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马斯克等人建议用“人造子宫”代替女性怀孕,技术及伦理上能否过关?

近日,在俄罗斯的一家国际新闻频道上,特斯拉创始人兼 CEO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提出,未来人类社会将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并呼吁科技同行共同讨论应对生育率降低的解决方案。

知名区块链平台“以太坊”(Ethereum)的联合创始人维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等人则认为,采用“人造子宫”代替怀孕的方案能有效去除生育负担,从而改善生育率。

其他不少科技同行也赞成这一观点,并表示“人造子宫”的出现还将减少生育带来的男女财富差异。

毫无疑问,马斯克等人关于生育问题的观点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激烈讨论。

一些网友表示:“大多数人选择不生孩子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缺一个人造子宫,而是他们成不了你们这样的富翁。”

其实,这并不是大众第一次听到“人造子宫”这个词。

1923 年,印度生理学家霍尔丹(Haldane, J.B.S.)第一次提出了“人造子宫”的概念。他当时的观点是,21 世纪人类将可以选择以自然怀孕之外的方式孕育孩子,届时大多数婴儿将来自于由体外发育。

马斯克等人建议用“人造子宫”代替女性怀孕,技术及伦理上能否过关?

图 | 婴儿(来源:Pixabay)

在这之后,全球多个科学家展开了“人造子宫”相关领域的研究。

2019 年,来自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的一个团队获得了来自欧盟的 290 万欧元资助,计划研发一个可实际应用的“人造子宫”模型。

该团队的创始人圭德·奥伊(Guid Oei)称,“在未来 3 年内,这项技术将有可能帮助极度早产的胎儿继续发育器官,提高其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在更遥远的未来,我们还想要去帮助生育困难的女性。”

据了解,他们的“人造子宫”模型具有两大结构。一是含人造羊水的圆形“人造子宫”,能够为胎儿提供蛋白质和电解质等营养物质,并连接了可实现心脏体外循环技术、肾脏透析技术及肺部体外膜肺技术等医学治疗的装置;二是可帮助医生判断婴儿的健康状态的智能机器,能够进行心率、供氧等多项数据的监测。

奥伊表示,“人造子宫”仿真的是自然子宫的环境和功能。因此,除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之外,其还能做到吸收胎儿产出的二氧化碳等代谢物质。

2017 年,来自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的一个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宣布完成了“人造子宫”动物试验,成功让早产的山羊胎儿在“人造子宫”中存活了 4 周,顺利度过危险期。

该研究中的“人造子宫”是一种用特殊材料制造而成的生物袋(Biobag),并连接有按时按量注入羊水的专门管道,意在为早产小羊提供如母体一般的子宫环境。

此外,在生物袋外面,研究人员还准备了机器胎盘,并让其上的“血管”连系早产小羊的脐带。

这样一来,该研究中的“人造子宫”既能够不断往小羊体内输送含有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新鲜血液,还可以吸收小羊心脏中不断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他代谢物质的血液。

在“人造子宫”存活的时期里,这些早产小羊都正常生长,监测到的所有身体指标均在健康范围内,也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值得一提的是,历经一年时间后,其中的一些早产小羊仍保持健康状态,其生命指标数据与正常母体内发育的小羊相差无几。

该团队的这项技术若能在人体上实现,将有助于提升人类早产儿的存活率。

马斯克等人建议用“人造子宫”代替女性怀孕,技术及伦理上能否过关?

(来源:Pixabay)

2021 年 3 月,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一个研究团队在Nature上发布其关于“人造子宫”的最新论文,他们通过“人造子宫”成功实现了几百只小鼠胚胎的体外存活。

据了解,该团队从母鼠子宫内取出发育了一周左右但已出现外胚层和下胚层的小鼠胚胎,再将其放到“人造子宫”的环境中。

这项研究中的“人造子宫”设置有保温箱和通风系统等部分,并含有能够为胚胎发育提供必需营养物质、激素及糖分的液体。

最终,通过该“人造子宫”所培养的小鼠胚胎成功长成心脏有跳动的小鼠胎儿,并发育出所有器官,且拥有完全发育的大脑。

值得一提的是,为实现这些构想和功能,该团队花费了 7 年时间,才成功将“人造子宫”从概念转为现实。

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带来的这一技术不仅为传统胚胎发育开辟了新途径,还成功打破子宫内部成像限制,让研究人员得以直接观察胚胎发育的过程,未来或能够在受精卵移植和流产等研究中应用。

到目前为止,虽然“人造子宫”技术已有诸多进展,但其技术成熟度还远远不够。公开研究中已出现的这些“人造子宫”仅具备自然子宫的部分功能,并不能支持完整的胎儿孕育过程,只适用于胚胎发育的部分阶段。

此外,目前尚不能完全确定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时是否还有情感交流,这个方面是“人造子宫”很难做到的一点。而且,人造子宫有可能面临许多伦理争议。比如,“人造子宫”是否会引起女性社会权利的弱化?

技术的进步应当本着造福人类的主旨。对于“人造子宫”技术的应用,我们还应该进行更全面的思考。

-End-

马斯克等人建议用“人造子宫”代替女性怀孕,技术及伦理上能否过关?

参考: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02937819304727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02937820305214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1511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416-3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