感知中。这就意味着,逻辑上,我是不可能被放弃的,误解使我们错待了世界,也使我们错待了我,但我却仍然为我们感知着世界,这本质的方式永远不会改变。

乾坤颠倒几千年:世界有个我,还是我有个世界?

我就是世界本身,这个逻辑的意义太过重大,这不但指明了人的性质,也决定了人与世界的关系。人的存在意义得以明确,人就是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可以说,任人如何在主观意识中糟蹋这个感知的世界,这个世界仍然是全部的、整个的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会如何处置这个感知的世界呢?真理一直被我们弄颠倒:不是世界上有一个我,是我有一个世界。这看似极简单的逻辑,却让人类活活误会了数千年。(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