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除夕臨近話守歲

作者:關于食品世界的那些事情

一近臘月,中國人特有的年味就一日濃過一日了。臘月最後一天的晚上名為除夕。 “舊歲到此而除,明日即換新歲。”故名除夕,也稱除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年。”除夕之夜,阖家老少圍爐談心,通宵不眠以待天明,此為守歲。除夕守歲既有對逝去歲月的惜别留戀,又包含了對新年的美好期盼,是大陸民間十分有趣的傳統習俗。古往今來,無數文人雅士對“守歲”這一習俗做了多種多樣的描繪,為後人留下了無數脍炙人口的詩篇。

除夕臨近話守歲

除夕曆來是最受國人重視的傳統節日,而除夕的重頭戲守歲更是從古至今全無二緻。如今在華燈盛筵全家共舉杯之後,最溫馨的莫過于夫婦對坐閑話,正如最早的除夕詩,南朝詩人徐君倩所著的《共内人夜坐守歲》,其詩雲:“歡多情未及,賞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裡覓楊梅。簾開風入帳,燭盡炭成灰。勿疑鬓钗重,為待曉光催。”詩人把自己與夫人除夕夜守歲歡飲,期待新春到來的情景描述的細膩逼真,令人動容。

除夕是一年的終了。而在古代,這個日子是極易讓人心生感喟的。唐代詩人高适《除夜作》雲:“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故鄉今夜思千裡,愁鬓明朝又一年”,生動地再現了詩人不能與家人團圓,在除夕之夜守歲不眠的思鄉之情,在今天也能引發許多因公務在身或其他原因不能回家團聚的遊子的共鳴。

除夕臨近話守歲

同樣是身在異鄉,宋代的蘇轼寫了《歲晚三首》,遙寄蘇轍,詩雲:“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尤可誇。”與他人的思鄉懷親,愁緒滿懷不同,蘇轼用淺近有力的語言直抒胸臆,既表明韶光易逝,年華可貴,又告誡人們虛度年華是可怕的,即使在一年中的最後一個夜晚,也應該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在今天重讀這些詩句,仍然擲地有聲。

劉希夷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孟浩然的“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盧照鄰的“願得長如此,年年物候新。”重讀這些佳句,讓我們仿佛跨越了時空,聽見了詩人們對于新春的美好祝願——年年如此,歲歲都有新的氣象。從古至今,過年的内容和方式有所變化,但守歲的習俗依然保留至今。重讀這些詩句,讓我們在辭舊迎新之際也能體味到悠久的除夕文化和春節文化,并将它傳承下去,使之承前啟後,薪盡火傳,在新時代煥發新的活力。

除夕臨近話守歲

#文化大拜年##春節大聯歡#雙話題的微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