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走深走實,惠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

作者:雪山狐狸2008

集聚宣傳展示、文明實踐、學習交流、休閑體驗等衆多服務功能,建構“傳播思想、實踐文明、成就夢想”的百姓之家,打造城市新名片、人文新地标……1月28日上午,立足惠城、面向“雙區”的城市綜合客廳——惠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正式揭牌。這是惠城區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全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建立,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走深走實,奮力建設“更高品質的實力惠城”、“更有品質的幸福惠城”,助力建設更加幸福國内一流城市的具體行動。

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走深走實,惠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

惠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細花受邀出席揭牌儀式并為惠城區志願服務總隊授旗,市政協副主席、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網信辦主任林利育,市文明辦副主任餘俊波受邀出席儀式,區委副書記、區委政法委書記鄒運章接旗并緻辭,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賀海浪主持并宣讀“惠城市民文明十二條”,參加儀式的還有區文明委成員機關、各鎮街分管負責人。

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走深走實,惠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

儀式上,鄒運章在緻辭中表示,自2019年12月惠城區被列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省級試點縣區以來,區委高度重視,将試點工作列入黨委“一把手”工程,按照“一把手”主抓、“一盤棋”推進、“一攬子”保障的文明實踐體系要求,切實提高政治站位,擔當作為、創新機制、突出特色,紮實推進試點工作。鄒運章指出,惠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啟用,标志着我區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工作邁出了實質性步伐、按下了“加速鍵”。各鎮(街)、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培育特色品牌、營造濃厚氛圍。各機關要加強宣傳發動,激勵社會各界全員參與、全域行動,切實将宣傳教育與實踐參與相融合,努力讓每一名市民群衆都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傳播者、實踐者和示範者。

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走深走實,惠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

儀式上,黃細花、林利育、鄒運章、賀海浪為惠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并調研中心建設内容及中心各功能室營運情況。

突出“四個性”打造百姓之家

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走深走實,惠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

惠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位于風景秀麗的高榜山下,采用“多館合一、集約建設、綜合利用”的模式,在陣地建設上高度整合了文化館、圖書館、青少年宮、文化廣場、遊泳館等主題場館,占地約7.5萬平方米。

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走深走實,惠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

在建設理念上,惠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突出“四個性”,即功能性、實用性、綜合性、中樞性,承載了很多功能和服務,打通宣傳群衆、教育群衆、關心群衆、服務群衆“最後一公裡”。在功能設定上,該中心内部設有文明實踐大講堂、舞蹈室、書法室、美術教育訓練室、合唱排練廳、電子圖書閱覽室等26個功能室,平均每天活動時間超8小時,可以實作宣傳展示、文明實踐、學習交流、休閑體驗等衆多服務功能,是“傳播思想、實踐文明、成就夢想”的百姓之家,正在打造成為城市新名片、人文新地标。

在大資料時代,惠城的文明實踐工作也與時俱進。在惠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内,一塊大屏即可詳細了解全區13個鎮街實踐所、216個實踐站以及文明實踐開展情況。這塊大屏的背後是雲平台,雲平台通過“五大子產品綜合應用”,包括實踐陣地管理、實踐活動管理、志願者服務管理、資料采集、大屏可視化呈現,實作資源管理、實踐活動規劃、資料分析與呈現,為文明實踐活動創新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值得一提的是,惠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還開通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小程式,該小程式對接了全國志願者資訊平台系統,具備“百姓點單、組織接單”等功能,實作“群衆點單、中心(所、站)派單、志願者接單、群衆評單”全流程“回單”服務模式,真正把“群衆想要”和“志願能做”相結合,實作了志願供給與需求的有效對接。

“一把手”主抓推進試點工作

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走深走實,惠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

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打通宣傳群衆、教育群衆、關心群衆、服務群衆的“最後一公裡”的重要舉措。

目前,惠城區13個鎮街均已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16個村(社群)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全區組建成立了“1+13+N”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累計注冊志願者已超33萬人,注冊志願服務組織1352個,釋出志願服務活動項目超過3萬個。2021年,來自惠城區中醫院的劉家怡獲評全國崗位學雷鋒标兵稱号,她是惠州市首位,也是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人。此外,獲評市最美志願者13人,最佳志願服務組織4個。

為推進文明實踐活動制度化、常态化,去年3月起,惠城區将每月含“5”的日子設立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活動日”。每月5、15、25日,“講”“評”“幫”“樂”“慶”“賽”“展”“七色花”服務輪番上陣,惠城區因地制宜打造了“雲講堂”“榕樹講堂”“綠茵講堂”“樓宇講堂”“球場講堂”“文化講堂”“鄉賢講堂”“湖畔講堂”“小巷講堂”“紅色講堂”等十大講堂品牌。目前,市民的參與度越來越高,專業化水準也越來越強,形成了低成本、可複制、可持續的惠城經驗。

此外,惠城還培育了《讀者》文化園、33号青年公路街區等一批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創新開展“文明實踐助我創業”、“禮遇好人、全城亮燈”活動,累計開展文明實踐活動1200多場次,試點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區形成了一個中心抓統籌、三級隊伍保覆寫、實踐陣地遍城鄉、宣傳宣講接地氣、志願服務增活力的文明實踐工作格局。

“惠城市民文明十二條”正式釋出

文明城市人民建,城市文明惠人民。在惠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揭牌當天,惠城正式釋出“惠城市民文明十二條”,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升文明城市建立水準,增強市民文明意識,倡導和規範市民行為。

據悉,去年9月,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區文明事務中心結合惠城實際牽頭起草了惠城市民文明行為規範内容,經過廣泛征求社會各界及鎮街、部門意見,反複修改,最終形成了《惠城市民文明十二條》,同時以圖文并茂、群衆通俗易懂的形式編印了文明十二條小冊子,拟發放到各鎮街、各個視窗機關、各個景區景點,以加大對市民群衆的宣傳普及。

《惠城市民文明十二條》内容如下:

愛黨愛國愛惠城

孝老愛親樹家風

健康生活講科學

勤儉節約不浪費

垃圾煙頭不亂扔

文明養犬不擾人

文明出行遵規則

文明旅遊愛風景

愛崗敬業講誠信

鄰裡和睦互幫扶

移風易俗揚新風

熱心公益講奉獻

來源:南方+記者盧慧 通訊員周文媚 馮雪輝 鄭惠茹