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代倒爷牟其中:用罐头换飞机,一生入狱3次,扬言炸喜马拉雅山

在小说《鬼吹灯》里,主角团四人各有所长,胡八一沉稳果敢,王胖子为人仗义,Shirley杨聪慧冷静,大金牙则为人圆滑。而我们今天要讲的人物,和大金牙同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倒爷。

一代倒爷牟其中:用罐头换飞机,一生入狱3次,扬言炸喜马拉雅山

影视剧中的大金牙

倒爷,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一群较为特殊的人物。

那个时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计划经济仍然是主体。而很多东西因为价格双轨制的存在,让一部分人看到了商机。于是他们利用体制内外价格不一的特点,倒买倒卖各类紧俏的商品。这个群体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迎来顶峰,却紧接着十年不到的时间里销声匿迹。

而在这样一群灰色人物之中,自然也不缺乏有手段有头脑的人物。而牟其中便是这样一位有胆魄有眼光的传奇倒爷。他的名声不仅在当时的国内很响亮,走出了国门,也有不少有头有脸的人物对他客客气气。

不少人也许会认为,像牟其中这样能够倒买倒卖大宗货物,甚至能用滞销罐头换来客运飞机的能人,家境出身不是达官贵族就是一方巨富。但实际上,未成名时的牟其中不过是一个没有完整读过大学的锅炉工罢了。

牟其中是如何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腾空而起的?又是如何将自己的倒爷事业一步一步做大的?在他倒买倒卖的生涯里又遇到过哪些艰难险阻?随着时代更替,倒爷群体没落之后他又去了哪里?

一代倒爷牟其中:用罐头换飞机,一生入狱3次,扬言炸喜马拉雅山

牟其中

不要急,我们先从他的少年时期看起。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牟其中后来能做出一番惊人的事业,和他小时候的经历必然是有着很大的关系。让我们回溯历史,看看这位传奇倒爷的少时经历,又是如何精彩吧!

少年聪慧,可惜造化弄人

1941年的四川万县,牟其中出生在一个条件普通的家庭里。牟其中出生的年代并不太平,华夏大陆上战火不断,先有抗日战争,后有解放战争,但得益于地处西南,牟其中的少年时代并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波折。

牟其中小时候就已经展露出了比大多数人更好的天赋。在他上小学的时候,他属于是比较活泼好动,受人关注的那一撮。他的老师也是眼光独到,既看出了他的优点,也一针见血地看出了他的不足,对他作了如此评价:如果牟其中能够改掉他夸夸其谈的毛病,那以后肯定会有很大的出息。

时代变迁,新中国成立。牟其中也一直顺利地进修自己的学业。他从小就梦想自己能够成为一名记者,能够采访社会各个阶层不同面貌的人物。只不过事与愿违,1959年他兴致勃勃地参与高考,以为自己的梦想就要实现了,结果考试成绩公布,牟其中落榜了。

面对高考落榜的打击,估计大多数人都是心灰意冷,要么从此放弃进修之路,要么心态崩溃,自暴自弃。而牟其中的反应却和常人不同,即使落榜,他也不愿意就此放弃自己的大学梦。他选择去往离家将近七百公里的武汉,参加那里一所学校的春季特招。

其实从他面对失败不甘放弃,面对困难依然坚持追逐自己理想的举动来看,他以后就算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也会能做出一些不错的成绩。但此时的牟其中没有想到那么多,他只是希望自己能够进入大学,从而实现自己当记者的梦想。

一代倒爷牟其中:用罐头换飞机,一生入狱3次,扬言炸喜马拉雅山

到了武汉之后,牟其中顺利地通过了春季特招考试,进入中南工业建设设计学院就读。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牟其中在武汉读了半年书之后,收到了来自学院的退学通知。

通知上说他户籍不在本地,根据那个时候大学的政策,户口不在本地是不能上学的。于是学校方面只能让他退学。牟其中就这样被赶出了大学校门回到了家乡。这次的打击虽然让牟其中有些受挫,但他仍然没有选择放弃。

被退学之后,牟其中一直在搜集其他能够招收他的大学的信息。即使他的家人都在劝说他放弃,更是驳斥他的大学梦想为不切实际的幻想,牟其中也没有一丝放弃的念头。这次他听说在离家千里之外的新疆有个艺术院校在招生,心里的火焰又旺盛了起来。

于是他在一片反对声之中收拾好了自己的行李,准备向着梦想之地出发。从四川到新疆,跨越一千多公里。在火车上,牟其中畅想着自己的大学生活,大学毕业之后如何追寻记者梦想,一想到自己很快就能踏上追梦之旅,牟其中就兴奋得睡不着觉。就这样,带着万丈豪情和美好理想,他来到了新疆。

但也许是老天爷觉得给他的磨练和挫折还不够。几经辗转,牟其中终于来到了这所艺术院校大门前。只不过眼前所见让牟其中的梦想支离破碎:停办的学校,空无一人的校园,破旧的房屋,这一切仿佛都在嘲笑他,让他不要再不自量力,追寻所谓的梦想了。

一代倒爷牟其中:用罐头换飞机,一生入狱3次,扬言炸喜马拉雅山

经历过三次打击之后的牟其中多少也明白了些道理,面对眼前破败的景象,他冷静了下来,开始反思自己这段时间拼命地想要进大学念书,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赌少年轻狂的一口气,还是真的为了学习知识?

放弃大学求学梦,回家担任锅炉工

牟其中最终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如果他是真的想要学习知识,那其实在哪里都无所谓,只要他有一颗学习的心就好。想明白了的牟其中放下了执念,回到了家乡。面对现实,他也学会了接受:人毕竟是要先活着,才能追寻自己的理想,于是他决定先找份足以维持生活开销的工作。

他的运气不错,很快就托关系找到了一份在家乡玻璃厂当锅炉工的活计。虽然锅炉工和自己理想中的记者有很大的差别,牟其中也没有抱怨,他选择踏踏实实地干好这份工作。同时,他也展露出了自己不屈服于现状的一面:他一边投入工作,一边在空余时间里研读各类书籍,吸收其中的知识。

几年下来,牟其中由浅入深地阅读了很多政法相关的书籍,哲学方面的书籍他也涉猎颇多。渐渐地,他对政治方面也越来越有热情,每当玻璃厂里举办一些活动,他都会积极地参与其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由于独到的见解和对理论知识的深刻把握,以及他出色的演讲能力,牟其中在青年知识分子和工人群体中逐渐变得小有名气,吸引了不少和他志同道合的人。而其中就有一位少年,来自湖南的杨小凯。两人政治倾向相似,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不谋而合,很快就成为了一起谈天说地的好友。

1974年,此时的牟其中已经全身心投入到了政治事业之中。早已不满足于通过演讲来宣扬自己看法的牟其中开始写文章来和更多人讨论社会问题。这也许算是对他记者梦的一种补偿吧。

一代倒爷牟其中:用罐头换飞机,一生入狱3次,扬言炸喜马拉雅山

然而当时中国正处于特殊时期,像他这样的人属于是人群中的异类。他和杨小凯一同撰写了万字长文《中国向何处去》,又和其他人一起写下了更多充满革命热情的文章。这让他很快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注意。不久之后,他就被逮捕入狱了,理由是他们的文章太具有煽动性。

这对于牟其中而言的打击不亚于当年高考落榜,甚至要比上次要更加危险。因为根据当时的档案来看,牟其中实际上是被内定要执行死刑的。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死刑并没有执行,而是改为了有期徒刑四年零四个月。

特殊时期结束,改革开放的政策也开始实施,中国迎来了一段全新的历程,而牟其中也迈入了自己人生的新阶段。走出牢狱大门的牟其中看着外面的世界,他感受到了变化,领悟出了变革,他决定再拼搏一把,势必要紧跟时代的潮流。

由于入狱,牟其中在玻璃厂的工作也丢了。家里人希望他能再找一份差不多待遇的工作,只要安稳一点,不要再和年轻时那样就够了。但这样的期盼又是何其困难:年纪大,不如青年小伙有精力;有过入狱的前科,也让领导对他很不放心。

牟其中知道自己的困境,心里也有抱负想要实现,于是他决定,加入创业大军,顺着时代的潮流前进,此时的他,已经是三十八岁的年纪。

改革春风吹满地,锅炉工也有大梦想

虽然年纪不小,但牟其中依旧显露出了比年轻人还要勇上几分的闯劲。为了创业,他找到了家中亲戚向他们借钱,不久之后他就借到了三百块作为他的启动资金。之后又联系了几个和他一样有着创业想法的好友,几人一起创办了中德商店。中德商店算得上是改革开放之后最早的一批私企之一。

借着政策的东风,牟其中很快也在商业领域展现出了自己不凡的眼光和能力。他首先提出了“包换卡”这个概念,只要是在他这里买了电器产品的顾客,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果产品出了问题,都可以找他退换。这样的承诺放在现在那是每个商家必需的营销手段,但在当年,这可算得上是一项很大胆,而且很让人心动的举措了。

一代倒爷牟其中:用罐头换飞机,一生入狱3次,扬言炸喜马拉雅山

牟其中这样的做法果然为他吸引来了一大批顾客,还有不少的顾客成为了他的回头客,中德商店的竞争力也就此超出同行一大截。但牟其中仍然不满足,因为他认为,这样的手段很容易就能被别人模仿学习过去,他们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业务。

思前想后,牟其中觉得,要让自己的企业能在当地独树一帜,就必须要有和竞争对手不一样的东西。而在当时和竞争对手最不一样的,就是来自外地的产品。于是他将眼光投向外地,拓展出了跨地区的四代业务:代购代销,代组织,代托运。这四项业务又让牟其中的企业大赚了一笔。

谁能想到,几年之前牟其中还只是个因为言语偏激而入狱的锅炉工,几年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为了一年之内就把三百块变成八万的天才商人。

面对这样的成就,大多数人可能早就喜不自胜,飘飘然不知其所以然了。然而此刻的牟其中却依旧冷静,并没有因为一时的成功而冲昏头脑。他认为自己企业的业务仍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他开始寻找更多能够让自己做大做强的机会。

1983年初,牟其中不知道从哪里打听来一则小道消息,说是在上海,铜制的座钟卖得很是火热。他嗅到这消息背后隐藏的商业价值,决定牢牢把握住这个机会。他立马就联系了重庆一家半停工的军工企业,委托他们按照上海最畅销的座钟品牌仿制了一批产品,然后又将这批产品转手卖给了上海的一家公司。

仅仅只是两头跑,将东西转一遍手,就赚到了七万元。这次的经历让牟其中觉得这样的行为大有可为,但熟读过法律书籍的他也知道,这样的行为叫做倒买倒卖,投机倒把,属于是犯罪行为。也许是出于侥幸心理,也许是出于对利润的追求,牟其中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日开始经常做这样的生意。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同年9月中旬,他就因为企业倒买倒卖的业务被发现而锒铛入狱。不过这次,他并没有和之前一样老老实实等待刑满释放,他决定为自己的企业自己的前途还有对未来的构想赌上一把。凭借当年读过的政治哲学书籍和搞政治活动的经验,他在狱中洋洋洒洒写下了入党申请书和一些对经济情况的看法上交给了上级领导。

一代倒爷牟其中:用罐头换飞机,一生入狱3次,扬言炸喜马拉雅山

牟其中(左)

说来也是奇怪,他写的东西竟然还真的就摆在了领导的面前。也许是他的文章之中的确有可取之处,11个月之后,牟其中就被释放出狱了。

再次出狱的牟其中开始大展拳脚,把他在牢狱之中对企业未来的构想落到实处。他先是将中德商店改头换面,申请了营业证书,摇身一变成为中德实业公司。接着就是找银行贷款作为他的启动资金。

不过不知道是当地商业环境不好,还是牟其中运气不佳,他先后成立的几家公司要么是生意惨淡,要么就是连开张都没做到。这让牟其中感到有些挫败。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既然在万县开公司没什么起色,那就转战大城市!

牟其中于1985年带着他的团队来到了重庆,在考察了这里的商业环境之后,他决定把公司搬到这里来,并且将其改名为南德集团。

从此之后,牟其中一代国际倒爷的传奇,正式拉开了序幕。

倒爷之路跌宕起伏,一时独占鳌头

在尝到了做倒爷的甜头之后,牟其中一发不可收拾。他先是找银行贷款,充实自己的资金流,接着就是四处打听消息,看哪里的什么产品在别的地方行情好,能卖出更高的价钱。还会关注国内市场,看什么产品卖得紧俏。

通过在各个地方之间来回辗转,倒买倒卖,牟其中带着他的南德集团又一次成为商贸企业第一梯队中的一员。不过牟其中依然不满足于集团的成就,他认为只把眼光局限在国内是一种作茧自缚的行为:当前国内的市场亟待开发,光靠国产商品肯定无法满足需求。于是他开始放眼于国际,迈出了他成为国际倒爷的第一步。

不过任何人想要成为首屈一指的顶尖人物都免不了要经历一番波折,牟其中也不例外。当时国内对于冰箱的需求很高,消费热情火热,于是牟其中从韩国进口了3000台冰箱,想要从中大赚一笔。但人算不如天算,等订购的冰箱到了国内,消费热情已经褪去,他订购的冰箱大部分都砸在了手里。

一代倒爷牟其中:用罐头换飞机,一生入狱3次,扬言炸喜马拉雅山

还有一回,牟其中和国外的企业谈好了合作,由他在沿海地区收购海蜇皮转卖给他们。但是当牟其中完成了收购以后,外企却突然撕毁了协约,导致牟其中损失了上百万元。

像这样的打击和挫折并不少,有的损失甚至一度让牟其中和他的南德集团陷入破产的险境。如果是一般人,估计早就心灰意冷,放弃拓展业务从此偏安一隅了。但牟其中何许人也?危机对于他而言不过就是风险比较大的机会而已。也正是因为他这样不服输的性子,才让他得到了一个让他一战成名的机会。

在一次去往北京的推销商品的途中,牟其中遇到了一个很不一般的河南人。两人经过简单的交谈之后就明白了:好家伙,遇见同行了。于是开始交流起自己的“从业心得”,分享着自己的致富秘诀,一路上相谈甚欢。

而聊到了对外贸易的时候,这个河南人见牟其中也是个大胆的,便跟他透露了一个小道消息:北边的苏联有点不太平,很多东西都在降价甩卖,甚至连大客机都在叫价售卖。

牟其中听完之后,内心已经是起了波澜。他觉得这个消息多半是真的,自己说不定有机会能吃下这个大单子,不过还是先回去核实一下,一个是确定消息真实性,二个也是可以早做准备。说干就干,回到公司的牟其中开始从多个渠道打听相关的消息。果不其然,这个消息确实是真的,苏联有一批图-154客机准备出售。

一代倒爷牟其中:用罐头换飞机,一生入狱3次,扬言炸喜马拉雅山

可又一个问题来了,虽然这批客机出售的价格已经很优惠了,但牟其中手中依然没有这么多的资金买下来,怎么办呢?倒买倒卖!

他先是四处联系国内有意向购买飞机的公司,最后找上了刚刚成立不久的四川航空公司。川航此时也在为购买飞机的事情发愁,恰好这个时候牟其中上门来提出,自己能够为他们提供一批价格优惠的客机。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就签订了合同,拿到了合同的牟其中又立马和苏联方面联系。

经过谈判,苏联方同意货到付款,并且是用以物易物的方式结清货款,毕竟当时的苏联轻工业很不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不到保障,还要飞机做什么。等苏联的飞机一到成都,牟其中将其转手给了川航之后,很快就从各地调集了500吨积压的罐头运往苏联。

就靠着这么一手用罐头换飞机,牟其中从中获利将近一个亿。这一次交易也是中俄非官方渠道贸易史上最大一笔的单项易货交易。经此一战,牟其中顿时风光无量,他和他的南德集团也成为了一个为人津津乐道的神话。

在此之后,南德集团又和俄罗斯方面合作,一起发射卫星。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大陆的航空航天技术并不是很发达。因此,南德集团能够参与到发射卫星这种项目其中,真算得上是值得骄傲的了。

不过,此时的牟其中还不知道,不管是谁,被人捧得越高,最后摔下来的时候下场也越惨。

倒买倒卖不可取,一代倒爷终进监牢

随着时代的变迁,市场经济制度逐渐完善,倒爷这个群体也逐渐没落了下去,即使是在这个群体之中独占鳌头的牟其中也不例外。他的公司虽然依旧风光,但实质上只能靠借贷度日。

牟其中深知自己公司的困境,于是开始提出很多博人眼球的设想,比如他提出要开发满洲里,将其变成和香港一样的国际都市;再比如他设想在喜马拉雅山上炸出一个五十公里宽的缺口,让暖气流能通过。他大放厥词,夸夸其谈,只是希望能吸引投资人的目光,盘活自己的公司。

一代倒爷牟其中:用罐头换飞机,一生入狱3次,扬言炸喜马拉雅山

但世事难料,1997年,一位他曾经的下属出版书籍,揭露了牟其中倒买倒卖的犯罪事实,大众哗然。这个曾经被人捧上神坛的首富,如今成了人人闻其名而痛骂的首骗。祸不单行,两年之后,牟其中就因为涉嫌信用诈骗被拘捕。经过多方查证,发现牟其中犯罪事实确凿,不仅伪造信用凭证,还非法挪用国家资金。

牟其中就这样第三次进了监狱。这一次他再也没有了好运,一直在牢狱中服刑,直到2016年才因表现良好获得减刑出狱。

牟其中一生有勇有谋,面对挫折也不轻易妥协,在商业领域也有着不凡的头脑眼光,虽然靠着倒买倒卖取得了一时的成就,但最终也因倒买倒卖违法乱纪被关进监牢。对于这样一位商界枭雄,他的功过是非终究还是留给世人评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