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除夕临近话守岁

作者:关于食品世界的那些事情

一近腊月,中国人特有的年味就一日浓过一日了。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名为除夕。 “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即换新岁。”故名除夕,也称除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除夕之夜,阖家老少围炉谈心,通宵不眠以待天明,此为守岁。除夕守岁既有对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又包含了对新年的美好期盼,是大陆民间十分有趣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对“守岁”这一习俗做了多种多样的描绘,为后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

除夕临近话守岁

除夕历来是最受国人重视的传统节日,而除夕的重头戏守岁更是从古至今全无二致。如今在华灯盛筵全家共举杯之后,最温馨的莫过于夫妇对坐闲话,正如最早的除夕诗,南朝诗人徐君倩所著的《共内人夜坐守岁》,其诗云:“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诗人把自己与夫人除夕夜守岁欢饮,期待新春到来的情景描述的细腻逼真,令人动容。

除夕是一年的终了。而在古代,这个日子是极易让人心生感喟的。唐代诗人高适《除夜作》云:“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生动地再现了诗人不能与家人团圆,在除夕之夜守岁不眠的思乡之情,在今天也能引发许多因公务在身或其他原因不能回家团聚的游子的共鸣。

除夕临近话守岁

同样是身在异乡,宋代的苏轼写了《岁晚三首》,遥寄苏辙,诗云:“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尤可夸。”与他人的思乡怀亲,愁绪满怀不同,苏轼用浅近有力的语言直抒胸臆,既表明韶光易逝,年华可贵,又告诫人们虚度年华是可怕的,即使在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也应该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在今天重读这些诗句,仍然掷地有声。

刘希夷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孟浩然的“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卢照邻的“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重读这些佳句,让我们仿佛跨越了时空,听见了诗人们对于新春的美好祝愿——年年如此,岁岁都有新的气象。从古至今,过年的内容和方式有所变化,但守岁的习俗依然保留至今。重读这些诗句,让我们在辞旧迎新之际也能体味到悠久的除夕文化和春节文化,并将它传承下去,使之承前启后,薪尽火传,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除夕临近话守岁

#文化大拜年##春节大联欢#双话题的微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