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坤颠倒幾千年:世界有個我,還是我有個世界?

作者:感覺主義者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覺論.第八部》(65)

世界是内在的還是外在的?

這好像是一個讓人摸不着頭腦的問題,世界那麼大,它不外在,怎麼内在?如果不外在,内在在哪裡?哪裡裝得下這偌大的世界?這立即顯示出人的語言缺陷和思維邏輯問題。首先,外在是誰的外在,顯然是指我之外,我之外的一切存在均為外在。那麼内在在哪裡?我在哪裡?這一番問下來,人不暈菜才怪。首先,我是什麼就似是而非,怎麼分出的外在和内在?但大緻意思我們都明白,這是說世界是客觀存在于時空中,還是主觀地存在于我們的意識裡?

乾坤颠倒幾千年:世界有個我,還是我有個世界?

如果不明确我是什麼,根本就無法知道、也無法表達世界是什麼。如果世界是外在的,那麼我是内在的;如果世界是内在的,那麼我就是外在的。這種邏輯表明,我與世界怎麼都不是一體的。問題是,怎麼證明我與世界是分開的兩種存在?世界是哪一種?我又是哪一種?世界在時間與空間裡,我在哪裡?我不在時空裡嗎?我肯定不是某種具象的存在,那我是什麼?生命、靈魂、意識都不能表示我的存在,那麼,世界對于我表示了什麼存在?這些看似十分燒腦的問題,卻是我們必須明白的問題,否則我們怎麼對待世界?怎麼安置好自己?怎麼天經地義地去生活?如果知道了我是什麼,就一定知道了世界是什麼。如果僅僅知道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那麼我是由什麼構成的?我肯定不是肉體,也不是生命,那麼我是什麼?如果我就是感覺意識,(注意,不是主觀意識)哪有什麼内外、外在之分?内在與外在是實體邏輯,怎麼能是精神邏輯?感覺意識隻有存在或不存在,沒有内在與外在之分。

邏輯一經推演就逐漸清晰起來,主體的我,也就是人的我,既不在内也不在外,感覺就是我,是我在感覺,我是什麼?我就是感覺。感覺是什麼?感覺是具象的事物内容,我就是感覺具象内容的總和。這個世界就是我感覺的全部具象内容的集合,那麼,世界就是我,我就是世界。這絕不是一個邏輯遊戲,更不是牽強附會,這就是讓人一下子難以了解的真理。因為世界太宏大、太具象、太迷人、太不可思議,我們驚奇得都忘了這是我們的感覺,這是我們自己感覺的神奇。我們不敢相信這個豐富多彩、氣象萬千的世界隻存在于我們的感覺中,至今,全世界無一人有這個自信,這真是天大的遺憾。我們都在自卑又渺小地認為偉大的世界存在于某處,隻是恰巧被我們感覺到而已,我們從來沒有也不敢把這個浩然大世界放在我們的感覺中。我們想當然地認為,世界是宏大的,我是渺小的;世界是永恒的,我是不值一提的過客。誰給了我們這種抑我揚物的勇氣?将我與感覺的世界分開來,而且将我貶抑到渺如塵沙。這真是極大的荒謬,沒有我的感覺,哪來的這偉大的世界?我的感覺不偉大,這世界的偉大從何而來?

乾坤颠倒幾千年:世界有個我,還是我有個世界?

我們就是這樣迷惑起來的,把我看成是個人渺小的自我意識。這真是極大的荒唐,個人渺小的猥瑣的自我怎麼就替代了我?那個感覺到一切事物的我,那個感覺到偉大世界的我,被我們活生生地抹殺了,是以,才有人迷茫的發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這個我被我們嚴重誤解了,我們都以為這個我是那個自找苦吃又執迷不悟的自我,我們都以為這個我是被生命觀念私有化了的即将很快死去的個人的我,我們錯得很徹底。

正因為有這些錯解,我們把我弄得灰頭土臉、形穢不堪,我們還能将我和偉大的世界聯系到一起嗎?這世界不是外在的才怪,因為我們的内在太狹小、太猥瑣、太不值一提。不是我們被物質世界抛了出來,是我們的心理太過于自慚形穢,個人的自我不配與大千世界相提并論。不過,這僅僅隻是我們的主觀邏輯,事實上,人無法不感覺世界,人也無法不是世界。也就是說,我們仍然不能與世界分離開,盡管我們将世界看作是身外之物,盡管我們将世界當作客觀世界,這世界仍然無法不存在于我們的感覺中。這就意味着,邏輯上,我是不可能被放棄的,誤解使我們錯待了世界,也使我們錯待了我,但我卻仍然為我們感覺着世界,這本質的方式永遠不會改變。

乾坤颠倒幾千年:世界有個我,還是我有個世界?

我就是世界本身,這個邏輯的意義太過重大,這不但指明了人的性質,也決定了人與世界的關系。人的存在意義得以明确,人就是世界,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可以說,任人如何在主觀意識中糟蹋這個感覺的世界,這個世界仍然是全部的、整個的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你會如何處置這個感覺的世界呢?真理一直被我們弄颠倒:不是世界上有一個我,是我有一個世界。這看似極簡單的邏輯,卻讓人類活活誤會了數千年。(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