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牛车网]
都说2021年是中国汽车品牌混动元年,这句话非常正确。因为,在这一年里,我们看到中国品牌各家混动系统的强势登场,并且均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在此之前,我们所认知且公认品质和效率均不错的混动系统均来自日系品牌,其在思路上主要以节油为主,但在动力和品质上却不尽如人意。

如今,随着中国品牌混动系统的推出,各家混动思路稍有不同,但整体在节油、效率、品质等部分,却均有着不俗的表现。这其中最让人用户认可的便是比亚迪DM-i,其次还有长城系柠檬DHT、吉利雷神、长安iDD、上汽3.0T绿色澎湃动力、鲲鹏DHT等等。今天,咱们就通过盘点来大致了解一下各个品牌混动系统的原理吧。
#比亚迪DM-i
作为国内最公认在三电领域技术储备最强的品牌,比亚迪的强大之处就在于,其在多个领域均有着自己的专利技术,特别是在电池组部分,能够实现自产自销,形成良性循环,不至于在技术上被外人卡脖子。
比亚迪DM-i超级混动作为品牌最强插混系统,与其他品牌思路不同的是,比亚迪的DM-i则是以“电”为主的技术方案,使用大功率驱动电机+大容量刀片电池组合,这也是因为比亚迪在三电领域和电池领域的优势所决定的。毕竟相较于其他品牌而言,如果电池组设计容量过大,还得考虑到采购成本因素,显然比亚迪没有这个烦恼。
比亚迪的这套DM-i混动系统的核心便是EHS超级电混系统,由七合一高度集成电机、1.5L/1.5T骁云专用高效发动机、专用高效刀片电池及整车控制系统组成,实现纯电、串联、并联、能量回收等多种模式,能够在多种路况下依然高效。
在电量充足时纯电行驶;电量不足时发动机发电驱动车辆,并对电池组进行充电;需要动力时,发动机和驱动电机共同发力驱动车辆;高速巡航时,发动机处于高效区间,直接驱动车辆,并同时拥有更强的行驶表现。这主要是基于这套混动系统拥有大功率电机+大容量刀片电池,“以电为主”的基础运作。并且以比亚迪这套系统的工况演示图来看,其81%的工况是以电驱为主,18%的工况以高效串联行驶为主,是非常适合在城市使用的组合。如果您用车经常跑高速或者必须长时间高速长途行驶,那么并不会和高效的内燃机动力拉开太多的油耗差距。
为不同车型能够匹配不同的部件组合,电混系统分为EHS132、EHS145、3HS160三种动力版本,而骁云专用高效发动机也与不同电混系统进行匹配,并分别匹配在秦PLUS新能源、宋PLUS新能源和唐新能源等车型上,前者匹配1.5L发动机,后者则匹配1.5T发动机,而宋PLUS新能源则根据配置的不同,均搭载了1.5L和1.5T发动机组成的混动系统。同时,未来即将上市的巡洋舰05也将会采用1.5L动力组成的DM-i混动系统。
此外,诞生于比亚迪e平台3.0的海豚,更是搭载了比亚迪研发的八合一高效集成电机,足以说明比亚迪在驱动系统部分的技术储备非常强悍。
#长城柠檬DHT
由长城研发的柠檬DHT混动系统,核心是让发动机永远处于高效的运行区间,从而达到动力和油耗双平衡。其同样采用双电机混联架构,通过纯电、串联、并联、能量回收等多种模式,解决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对于动力的需求,以及对节油性能的优化。从这里也能看出,与比亚迪“以电为主”在思路上的不同。
柠檬DHT的大致架构,主要是由七合一高效集成电机组成的油电混动系统,匹配1.5L和1.5T两种发动机,并组成3套动力组合,以满足旗下不同车型的对于行驶品质的不同需求。同时,能够清楚的看到,比亚迪DM-i只使用在插混系统车型中,但柠檬DHT可完美适用于HEV和PHEV车型中。造成这种原因,个人猜测,比亚迪已经研发出了更高效的八合一高度集成电驱系统,并且与e平台3.0进行高度整合,让资源更加分散避免增加生产压力。
在混动系统工况上,长城也给出了明确解释,纯电模式下,发动机不直接参与驱动,由驱动电机直接驱动车辆;0-35km/h由ECU智能切换纯电行驶或串联模式,发动机即可参与驱动,也可直接发电,有驱动电机直接驱动车辆;35-65km/h区间,则采用动力直驱模式,由发动机通过DHT直接驱动车辆,驱动电机可随时介入,ECU自动调整发动机工作节点和辅助驱动车辆;65km/h以上使用经济直驱模式,发动机通过DHT驱动车辆,驱动电机可随时介入,同样由ECU自动判断驾驶者需求,并调整发动机和驱动电机的介入时机和力道。而当需要全负荷驱动车辆时,在四驱车型中,前轴的驱动电机、发动机和后驱的单电机同时输出最强功率,此时车辆处在动力最强阶段。
目前柠檬DHT主要搭载于WEY旗下车型中,玛奇朵DHT搭载1.5L混动系统,而摩卡和拿铁则均搭载1.5T混动系统,其中摩卡PHEV车型更是多出了后轴的P4驱动电机。并且,柠檬DHT系统更优之处在于,其在变速器部分拥有2挡,相较于固定齿比的单速变速器,柠檬DHT在全速域区间内工作效率会更高。
#吉利雷神智擎Hi·X
吉利最新发布的雷神智擎Hi·X(简称为雷神)模块化智能混动平台,同样包含有DHE1.5TD和DHE2.0TD两款发动机,以及DHT 1速和DHT Pro 3速混动专用变速器,能够支持A0-C级车型和HEV、PHEV、REEV等多种技术全覆盖,能够全面满足吉利和领克旗下车型的匹配需求。
而在混动专用变速器部分,分为DHT和DHT Pro,其中DHT为固定速比的单速变速器,而DHT Pro为3速,将双电机、电控制器等部件进行六合一高度集成,重量却仅为120Km,最大扭矩输出达到4920N·m,能适应更多车型需求。
同时在工况需求模式部分,纯电模式时由P2电机单独驱动车辆,其扭矩高达320N·m;串联模式时,发动机通过P1电机为电池组充电,P2电机则负责驱动车辆;而在并联模式下,发动机直接驱动车辆,电动机在需要动力时提供动力支持,使车辆拥有更强的加速表现。其中,P1发电机与发动机相连,且功率高于BSG电机,能够兼顾车辆启停和发电需求。
相较于比亚迪DM-i和柠檬DHT混动系统,分别需要在65km/h和35km/h以上才能进入并联模式,雷神混动系统在车速超过20km/h以上时即可进入并联模式,最高效的利用发动机能量,接上3速DHT Pro变速器,能够在高速超车时释放60%的能量,且降低能量损耗。
#长安蓝鲸iDD混动系统
从名字也可以看得出来,长安iDD混动系统是以蓝鲸1.5T发动机为基础,并与电机联合驱动,无论何种工况,都能为车辆系统稳定的动力输出,首款搭载该系统的车型为长安UNI-K车型,官方也将为该款车型命名为UIN-K iDD。
长安iDD混动系统的主要技术特点,是蓝鲸1.5T混动专用发动机、蓝鲸三离合电驱变速器、大容量动力电池,以及蓝鲸iDD电控系统组成,整体上可以看作是集合众家之长。这对于整个电驱系统的布局,以及车辆的空间要求更高。
从结构上来看,与吉利雷神全速域并联、比亚迪DM-i混联、柠檬DHT混联不同的是,虽然长安iDD混动系统同样为并联结构,但其将电机放在发动机与离合器之间,P2为串联结构,融合高度集成的蓝鲸三离合6速混动变速器,拥有综合90%的传动效率,并通过集成的P2电机,既解决了各工况下动力传递需求,又解决了双离合变速器在耐用性、稳定性和顿挫问题上的不足,为车辆提供更加顺滑有力的行驶品质。
从混动系统特性上来说,长安iDD混动系统的主旨就是在拥有不错油耗表现的同时,车辆行驶品质和动力爆发决不妥协。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意车辆动力表现,以及大容量电池组带来的优异行驶品质,导致车辆整备质量上升,从长安UNI-K iDD公布的亏电5.0L/100km的平均油耗来看,也确实是要高于其他对手。
#奇瑞鲲鹏DHT超级混动
奇瑞这边发布的鲲鹏DHT混动架构就比较特殊了,从鲲鹏二字可以看得出来,完全走的是性能路线。这套动力系统主要由1.5T混动专用发动机+前双电机+后单电机+鲲鹏混动3挡变速器组成。同时,混动专用发动机采用反置式布局,使得进气更加顺畅,首款搭载这套混动系统的车型为瑞虎8 PLUS 鲲鹏e+,官方公布其百公里加速时间为4.9s,相较于其他几个品牌,在动力和油耗之间寻找平衡点,奇瑞鲲鹏混动系统可谓是相当极端了。
从结构布局和混动特性能够看到,这套动力完全就是为了性能而生,但又兼顾了一定的节油特性。其中最重要的便是3挡混动专用变速器,可与驱动单元实现全功能9种工作模式,以及多达11个组合挡位,能够使用的工作工况也更加全面。
虽然性能才是主要需求,但其搭载的3挡变速器中,1挡大速比主要用于起步、加速。3挡小速比的设置,则用于保证高速行驶,并降低油耗以及系统工作噪音。2挡则主要兼顾城市中低速行驶,平衡油耗与行驶舒适品质。这也是奇瑞鲲鹏DHT如此强调性能的同时,依然能够平衡油耗的主要原因。
#上汽3.0T绿色澎湃动力
对于上汽发布的3.0T绿色澎湃动力,可能您会比较陌生。上汽3.0T绿色澎湃动力如今已经来到了第二代,由1.5T直喷高效发动机+高效永磁同步驱动电机,以及全球首款10速第二代EDU智能电驱变速器组成,使得这套插混系统做到了3.0T的动力输出,却拥有0.3L动力的油耗表现。
总结:
看完这些繁杂的混动技术,你是不是也比较凌乱,可能还会想说,同为中国品牌,各自在技术上达成统一,选用一种最高效的混动结构不就好了,这是非常不现实的。车企花费巨额资源研发自己的混动系统,一方面不触及他人专利,二则是根据自身资源决定。就比如比亚迪的DM-I,由于自身在三电系统部分有着多年的经验积累,所以拥有七合一高度集成的前驱系统,并且自己本身就有刀片电池制造技术,于是大容量电池组上身,这也是组成比亚迪的混动系统是“以电为主”的主要原因。
但最终,各个品牌的目的都很简单,就是在拥有不错动力的同时,共同达到节油目的。毕竟随着双积分、碳中和,以及油耗限制越来越低的情况下,混动才是目前最主流的选择。特别是在双田混动车型在投入市场多年后,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也会更高。
此外,随着中国各品牌混动技术的发布,以及搭载混动系统车型的落地,大多数产品的综合续航里程已经突破1000公里以上,对于无法接受纯电车型续航焦虑用户而言,混动车型的优势明显更大,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