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虎年说虎之二:

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

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悲壮瞬间

甘肃省博物馆曾展出过一件令人震撼的青铜雕塑作品——虎噬羊。它是秦人崛起时瞬间的记录;也是两三千年前,陇原大地上弱肉强食的悲壮瞬间。

这件青铜器,不仅说明秦人崛起时充满血腥的征程,也是当时老虎活动的见证。

虎是兽中之王,同龙、虎、凤、龟、麟为古代灵兽,象征西方,主征伐。故而,古代和虎有关的作品,大部分都以威风凛凛的凶猛,虎虎生威的强悍为主。

清水发现黄金铸造的虎噬羊

老虎凶猛,过去人们见了虎都要退避三舍。只有武松这样好汉,才敢孤身上山打老虎;像李逵这样的豪杰,才能杀死四只虎。可在如今的动画片中,不仅老虎不吃人了,狼也变得温柔可爱了。 多年前,小孩放学后,问我:“爸爸,狼究竟吃不吃羊。”我无语,这是被动画片误导的一代。在他们认知中,狼不仅不吃羊,而且还经常被羊欺负。

“狼不仅吃羊,而且也吃人。”老家一长辈,小时遇狼,虽逃生,脸上却留下大伤疤,结果一生被毁。狼还是很厉害。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羊是生物链最低端的动物之一。天敌不仅有狼,虎也不放过它。在商周以前,北方草原气候干旱少雨,虎在这方草原上,占据了绝对的地位。那时,游牧民族崇拜的是虎,而不是今天人们所看到的狼。猛虎常在草原上追逐羊群,一幅幅虎羊相搏景象,出现在先民的视野中。

虎纹图案就成为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喜欢的纹饰题材。那时,虎纹或者以岩画,或者以墓葬画、或者以鄂尔多斯青铜器图案而广泛流行。武士们为了表现勇武,非常细化用虎纹作为装饰,而表现猛虎凶猛的虎噬羊图案,就成为武士的钟爱。

在匈奴人金银器和青铜器中,出现了大量的与虎有关的造型的图案。这种图案直到隋唐以后,才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曾经看到过一个金箔的虎噬羊图案,四五厘米长,三四厘米高,工匠们抓住了猛虎扑食的瞬间,虎嘴大张,全身向上,前爪使劲,尾巴翘起。有人认为,这是一件斯基泰人的工艺品。斯基泰人是源于东欧大草原的民族,足迹一直到今天鄂尔多斯,以善于养马而闻名。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他们也被称为塞人,是北方草原的霸主。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甘肃清水白驼乡刘坪村出土过战国时期的缕空虎噬羊纹金饰片,长8.5厘米,宽4.5-5.5厘米,厚0.1厘米。捶攥制成。不规则片状,正面隆起,边缘剪凿,部分镂空。一虎左向,环目,竖耳,鼻、口、齿刻画清晰。虎弓颈垂尾,后足屈跪,前爪下抓按住一羊,正欲吞噬,羊跪伏于地。活灵活现地表现,虎噬羊的血腥瞬间。虎身上用连环纹表示皮毛和斑条,边角有钉孔,显然是钉在某件器物上面的。 虎纹装饰传入农耕民族后,人们逐渐将它们的形状,做了改变,逐渐由纹饰牌,演变成立体铸造件。

2.虎纹铜钺,甘肃灵台出土周人武器

这是一件让无数人目瞪口呆的兵器。整个兵器就是一只虎的造型,它弯曲成C型,利刃就是虎的腹部。这就是甘肃灵台白草坡出土的虎纹铜钺。这件虎纹铜钺长23.5厘米,整体似半环,铸猛虎纹。虎背为刃。尾下有短胡两穿,尾、双爪上铸凹槽,虎首下弯,张口含銎,露牙睁目,领内有一圆形穿孔。

  白草坡距灵台县城30里。1967年10月,人们在白草坡先后发掘了8座西周墓,1座车马坑,共出土各种青铜器300多件,涵盖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堪称“青铜王国”。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出灵台县城向西北而行,不远就是白草坡。穿村而过,往前走500米,一个三角形的斜坡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了。这就是当年西周墓葬出土的地方。

这是一块坐北向南的阳坡地,地势北高南低。抬眼望去,两道流水冲刷而成深沟在前方交汇,好似两道屏障守护着这块西周墓地。层层梯田,从村边一直延伸到山嘴的最低处。走在梯田上,不时发现盗墓者探眼,泥土未干。几十年后,这里依旧是盗墓者窥伺的地方。

对于白草坡墓地的发现,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1967年10月,西屯公社白草坡大队在平整田地时,发现了一座崩塌了的西周墓。而在村民则流传另外一个版本,说是一个放羊老汉,赶着羊群逐水草而走,到山沟里忽然遭遇暴雨。老汉无处可去,就在悬崖一个土坎坎下暂避。老汉紧贴着土坎,感到背上很硌,就挖了一下。结果,挖出了一件青铜器。很快,这个消息就传遍四周。后来,人们在老汉说的地方随手刨出了好几件青铜器,其中有一个青铜卣。卣是一种盛酒的器皿,经常出现在贵族的宴饮聚会上。这件青铜卣高四十公分左右,呈圆柱状,上有提梁,身上布满了厚厚铜锈。据说,人们把青铜卣拿到公社革委会后,发现里面还有半桶淡绿色液体。乡亲们对这种液体很是好奇,有人洗眼睛,有人涂伤口,都要沾点“神器”的光。革委会的人不胜其烦,索性将半桶液体倒了。中国最古老的酒,就这样消失了,说起来就让人后悔不迭。

这年10月,考古队进驻了现场,大规模发掘开始,一批批青铜器的出土让人们欣喜若狂。 白草坡出土的大批青铜器填补了西周历史研究的空白,也留下了众多的谜团。

人们认为,这件虎纹铜钺,应该是当时高级将领是使用的礼器,象征着王室的权威,代表征伐之意。

3.秦人的鎏金虎噬羊

猛虎按住小羊,全身使劲,张口就咬,真的是悲壮而血腥。这就是秦人的“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青铜雕塑。看上去这是一件有分量的青铜器,也是一件非常精致的青铜器。这是件大家伙,高十四五厘米,长二十厘米左右,红斑绿锈,古拙自然。

这件“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青铜雕塑,活灵活现地再现了,老虎扑倒小羊后, 张开大口,准备撕咬的瞬间。只见,老虎后腿蹬地,前腿按住羊身,虎口大张,羊蜷缩成一团羊,尽显兽之王的威风,完美展示了老虎吃羊的情形。即便隔着玻璃,我们也能感受出猛兽的力量之美。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虽然是冰冷的青铜器,但在细节上,却表现的很完美。尤其是虎头的造型,2500年前的秦国工匠,用了非常夸张的手段,突出了虎头,整个虎头几乎占据了整个雕塑的三分之一,而虎嘴的造型,则占去了虎头的一半。可见,先秦的工匠们非常高超的铸造技艺。 不仅造型夸张,在雕塑的外形纹饰上,也用各种线圈、各种线条,突出表现了猛兽的凶猛强悍,给人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

在“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的背上,另有玄机。老虎的背部中间有一个正方形的铜插,高约五六厘米,宽约三厘米,显然这上面,用来插东西的。

显然,学界也对“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的用途迷惑不解。对于这件青铜雕塑,只是简单地写: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年代为春秋。具体用途,似乎不得而知了。

它究竟是什么的底座的呢?如人们推测的那样是,是放置铜镜或者屏风或者三军司司命之类的器物。

不过,细细来看,这件神秘的青铜雕塑,有着非常高的级别。表面不少地方闪着金光。原来,虎噬羊以前上面曾有鎏金。只不过在地下埋藏了千年之久后,大部分鎏金已经渐渐地剥落了。故而,它的全称是: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就从铸造工艺而言,秦人“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造型的底座,有着非常精湛而细致的铸造工艺,远远高于同时代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青铜铸造工艺。可以这样说,“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青铜雕塑,融合了秦人、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铸造技术之长,他们都是秦人工匠的老师。

这也是秦人能独霸天下的根源。在千年前,铸造技艺、金属的加工工艺是一个国家的根基。

萧喑画虎

肖爱民,笔名萧喑,号樂墨斋,1962年生。18岁师承齐白石门下著名画家韩不言先生,为嫡传弟子,后师承顾子惠、骆石华先生习书刻印。

现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金石篆刻研究院研究员、甘肃省直机关书画协会顾问,兰州市民主党派艺联会顾问、兰州市政协书画院特聘书画家、兰州市美协西固分会副主席。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览并获奖,也有数十幅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收藏。

在《中国书画报》《书法报》《工人日报》《甘肃美术》《鉴书赏画报》《鉴藏》《篆刻》等数十家报纸杂志发表并专题评介。举办个人画展、作品义卖展及联展。作品入选《中国美术家优秀作品集》《甘肃美术大展作品集》等多种大型画册。出版有《萧喑画猫选辑》《萧喑书画篆刻精选》《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一一萧喑画选》。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虎年说虎之二:虎噬羊铜雕,三千年前甘肃大地上弱肉强食的瞬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