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惠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

作者:雪山狐狸2008

集聚宣传展示、文明实践、学习交流、休闲体验等众多服务功能,构建“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百姓之家,打造城市新名片、人文新地标……1月28日上午,立足惠城、面向“双区”的城市综合客厅——惠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揭牌。这是惠城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奋力建设“更高质量的实力惠城”、“更有品质的幸福惠城”,助力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的具体行动。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惠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

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受邀出席揭牌仪式并为惠城区志愿服务总队授旗,市政协副主席、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网信办主任林利育,市文明办副主任余俊波受邀出席仪式,区委副书记、区委政法委书记邹运章接旗并致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贺海浪主持并宣读“惠城市民文明十二条”,参加仪式的还有区文明委成员单位、各镇街分管负责人。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惠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

仪式上,邹运章在致辞中表示,自2019年12月惠城区被列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省级试点县区以来,区委高度重视,将试点工作列入党委“一把手”工程,按照“一把手”主抓、“一盘棋”推进、“一揽子”保障的文明实践体系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担当作为、创新机制、突出特色,扎实推进试点工作。邹运章指出,惠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启用,标志着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按下了“加速键”。各镇(街)、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培育特色品牌、营造浓厚氛围。各单位要加强宣传发动,激励社会各界全员参与、全域行动,切实将宣传教育与实践参与相融合,努力让每一名市民群众都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惠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

仪式上,黄细花、林利育、邹运章、贺海浪为惠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并调研中心建设内容及中心各功能室运营情况。

突出“四个性”打造百姓之家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惠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

惠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位于风景秀丽的高榜山下,采用“多馆合一、集约建设、综合利用”的模式,在阵地建设上高度整合了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宫、文化广场、游泳馆等主题场馆,占地约7.5万平方米。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惠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

在建设理念上,惠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突出“四个性”,即功能性、实用性、综合性、中枢性,承载了很多功能和服务,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功能设置上,该中心内部设有文明实践大讲堂、舞蹈室、书法室、美术培训室、合唱排练厅、电子图书阅览室等26个功能室,平均每天活动时间超8小时,可以实现宣传展示、文明实践、学习交流、休闲体验等众多服务功能,是“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百姓之家,正在打造成为城市新名片、人文新地标。

在大数据时代,惠城的文明实践工作也与时俱进。在惠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一块大屏即可详细了解全区13个镇街实践所、216个实践站以及文明实践开展情况。这块大屏的背后是云平台,云平台通过“五大模块综合应用”,包括实践阵地管理、实践活动管理、志愿者服务管理、数据采集、大屏可视化呈现,实现资源管理、实践活动规划、数据分析与呈现,为文明实践活动创新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惠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还开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小程序,该小程序对接了全国志愿者信息平台系统,具备“百姓点单、组织接单”等功能,实现“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全流程“回单”服务模式,真正把“群众想要”和“志愿能做”相结合,实现了志愿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

“一把手”主抓推进试点工作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惠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

目前,惠城区13个镇街均已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16个村(社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区组建成立了“1+13+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累计注册志愿者已超33万人,注册志愿服务组织1352个,发布志愿服务活动项目超过3万个。2021年,来自惠城区中医院的刘家怡获评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她是惠州市首位,也是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人。此外,获评市最美志愿者13人,最佳志愿服务组织4个。

为推进文明实践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去年3月起,惠城区将每月含“5”的日子设立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日”。每月5、15、25日,“讲”“评”“帮”“乐”“庆”“赛”“展”“七色花”服务轮番上阵,惠城区因地制宜打造了“云讲堂”“榕树讲堂”“绿茵讲堂”“楼宇讲堂”“球场讲堂”“文化讲堂”“乡贤讲堂”“湖畔讲堂”“小巷讲堂”“红色讲堂”等十大讲堂品牌。当前,市民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专业化水准也越来越强,形成了低成本、可复制、可持续的惠城经验。

此外,惠城还培育了《读者》文化园、33号青年公路街区等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创新开展“文明实践助我创业”、“礼遇好人、全城亮灯”活动,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200多场次,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区形成了一个中心抓统筹、三级队伍保覆盖、实践阵地遍城乡、宣传宣讲接地气、志愿服务增活力的文明实践工作格局。

“惠城市民文明十二条”正式发布

文明城市人民建,城市文明惠人民。在惠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当天,惠城正式发布“惠城市民文明十二条”,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增强市民文明意识,倡导和规范市民行为。

据悉,去年9月,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文明事务中心结合惠城实际牵头起草了惠城市民文明行为规范内容,经过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及镇街、部门意见,反复修改,最终形成了《惠城市民文明十二条》,同时以图文并茂、群众通俗易懂的形式编印了文明十二条小册子,拟发放到各镇街、各个窗口单位、各个景区景点,以加大对市民群众的宣传普及。

《惠城市民文明十二条》内容如下:

爱党爱国爱惠城

孝老爱亲树家风

健康生活讲科学

勤俭节约不浪费

垃圾烟头不乱扔

文明养犬不扰人

文明出行遵规则

文明旅游爱风景

爱岗敬业讲诚信

邻里和睦互帮扶

移风易俗扬新风

热心公益讲奉献

来源:南方+记者卢慧 通讯员周文媚 冯雪辉 郑惠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