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洪彪:不因袭古人,不尾随时贤,不重复自己

作者:米刚462
刘洪彪:不因袭古人,不尾随时贤,不重复自己

书法进入当代,实用价值几近于零,而审美价值骤然提升,这是划时代的历史性转变。当代书法成为以审美为第一功能的一门学科、一个艺种,完成了三千多年未变的社会功能和文化身份的转化。但是,中国书法的本质依然如故,那就是毛笔写汉字;写心、写情、写实、写意;笔墨与诗文的双重审美……所以,当代书家既要具备“文心”,又要修炼“艺质”,既要儒雅书写,又要艺术创造。——刘洪彪

在国内众多优秀书法家中,中国书协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火箭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刘洪彪先生显得尤为特别。他的学书之路带有“与众不同”的色彩。他成名早,30多岁蝉联两次全军书法比赛一等奖,40岁开始,每10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一次个人书法作品展,46岁起,连续三届担任中国书协理事。自2007年始,已连续三届蝉联中国书坛“兰亭七子”称号……除了创作大量的书作精品外,他还写诗作文、著书立说,提出了许多关于书法艺术的独到见解。成为当代书坛一面个性鲜明的旗帜。

刘洪彪:不因袭古人,不尾随时贤,不重复自己

刘洪彪作品

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

初见刘洪彪先生是在“杜甫千诗碑”的创作现场,一身正气的他沉稳干练中透着谦和儒雅。先生挥毫时凝神聚意,潇洒飘逸,行云流水,时而深潜滞进,时而跨跃腾移。

身为火箭军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火箭军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刘洪彪先生立足火箭军,放眼全国书坛。他周密策划,精心组织,开办过四期火箭军书法骨干培训班,启动了“火箭军美术书法研究院阵地万里行”活动,举办过多次不同主题、不同时令、不同群体的书法展览。因此,火箭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连续多年获得全军书法展览组织奖和“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称号,这些荣誉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刘洪彪先生的一番努力。

刘洪彪对书法的珍视态度,源于他对书法的热爱。刘洪彪15岁初中毕业后下煤矿挖煤,20岁进入部队,他的书法潜能被更大地激发出来。1976年他从部队机关到基层连队工作,白天训练施工,晚饭后搞农副业生产,稍有空闲,连队还要组织学习、唱歌、体育比赛、帮厨、上山砍烧柴、下地割猪草,半夜还可能被叫起来站岗。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努力临帖读书。是什么让先生如此执着?我想正是坚定的理想信念让他不忘初心。在部队工作、生活了40余年,他的书法充分体现着军人尚武守纪、坚忍不拔、果敢爽利的英武之气。

刘洪彪:不因袭古人,不尾随时贤,不重复自己

辩证思维、理性控制、感性书写

书法艺术充满辩证法,四平八稳的书法不能算作艺术。优秀的作品是浓与淡、粗与细、断与连、黑与白、收与放、疏与密、枯与润、藏与露、刚与柔、虚与实的对立统一,往往矛盾冲突激烈之时,也是作品表现力最强、显示艺术魅力最充分的时候。

“草书的创作是在理性调控下的感性书写。”这句充满辩证思维的话,是先生多年潜心创作的真谛。他说:“搞书法,尤其是写草书,不能一味地纵逸,不控制,想到哪写到哪,淋漓尽致,不是这样,不控制不行。要有高度的理性控制,但一定要感性书写,这是完整的一句话。军人的理性,不该做的不能做,该做的要做。书法、草书也是这样。该这么撇过去就得这么撇过去,不该这样出锋就不能这样出锋,这就是理性,就是法。感性书写就是要率性、要自然、要尽情、要过瘾,自己痛快了,愉悦了,才可能让别人看着痛快和愉悦。一味理性,就不尽情,就拘谨。”

刘洪彪:不因袭古人,不尾随时贤,不重复自己

不因袭古人,不尾随时贤,不重复自己

“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书为心画,字如其人,字是一个人性格、品德、才识和情趣的流露、凝结和升华。刘洪彪先生的楷书、篆书、隶书、行书、草书笔底生花,既识弯弓射大雕,又不输文采风骚。观其字,风格苍劲古拙、自然简约、质朴刚健、含蓄内敛、文蕴十足。这样的字很像他这个人并贴合着他对艺术的思考和追求,充溢着永不安于现状的进取精神和一种来自生命源泉的自然律动及韵味,不假矫饰而风流自在,不施粉黛而妍媚无穷。他尊崇传统,但师古而不泥古,他强调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每一个艺术家在继承和发展这一永恒主题的向导和标杆。

在全国第十次文代会、第九次作代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古今中外,文艺无不遵循这样一条规律: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一个时代有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精神风貌,好的书法作品一定会贴近时代的大背景,吐纳着时代气息。刘洪彪先生认为:“国粹的魅力无穷,经典的神韵无限,传统的惯性无极。中国书法实用功能的消退,反而换来了审美价值的提升。”书法会带着个人的思想,但它一定得是美的。喜欢美的事物,这是人类的共性。近代书家王世镗总结出“从来书画本相通,首在精神次在功。悟得梅兰腕下趣,自然报上有春风”的论书绝句,追求“心手达情”的精辟见解。黑格尔认为:“艺术不受物质的束缚,愈表现出心灵的活动,也就愈自由,愈高级……也就愈符合艺术的观念。”艺术是抽象的表达,却是真实的心灵流露。有人说,艺术态度决定艺术价值,但其实艺术态度还决定艺术特点。这句话用来解释刘洪彪先生的艺术成就,很是贴切。

观刘洪彪的书法作品,就会发现他的创作没有拟定框架,没有厘定结构,而是不拘一格,不囿一体,各种笔法,均有涉猎。他的书法作品线条古朴酣畅、墨韵生动、质感强烈,构图从容大气、苍劲峥嵘、气势雄浑,笔锋之间暗含着一种傲然直率之气。从中能感受到一名军人刚直不阿的情怀与品质。字里行间既有古意又符合今人审美情趣,一画一字皆相得益彰、自出机杼。

刘洪彪:不因袭古人,不尾随时贤,不重复自己

结语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刘洪彪先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人民的冷暖、群众的诉求熔铸笔端。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伟大的事业。刘洪彪先生正是秉承着这样的精神,以自己的方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添墨助力。

刘洪彪:不因袭古人,不尾随时贤,不重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