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小虎头鞋,其中还有大名堂!

继续关注咱们的特别节目“虎年说虎”。街坊间传唱着这么一首童谣:穿上虎头鞋,戴上虎头帽,跑得快、跳得高,健康吉祥不摔跤。没错,今天的虎年说虎,咱们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虎头鞋,在蚌埠市,它还是一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虎年说虎:蚌埠:非遗虎头鞋,传承百余年

虎头鞋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属于童鞋的一种,因为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它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观赏价值,同时还是一种吉祥物,人们赋予了它驱鬼辟邪的美好寓意。

来到这间陈列室,我们看到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几十上百双的虎头鞋。这些虎头鞋的图案更是惟妙惟肖,做工也非常精致。据了解这家丁氏虎头鞋的传承已经有不少年头了。

小小虎头鞋,其中还有大名堂!

蚌埠丁氏虎头鞋市级非遗传承人丁源说,丁家虎头鞋传承到自己,已经是第四代传承人了,他们丁氏家族族谱记载是清朝同治年间。

小小虎头鞋,其中还有大名堂!

丁师傅今年64岁,是丁氏虎头鞋市级非遗传承人,掐指一算,丁氏虎头鞋传到现在已经有一百五十多个年头了,从他们家祖传的纺线工具上就可见一斑。

而且丁师傅纺线的工具也是非常的特别,看上去像一块骨头而且摸上去特别的光滑。那这个工具究竟是什么来历呢?

小小虎头鞋,其中还有大名堂!

蚌埠丁氏虎头鞋市级非遗传承人丁源介绍到,这个工具是牛骨头制作的,距今已经有一百四五十年的历史了,是他曾祖父曾祖母用过的。

了解完丁氏虎头鞋的悠久历史,咱们言归正传,看看虎头鞋到底是如何制作而成的。虎头鞋做工复杂,先不说鞋底、鞋面等大件,光是虎眼、虎眉、虎嘴、虎鼻这些鞋头部位,全部要靠针线手工缝制而成,如果细算下来,工序那是相当复杂。

小小虎头鞋,其中还有大名堂!

丁源说,通过缝、绣、纳这三种主要技法,大概要有五十余道工序,做虎头鞋首先要打袼镀,也就是用浆糊把几层棉布裱在一起,然后,按照事先剪好的鞋样大小以及不同样式,把袼镀剪下一块。

小小虎头鞋,其中还有大名堂!

丁源说,鞋底的布,它是4层棉布,因为4层比较厚实、结实。

这4层布剪好后,要用棉布包边。为了鞋子耐穿,还要再剪一块同样大小的袼镀,然后把总共8层的两块袼镀缝在一起,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纳鞋底”,这时要用粗实的棉线把鞋底纳得越紧密越好,这固然是为了鞋子厚实耐穿,同时也有着美好的寓意。

小小虎头鞋,其中还有大名堂!

这纳个鞋底大概要纳多少针呢?丁源的妻子罗纪华表示,大概有几百针,很费功夫的。

丁源说,就是籽粒饱满,也就是多子多福的意思。

鞋底做好后,再把事先做好的鞋帮以及绣好的虎头、虎眼、虎须等材料缝制在一起,一双传统的虎头鞋就做好了,鞋帮鞋面用的都是大红的棉布。红色就意味着喜庆吉祥的意思。

虎年说虎:非遗虎头鞋,虎虎生威

大红的虎头鞋看上去就觉着喜庆,别看咱们刚刚介绍虎头鞋的制作只有几句话,事实上一双虎头鞋的制作是非常费功夫的,而且丁师傅说,他们家虎头鞋的颜色搭配那可都是有讲究的。

因为虎头鞋是人工缝制,丁师傅说,制作一双虎头鞋的周期较长。

丁源说,他们丁家虎头鞋是纯手工制作,一点机械化或者缝纫机制作都没有,它的制作时间,像丁源自己比较熟练的,大概需要两天半才能做出一双鞋

因为手艺熟练,丁师傅做的虎头鞋极为精致,从一些细节上就可见一斑,比如,在老虎的鼻子里会绣上几根黄色的棉线作为鼻毛,而在老虎的嘴巴里,还会绣上两根白色棉线当作老虎的牙齿,这让虎头看上去栩栩如生。在这么狭小的布面上,竟然能做出如此精细的手工,真是螺狮壳里做道场,让人佩服。

小小虎头鞋,其中还有大名堂!

丁师傅说,一双虎头鞋的制作要用上赤橙黄绿青蓝紫等7种颜色的棉线,而这些颜色的搭配也是有讲究的。

丁师傅表示, 他们家的丁氏虎头鞋做起来还有一整套的歌诀,比如其中有两句是这样说的“红眼白耳绿鼻子,吓走鬼怪猫猴子”,这两句歌诀是什么意思呢?

丁源介绍说,猫猴子在淮河流域讲就是妖魔鬼怪的意思。淮河流域的方言,这句话的寓意就是穿上虎头鞋能够驱灾辟邪,小朋友能够健健康康成长。

还有几句歌诀在形容虎头鞋颜色的同时,也都是具有祈福长寿的意思,比如:红嘴白牙黑眼珠,黄胡子来了病祸除。红到八十绿到老,驱灾辟邪平安到。

小小虎头鞋,其中还有大名堂!

除了颜色有讲究,虎头鞋在制作工艺和样式上,也同样有着美好的寓意。比如鞋底都是两层,纳鞋底的线都是四股。

丁源说,两层就是好事成双,纳的这个线是四股,就是事事如意,希望小朋友今后生活四平八稳,事业有成。

小小虎头鞋,其中还有大名堂!

一双小小的虎头鞋穿在孩子脚上,也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童谣里就有很多吉祥的说法:摸摸虎头,吃喝不愁;摸摸虎嘴,驱邪避鬼,摸摸虎身,步步高升;摸摸虎背,荣华富贵。

因为丁师傅两口子平时都有别的工作,并不是专职做虎头鞋,所以虎头鞋的销售都是靠口耳相传,有人要买,他们才会缝制,现在一年大概销售一百多双。

丁源表示,他们售价是一双一百五十元左右,因为是纯手工制作所以大的订单不能接,就连普通的小订单都供不应求。

村民们也都表示,穿这个寓意好,辟邪吉祥。

小小虎头鞋,其中还有大名堂!

丁师傅说现在来学做虎头鞋的年轻人并不多,倒是村里的一些大姐大妈们,在闲暇之余会来跟着他们两口子学学。

村民说,年轻人都去挣钱了,自己在家带小孩没事做就来学一学。

丁师傅说,不管是作为非遗项目,还是一项祖传的手艺,他都不会把虎头鞋丢掉,现在他的妻子、儿子、儿媳都已经学会了这门手艺。

丁源表示,自己的儿子媳妇都是小年轻,他们也在学,并且也获得了区级的非遗传承人。

虎年到了,和丁师傅一起,借助虎头鞋,祝全省观众的生活虎虎生威,红红火火。

安徽经视记者姜雷 姜大为报道

编辑:沈娴

责编:左开勋、陈宇

原创稿件未经许可 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