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兴奋的!北京时间10月16日上午6时56分.m,神舟13号载人飞船成功完成了径向交序,这也是第一次在太空中完成快速径向交融,目前世界上除了美国和俄罗斯,这项技术只有中国能做到,而且中国正在自主研发, 建成后,对于中国空间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新的突破,实在是令人欣慰。
对接成功后,中国空间站的"新租户"翟志刚、王亚平、叶广福进入天空和核心舱,正式开始了为期六个月的在轨工作。

<h1级"pgc-h-arrow-right"数据轨道""3">这次三名宇航员的任务是什么?</h1>
这一次,这三名宇航员需要在太空中生活6个月,这也是中国在轨运行时间最长的太空任务,对于宇航员来说,无论是身心健康,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虽然它们才刚刚进入太空,但为期六个月的任务已经在2017年3月初开始。
当然,最后,三位航天员脱颖而出,成功作为第二批中国空间站"新租户"开展太空任务,也意味着他们的测试是完美的,再加上在地面上的充分合作,我们不需要担心未来半年,三名航天员的健康等问题。
从神舟12号在轨道上3个月,到神舟13号在轨道上运行6个月,突然增加了3个月的时间,可能会有朋友好奇,真的需要在太空中生活这么长时间吗?
其实,这是我们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对准的关键,因为虽然在我们看来,一次性轨道时间很长,但对于国际空间站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驻留周期,而在未来,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始全面运行之后, 其他宇航员将进驻,也将停留至少六个月。
自然,这次翟志刚等三位宇航员,也完全按照国际标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轨六个月,男宇航员和女航天员生理、身体、遗传等诸多方面的变化,这些数据极具价值。
同时,在未来6个月中,她们还将执行多项太空任务,王亚平也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执行任务的女宇航员。
此外,由于时间非常充裕,三位宇航员还将在太空中开展更多的实验项目,包括之前在太空任教的王亚平,也可能会直播给大家再一次在太空教书。
说到这里,在国际舞台上,其他国家进入太空的人员,都被称为"宇航员",但是我们国家被称为"宇航员",对此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我们的宇航员还没有登上月球,所以虽然进入太空,但并不是真正的宇航员,真的如此吗?
<h1级"pgc-h-arrow-right"数据轨道""23">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宇航员不叫宇航员呢?</h1>
其实,我们的宇航员不叫宇航员,不是因为我们没有登上过月球,而是宇航员是我们自己的,一个独特的名字,而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很有意思的。
"航天员"这个名字是由中国航天创始人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因为中国有领航员,所以,叫航天员,也是一种延续的风格,这已经成为中国航天的特征之一。
在国际上,其他国家称宇航员为宇航员,因为他们以前苏联的名字命名。众所周知,前苏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进行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而当时,在进入太空之前,前苏联宇航员被命名为"宇宙",用"宇航员"一词来称呼,也被称为宇航员。
在我国,宇航员的英文单词是太鼓,太鼓和汉语"太空"的发音非常相似,但不是国际通用的宇航员,自然也让中国的太空特色,变得更加鲜明。
所以在未来,即使我们的宇航员登陆月球、火星,甚至有机会离开太阳系,我们仍然会称他们为宇航员,而不是宇航员。
现在,中国空间站迎来了第二批三名宇航员,直到明年4月中下旬,他们返回地球后都不会完成在轨任务,那么,神舟14号,什么时候会发射?
根据中国空间站的时间表,到2022年底,中国空间站将完成所有在轨建设任务,主要是在轨建设任务,都集中在神舟14号任务期,因此,直到明年4月神舟13号返回,还将在神舟十二号轨道上执行为期六个月的任务, 最有可能在明年5月至6月。
中国航天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中国空间站也迎来了新的胜利时刻,真的让我们感到兴奋和自豪,我祝愿三位航天员一切顺利,也祝愿中国的太空发展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