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玉明: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先生诗词曲编后感

千春犹待发华滋

——叶嘉莹先生诗词曲编后感

韫辉

王玉明: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先生诗词曲编后感
王玉明: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先生诗词曲编后感
王玉明: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先生诗词曲编后感
王玉明: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先生诗词曲编后感

诗意冬日

王玉明,字韫辉(叶嘉莹先生所赐),1941年生,吉林人,清华大学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设计及理论(流体密封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4项(排名1,1,1,3)、省部级科技奖15项。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高校诗词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诗歌学会校园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书画社理事,清华大学荷塘诗社社长、艺术教育中心诗教基地名誉主任。出版四本诗集两本摄影集。

王玉明: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先生诗词曲编后感
王玉明: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先生诗词曲编后感
王玉明: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先生诗词曲编后感
王玉明: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先生诗词曲编后感

图|韫辉

受恩师迦陵先生的信赖和委托,我为《九畹滋兰高校诗词园地》公众号和《中华辞赋》杂志等编选了先生的30首诗词曲,经先生亲自审阅定稿。现谨谈几点编后体会。

一、“荷”之诗心

迦陵先生1924年7月(阴历荷月)出生于北京书香门弟,乳字“小荷子”。正如其代表作之一的《木兰花慢 咏荷》前面的小序所言:“盖荷之为物,其花可赏,根实茎叶皆有可用,百花中殊罕其匹。余生荷月,双亲每呼之为‘荷’,遂为乳字焉。”。先生天赋灵根,深得荷之精髓,正如其十六岁时写的《咏莲》诗所云:“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尽管一生命运多舛,历尽艰辛,仍本性不移,赤心不改:“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浣溪沙 为南开马蹄湖荷花作》,2002年)。

我们先来欣赏诗人十五岁时写的一首七绝《秋蝶》:

几度惊飞欲起难,晚风翻怯舞衣单。

三秋一觉庄生梦,满地新霜月乍寒。

作为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少女,竟然写出这样风格清丽婉约优美典雅的诗,尽显诗人清荷之本色诗性,真令人拍案叫绝。先生曾经说过:“我是一个不大计算未来的人,只是依照我的本性而生活。而我这个人可能是天生就对诗词有比较敏锐的感受,就理解得比较深刻。......我对现实的事情也很马虎,加之我天性中又有一种喜欢踏空梦想的性格,重视内心的感受,而忽视外在的现实。我觉得人生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真心性,心灵的一片清净洁白。”*1“保持自己的真心性,心灵的一片清净洁白”,这不就是恩师反复对我说的“不失赤子之心”吗?先生曾经对我一再强调:“你是一个不失赤子之心的真正的诗人。”“你禀赋有一种纯真的赤子之心。”“我觉得你作为一个诗人,真是不失赤子之心。这个是绝对的真实。你这个人就是非常纯真,而且易于被外界的情事景物所感发。你本身就是诗人的气质。你在本质上就是诗人。”恩师的这些话用在我身上,使我有“受宠若惊”之感,受之有愧;但是,如果将这些话用在恩师身上,则是极其恰如其份的。先生从十几岁的清纯少女到百岁高龄的学者型诗人、词家,始终保持一颗纯真的赤子之心,一个美丽芳馨的“荷”之诗心。也可以说先生就是荷之化身,诗之化身。

二、“兴发感动”

正由于迦陵师在本质上是一位具有“荷”之诗心的真正的诗人,因此她特别强调古典诗歌中“兴发感动”之特质。她说:“早在1975年所发表的《钟嵘评诗之理论标准及其实践》一文中,我就曾经根据《诗品·序》开端所提之‘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一段话,来说明过钟嵘所认识的诗歌‘其本质原乃是心物相感应之下的发自性情的产物’。”*2先生在《什么样的诗才算好诗》这篇短小精悍的文章中,再次强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诗歌观。纵观该选编从1939年至2006年近七十年的诗词佳作,无一不是“兴发感动”和“情动于中”之真诗。这里不妨引用蔡世平先生对拙作的一段点评来评论迦陵师之大作:“完全服从内心召唤,不投谁所好,不刻意追求什么、反映什么,也不发惊人之语,扮诗人之相。”*3 而这正是她“真正的诗人”之本相。

三、“弱德之美”

迦陵先生经常说“弱德之美”。所谓“弱”,就是她大半生承受了一般人难以承受的巨大苦难;但是在苦难之中还有所守持,保持本色,“荷”之本色,百折不挠,完成自己。选集中的作品几乎都体现了这种“弱德之美”,恰如幽兰泣露,亦似含泪的微笑。这里只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一九七六年三月廿四日长女言言与婿永廷以车祸同时罹难,日日哭之陆续成诗十首 选一

(一九七六年)

十首之三

哭母髫年满战尘,哭爷剩作转蓬身。

谁知百劫余生日,更哭明珠掌上珍。

先生的婚姻并不美满幸福,丈夫因故性情乖戾暴烈,使她备受欺凌,而且由于他失业而家庭经济负担全部由先生一人承受,寄人篱下,拼命工作,她都咬牙挺过去了。情形刚刚有所好转,谁料飞来横祸:1976年其长女和女婿因车祸双双殒命。在遭受晴天霹雳的打击之后,她闭门谢绝一切慰问,一口气写下十首哭女诗,上面是其中之三。此等苦难遭遇真是让人为之落泪。难怪广西师大的吴全兰教授说:“前几天读叶先生的诗词,有几首我读得泪流满面。”

在经受巨大苦难打击之后的第二年,诗人有一首七绝如下:

雾中有作七绝二首,选一(一九七七年)

高处登临我所耽,海天愁入雾中涵。

云端定有晴晖在,望断遥空一抹蓝。

可见诗人并没有绝望,仍然认定:“云端定有晴晖在,望断遥空一抹蓝”,真是“莲实有心应不死”,“千春犹待发华滋”。

先生基于百砺千磨之苦难人生经历,印证了王国维所说的“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先生曾说:“过去顾随先生说过两句话:‘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以无生之觉悟务有生之事业’,我当时并没有过深的体悟,历经世事无常,痛极之后才有了彻底的参悟。”*4 这再次印证了“弱德之美”。试问:没有先生这种大苦大悲的人生阅历和参悟,谁能写出先生这样的“弱德之作”?

四、叶嘉莹先生是一位大词家

迦陵师将诗词研究和教育做为自己的终身事业,乃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并获得中华诗词学会终身成就奖,中国政府友谊奖和第六届世界中国学贡献奖等一系列大奖,实至名归,有口皆碑。然而,她在诗词作品方面的成就也许被认识的并不够充分。

她十岁以后即从伯父习作旧诗,上中学后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深感其见解之精微,思想之睿智,对词之爱好益深;后在辅仁大学国学系师从顾随羡季先生学诗特别是词曲。其别号“迦陵”即其恩师所赐。*5羡季师曾称赞他这位年青的学生:“你写诗是诗,填词是词,度曲是曲,诗词曲都很好。”确实,迦陵师对诗、词、曲、赋样样精通,尤其是词,更是大家。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其三首长调词代表作。

水龙吟 秋日感怀(一九七八年)

满林霜叶红时,殊乡又值秋光晚。征鸿过尽,暮烟沉处,凭高怀远。半世天涯,死生离别,蓬飘梗断。念燕都台峤,悲欢旧梦,韶华逝,如驰电。

一水盈盈清浅,向人间做成银汉。阋墙兄弟,难缝尺布,古今同叹。血裔千年,亲朋两地,忍教分散。待恩仇泯灭,同心共举,把长桥建。

该词上阕是对其前半生“半世天涯,死生离别,蓬飘梗断”身世的感慨和对故园的思念:“念燕都台峤,悲欢旧梦,韶华逝,如驰电。”下阕的“一水盈盈清浅,向人间做成银汉。”是对海峡两岸分离现状的感叹,进而是对未来统一大业的期盼:“待恩仇泯灭,同心共举,把长桥建。”充分表达了一位饱经风霜的大词家深沉炽烈的家国情怀。

王玉明: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先生诗词曲编后感

我们再来欣赏另一首长调词代表作:

木兰花慢·咏荷(一九八三年)

《尔雅》曰∶"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葭,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盖荷之为物,其花既可赏,根实茎叶皆有可用,百花中殊罕其匹。余生于荷月,双亲每呼之为“荷”,遂为乳字焉。稍长,读义山诗,每诵其“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及“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现佛身”之句,辄为之低回不已。曾赋五言绝咏荷小诗一首云∶“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来原是幻,何以渡苍生”。其后几经忧患,辗转飘零,遂羁居加拿大之温哥华城。此城地近太平洋之暖流,气候宜人,百花繁茂,而独鲜植荷者,盖彼邦人士既未解其花之可赏,亦未识其根实之可食也。年来屡以暑假归国讲学,每睹新荷,辄思往事,而双亲弃养已久。叹年华之不返,感身世之多艰,棖触于心,因赋此解。(篇内“飘零”、“月明”、“星星”诸句,皆藏短韵于句中,盖宋人及清人词律之严者,皆往往如此也。至于“愁听”之“听”字则并非韵字,在此当读去声。)

花前思乳字,更谁与、话平生。怅卅载天涯,梦中常忆,青盖亭亭。飘零自怀羁恨,总芳根不向异乡生。却喜归来重见,嫣然旧识娉婷。

月明一片露华凝。珠泪暗中倾。算净植无尘,化身有愿,枉负深情。星星鬓丝欲老,向西风愁听珮环声。独倚池阑小立,几多心影难凭。

这首作于1983年的《木兰花慢·咏荷》一往情深地将自己个人的命运寓之于荷花,“叹年华之不返,感身世之多艰,棖触于心”,赋词以寄情怀。这与前面第一点所谈“荷”之诗心一脉相承。

最后,我们来欣赏另一首写于1988年的长调词代表作《瑶华》:

瑶华(一九八八年)

戊辰荷月初吉,赵朴初丈于广济寺以素斋折简相招,此适为四十余年前嘉莹听讲《妙法莲华经》之地;而此日又适值贱辰初度之日,以兹巧合,枨触前尘,因赋此阕。

当年此刹,妙法初聆,有梦尘仍记。风铃微动,细听取,花落菩提真谛。相招一简,唤辽鹤归来前地。回首处,红衣凋尽,点检青房余几。

因思叶叶生时,有多少田田,绰约临水。犹存翠盖,剩贮得,月夜一盘清泪。西风几度,已换了微尘人世。忽闻道,九品莲开,顿觉痴魂惊起。

注:是日座中有一杨姓青年,极具善根,临别为我诵其所作五律一首,有“待到功成日,花开九品莲”之句,故末语及之。

附 赵朴初先生和作前调

光华照眼,慧业因缘,历多生能记。灵山未散,常在耳、妙法莲华真谛。十方严净,喜初度,来登初地,是悲心,参透词心,并世清芳无几。

灵台偶托灵谿,便翼鼓春风,目送秋水。深探细索,收滴滴,千古才人残泪,悲欢离合,重叠演,生生世世。听善财,偈颂功成,满座圣凡兴起。

注:“灵谿”指所撰《灵谿词说》。

这首词因《妙法莲华经》将“荷”心提高到了“佛性”的高度:“忽闻道,九品莲开,顿觉痴魂惊起。”“因思叶叶生时,有多少田田,绰约临水。”先生在十六岁写的咏荷诗中,是说荷来自蓬瀛“仙境”,而这里则又进一步提升至“佛境”。

迦陵师的诗词,深受杜甫、李义山和王国维等诗词大家的影响。大作充满了赤子之心的兴发感动,体现了荷的纯洁芳馨和独特的弱德之美,语言流畅自然而不“隔”,其词作的主体风格是:小令清新婉约,长调沉郁顿挫,不愧是当代大词家。

先生的主要成就似乎是在诗词的研究和教育方面,然而,通过我拜师十二年以来的交往特别是反复阅读恩师的大作之后,我个人认为:诗人、词家才是先生的本真之相。

我于2010年1月30日有缘结识迦陵先生,并正式行过拜师之礼而成为其入室弟子。我的字号“韫辉”就是恩师所赐。先生对拙作给予许许多多具体的指教,特别是我的第三本诗集《心如秋水水如天·韫辉诗词百首》是先生系统点评和审阅的。除了诗品,我从先生那里更多地学到了人品。如果说先生是“布道之师”,我则是“虔诚信徒”。不少诗词方家(例如梁东先生和孔汝煌先生等)认为我拜师之后的诗词水平“有质的飞跃”。我对先生怀有深深的感恩之心。最后不妨以我为恩师九十华诞写的一首《蝶恋花·三春晖》作为此文的结尾。

蝶恋花·三春晖

----应邀出席“叶嘉莹教授归国执教四十周年暨中华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并欣逢教师节敬赠迦陵恩师

诗作灵魂词作质,纯洁芳馨,本性如莲实。

百砺千磨心愈赤,风狂雨暴犹磐石。

道德文章谁可匹,十载为师,蹊径教寻觅。

恩泽三春晖历历,南山松柏参天碧。

2019年9月9日初稿于火车上,9月10日定稿于南开大学,2022年1月27日再次修改

注:

*1《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叶嘉莹先生九十华诞话莲心人生》,王燕,天津广播电视报2014年5月16日

*2:《谈古典诗歌中兴发感动之特质与吟诵之传统》,《多面折射的光影--叶嘉莹自选集》,南开大学出版社

*3:《当代诗词十二家,第一季》,中国书籍出版社,P37,2021.9

*4:同*1

*5:《学词自述(代序)》,叶嘉莹,《迦陵诗词稿》,中华书局,2007.2

王玉明: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先生诗词曲编后感
王玉明: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先生诗词曲编后感
王玉明: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先生诗词曲编后感
王玉明: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先生诗词曲编后感
王玉明: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先生诗词曲编后感

中华诗词学会

高校诗词工作委员会

名誉顾问

叶嘉莹 郑欣淼 丘成桐 杨叔子 刘征 沈鹏 郑伯农 梁东 吉狄马加 胡占凡 田麦久 霜凝 倪健民 郑福田

顾问

施议对 林峰(香港) 蔡瑞义 陈懋章 吴硕贤 涂善东 万俊人 陶文鹏 孔汝煌 言恭达 李少君 王山 杨志新 王平 向阳 王冰 星汉 张桂兴 王改正 杨逸明 蔡世平 张海鸥陈廷佑 范诗银 武砺旺(石厉) 钱志熙 曹辛华 周啸天 代雨东 包岩 李福祥 高昌 林峰 (北京)沈华维 张存寿

主管领导:周文彰

主任:王玉明

常务副主任:钟振振

副主任:

赵义山 田玉琪 彭玉平 孙明君

王革华 张玉梅 江合友 韩倚云

秘书长:韩倚云(兼)

副秘书长:肖红缨 李成晴

美编:李双秀

王玉明:千春犹待发华滋|叶嘉莹先生诗词曲编后感

来源:中华诗词学会高校工作委员会;

云帆诗友会友情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