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相约冬奥·新春走基层】杨蕃:向世界展示中国志愿者风采

人物名片

【相约冬奥·新春走基层】杨蕃:向世界展示中国志愿者风采

杨蕃,2002年6月2日出生,现就读于河北体育学院冰雪运动系冰雪运动专业。杨蕃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体育领域跳台滑雪助滑道专业志愿者。

服务场所介绍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将承担北京冬奥会跳台滑雪、北欧两项的比赛。其中跳台滑雪分为男子项目、女子项目、混合项目,共产生5枚金牌。

原本打算当篮球运动员的杨蕃,因为一次滑雪,与冰雪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甚至改变了他的从业方向。而今,杨蕃投身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张家口赛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志愿服务工作中,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世界展示中国志愿者的风采。

与冰雪运动结缘 “爱上了滑雪时的速度感”

从初一到高二,杨蕃上学时一直在练篮球项目,他一直认为自己会成为一名专业的篮球运动员。然而,2019年初的一次滑雪,让一切发生了改变。“那时我上高二,冬天去滑雪,从高处滑下,风驰电掣般地感觉震惊了我,让我深深地爱上了雪上滑行的速度感、刺激感,当时就决定考大学时一定要改专业。”杨蕃说。

2020年,杨蕃考上了河北体育学院,如愿成为冰雪运动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高山滑雪、单板平行大回转项目。上学期间,杨蕃得知学校招募“冬奥志愿者”,毅然报名参加。

从2020年12月份至2021年10月份,杨蕃总共参加了四期“河北省迎冬奥志愿者核心骨干交流营”培训。从实地到赛场体验赛事,再到公共关系礼仪的培训,英语、手语交流沟通学习,以及赛事服务的具体工作、防疫措施,每一次培训,每一项内容,杨蕃都感觉弥足珍贵。

“虽然参加冬奥志愿服务,错失了河北省第三届冰雪运动会的比赛,但是我从未后悔,毕竟冰雪运动会河北省年年有,但是服务冬奥会却是机会难求。”杨蕃说。

初见“雪如意” “为七彩流动的灯光着迷”

2021年12月2日,在张家口市崇礼区,杨蕃第一次看到了建设完成后的“雪如意”———国家跳台滑雪中心。

“初次到达赛场,跟我在电视中所看的有所不同,因为到达场馆后,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非常震撼。”杨蕃说。

【相约冬奥·新春走基层】杨蕃:向世界展示中国志愿者风采

杨蕃(前)对助滑道及冰槽进行“吹雪”

杨蕃告诉记者,冬奥期间,“雪如意”里有多场比赛要在晚上举行,为此,“雪如意”设计建设了15根大型灯柱,可以达到1600勒克斯的照度。赛时,“亮如白昼”的光照将满足比赛和赛事转播的需求。

“晚上的‘雪如意’最令我着迷,助滑道两翼和看台四周,几千套线条灯和染色灯对‘雪如意’形成流线型的照射,最终实现‘舞动’,营造出七彩流动的灯光效果。”杨蕃说,“雪如意”通过灯光秀来调动现场氛围,每个环节都精准到了极致,保证了“雪如意”呈现出最美的光束,从而实现强烈视觉冲击的震撼效果。

负责清理助滑道 “保障运动员安全是使命”

2021年12月4日,“相约北京”2021/2022国际雪联跳台滑雪(男子/女子)洲际杯赛在张家口赛区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举行。

杨蕃作为志愿者在比赛中主要是负责助滑道的“吹雪”工作。“每天赛前、赛时、赛后,我们都会背着吹雪机手握吹风口对准助滑道及冰槽进行吹雪任务,迅速吹净死角的积雪和冰渣。”杨蕃告诉记者,冰槽内制冰后都会产生碎冰,如果不清理干净,运动员在比赛时,碎冰与雪板发生摩擦,就会影响运动员起跳后的稳定性,极易发生危险,“认真仔细工作,保障运动员安全是我的使命。”杨蕃说。

【相约冬奥·新春走基层】杨蕃:向世界展示中国志愿者风采

杨蕃(左一)和同伴用刷子清理冰槽

杨蕃还介绍,就是这样一项工作,也是有风险的。有一天,他刚在助滑道内的冰槽里制完冰,因为是中午作业,当天日照强烈,为避免助滑道冰槽里面的冰融化,需要杨蕃跟其他志愿者快速地给冰槽覆盖上保温层。

“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清理助滑道内的碎冰,我们就趴在助滑道的坡面上,用从下往上传递过来的保温层塞到冰槽里,把刚制好的冰覆盖严实。”杨蕃说,在干活时他脚踩到了碎冰,突然打滑,反应特别快的他一手抓住了冰槽旁的牵引绳,但还是无法阻止下滑趋势,改成双手抓住牵引绳,才稳住了身子,“当时下滑了足有三米,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

干活冲在最前面 “向世界展示中国志愿者风采”

提起杨蕃,他的大学室友、同为冬奥志愿者的张哲总是竖起大拇指。

“我们每天吃住、志愿服务都在一起,领导分配任务时,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冲在最前面。”张哲说,“有一次他们正在休息,听到对讲机里传来寻求帮助的信息———赛场的着陆坡刚制完雪,要平整雪面,需要有人帮忙从下边的标准台把雪板送到位于上方的大跳台上。当时,杨蕃便招呼大家,每人拿着一套装备,一路攀爬,送了上去。”

“杨蕃是一个责任心强、荣誉感强的孩子。”李茜作为校方的激励助理老师,陪同参与冬奥的志愿者一起入驻张家口,“2021年12月4日晚上,由于末班车是九点半发车,我在群里提醒所有学生不要误了乘车,当时杨蕃还在赛场忙着赛后收尾工作,我问他赶不上班车回不来怎么办呀,杨蕃却回答‘工作第一’。还好最后协调了班车,杨蕃十点半才回到驻地。”李茜说。

“参与冬奥会是我的梦想。通过服务冬奥助力冬奥,不仅实现了自我价值,还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志愿者的风采,我感觉非常荣幸。”杨蕃说。

对话:未来属于我们青年希望寄予我们青年

■记者:你觉得成为冬奥志愿者应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和能力?

■杨蕃: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具有奉献精神、团队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工作负责。此外,必须要听从冬奥组委的管理,保障冬奥会顺利进行,我们要认真参加赛前的培训工作,从而更好地提供冬奥会的赛时服务。还需要具备工作领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使用英语与外国运动员进行交流,全力完成冬奥会服务保障工作。

■记者:成为冬奥志愿者,对于你有着怎样的意义和影响?

■杨蕃:作为一名冬奥会志愿者我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和付出,一定能展示出冬奥志愿者的风采。

我愿意奉献我的时间、精力、能力和体力,用我的爱心、耐心、细心和热心去服务冬奥,让各国运动员感受到中国志愿者的温暖。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我愿与大家团结互助,共同进步,一起手牵手,心连心,温暖你我他。

■记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你认为责任与担当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杨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的青年,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担负起民族复兴之重任。我们要有担当,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需要自己去担当,去完成。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新时代的青年要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把爱国爱民付之行动,不断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只有我们青年有担当,民族才有希望,未来属于我们青年,希望寄予我们青年。

文/河青新闻网记者张蕾

河青新闻网编辑张永忠|频道主编耿硕|频道监制贾江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